登基大典的鐘聲響徹云霄,九重宮闕在晨曦中熠熠生輝。宋時宴身著十二章紋袞服,十二旒冕冠垂下的玉珠微微晃動,遮不住他銳利如鷹的目光。他緩步踏上白玉階,腳下是九百九十九級臺階,象征著九五之尊的無上權威。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朝拜聲從丹陛下傳來,文武百官伏地而拜,黑壓壓的人群一直延伸到午門外。
宋時宴的目光掃過那些低垂的頭顱,他能辨認出哪些是真心臣服,哪些是迫于形勢。特別是當他看到站在文官首位的那道挺拔身影時,嘴角微不可察地繃緊了一瞬。
崔晏,三朝元老,當朝首輔,也是世家大族的領袖。此刻他正按照禮制行三跪九叩大禮,動作一絲不茍,卻讓宋時宴感到一種無聲的抗拒。
“眾卿平身?!彼螘r宴抬手,聲音沉穩有力。
待百官起身,新任司禮太監高聲宣讀第一道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天命,統御萬方,當廣開才路,選拔賢能。
自即日起,開科舉取士,天下士子無論出身,皆可應試。凡入仕者,必經科舉,欽此?!?/p>
圣旨宣讀完畢,朝堂上頓時響起一片嗡嗡議論聲。宋時宴冷眼旁觀,看到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員面色驟變,而站在戶部官員前列的徐衍卻眼睛一亮,年輕的臉上浮現出激動的紅暈。
“陛下!”突然一位白發老臣出列,正是禮部尚書鄭庸,“科舉取士雖為古制,然我朝歷來以舉薦為主,驟然更易,恐引朝局動蕩啊!”
宋時宴尚未開口,徐衍已大步出列:“鄭大人此言差矣!前朝腐敗,皆因舉薦之制使庸碌之輩充斥朝堂。陛下圣明,欲開萬世太平,必先正本清源!”
鄭庸怒目而視:“徐尚書初入中樞,不知深淺!世家子弟自幼受教,通曉政務,豈是寒門可比?”
“通曉政務?”徐衍冷笑,“下官查過戶部賬冊,鄭大人舉薦的那位倉場侍郎,三年虧空糧餉三十萬石,這就是世家子弟的通曉政務?”
鄭庸臉色鐵青,一時語塞。更多官員加入爭論,朝堂上頓時亂作一團。
宋時宴手指輕叩龍椅扶手,目光卻落在始終沉默的崔晏身上。這位首輔大人眼觀鼻鼻觀心,仿佛對眼前的混亂視而不見。
“夠了?!彼螘r宴聲音不大,卻讓喧鬧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朕意已決。科舉之事,由徐愛卿與崔愛卿共同督辦。退朝。”
離開金鑾殿時,宋時宴看到徐衍被一群官員圍住,而崔晏則獨自走向文淵閣方向,背影挺拔如松。
“陛下,崔首輔求見?!眲偦氐角鍖m,太監便來稟報。
宋時宴挑眉:“宣?!?/p>
崔晏入內行禮,動作如行云流水般優雅。宋時宴注意到他腰間佩戴的玉佩是老皇帝所賜,心中不由冷笑。
“崔愛卿有何要事?”
“臣請陛下收回成命?!贝揸涕_門見山,“科舉之制雖好,然操之過急恐生變故。世家大族樹大根深,若聯合抵制……”
“所以崔愛卿是來威脅朕的?”宋時宴打斷他,語氣森冷。
崔晏不慌不忙:“臣是為陛下著想。先帝臨終托付,要臣輔佐陛下穩固朝綱。若因科舉一事引發動蕩,臣愧對先帝。”
宋時宴盯著崔晏看了許久,忽然笑了:“崔愛卿多慮了。朕相信以你的能力,必能安撫世家??婆e一事,就按朕說的辦?!?/p>
崔晏深深一揖:“臣,遵旨?!?/p>
待崔晏退下,屏風后轉出一人,正是子桑陌:“陛下是打算讓崔晏來穩定世家大族?他身為清河崔氏家主,估計依舊考慮的是世家大族的利益!這次的科舉,他在這中間可操作的太多!”
