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門牌裝好了!”林建國氣喘吁吁跑來,手里拿著那塊剛刻好的木牌。
林晚清接過,撫了撫上頭清晰的刻字——
“早安記·縣城第一門店”
這是她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門面,不再是集市攤位,也不再是合作窗口,而是獨立注冊、獨立營運的一家店鋪,坐落于縣城