一個是寒門出身的徐衍,一個是世家大族的崔晏,不得不說將這兩人安排在一塊,有一種坐山觀虎斗的感覺!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若宋時宴不插手,極大概率是世家勝,從此寒門估計再難崛起!
“朕知道?!彼螘r宴目光流轉,“就是讓他運作,才好抓住他的把柄。
傳徐衍來見朕?!?/p>
當夜,徐衍奉召入宮。御書房內,宋時宴身旁子桑陌正在小愜,案上攤開著幾本奏折。旁邊還堆著上百本奏折。
“陛下,國師大人!”
“徐愛卿,看看這些。”宋時宴推過那上百本奏折,“都是彈劾你的。”
徐衍接過一看,不由苦笑:“結黨營私、濫用職權、誹謗大臣……罪名還真不少?!?/p>
這上百本還只是冰山一角,還有一堆小山高的。
“怕嗎?”
“臣只懼不能為陛下分憂?!毙煅苷溃翱婆e一事觸及世家根本,他們必會瘋狂反撲。”
宋時宴點頭:“所以朕要你這次科舉中拿到部分人的把柄?!彼麖男渲腥〕鲆环菝麊?,“這,你拿去!”
徐衍快速瀏覽名單,眼睛越來越亮:“貪污受賄、草菅人命...若將這些蛀蟲清除,朝堂可清明大半!”
“但要講究策略?!彼螘r宴指點道,“先從邊緣人物入手,逐步向核心推進。崔晏那邊,朕自有安排?!?/p>
三日后早朝,宋時宴當庭發難。
“刑部奏報,倉場侍郎鄭琮貪墨軍糧,證據確鑿?!彼螘r宴冷冷道,“鄭琮是鄭尚書舉薦的吧?”
鄭庸面如土色,跪地請罪。宋時宴不為所動:“著即革職查辦,舉薦之人連坐罰俸一年。”
緊接著,又有數名官員被點名查處。朝堂上人心惶惶,那些原本準備聯名反對科舉的官員紛紛噤若寒蟬。
退朝后,崔晏攔住徐衍:“徐尚書好手段?!?/p>
徐衍微笑:“崔首輔過獎,下官不過是秉公辦事?!?/p>
“好一個秉公辦事。”崔晏目光深邃,“希望徐尚書能一直這么……公正。”
兩人對視片刻,各自離去。
十日后,科舉詔書正式頒布,各州縣開始籌備考試。與此同時,宋時宴在宮中召見子桑陌。
“阿陌,朕欲封你為王,你以為如何?”
子桑陌眸中含笑:“多謝陛下厚愛,但臣自有打算!臣想以寒門子弟的身份參與此次科舉!……”
“我需要一把利劍。“宋時宴打斷他,“崔晏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我需要有人在外制衡。”
“陛下,臣實在分身乏術,不過我倒是有一人選可以作為陛下手中利劍!”
宋時宴有那么一瞬真的不想理眼前人,自己想給他權利地位,他卻將這些往外推!但自己想給的就沒有給不了!
次日,封王詔書頒布:封子桑陌為鎮北王,統領北境軍政。消息傳出,朝野震動。
崔晏府邸內,幾位世家家主齊聚。
“陛下這是要對我們動手了!”鄭庸拍案而起,“先科舉,再封王,下一步就該削我們的權了!更何況子桑陌還是國師!身兼數職,就不怕活活將自己撐死!”
崔晏輕撫茶盞,神色平靜:“急什么?科舉考試還有三個月,足夠我們做很多事?!?/p>
“首輔大人的意思是……”
“天下士子,有幾個真能經得起查?”崔晏冷笑,“至于那位子桑陌……北境蠻族最近不是不太安分嗎?”
眾人相視而笑,仿佛已經看到徐衍身敗名裂、子桑陌戰死沙場的場景。
宋時宴站在城樓上,望著北方連綿的山脈。徐衍站在他身側,手中拿著剛收到的密報。
“陛下,崔晏已經開始行動了。他派人接觸各地有名的寒門學子,許以重金……”
“意料之中?!彼螘r宴淡淡道,“讓你準備的人安排好了嗎?”
“已按陛下吩咐,三百名寒門才子正在秘密進京,他們將用化名參加科舉。”
宋時宴點頭:“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p>
暮色漸濃,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泛起冷光。新帝的袍角在風中獵獵作響,如同一面無聲的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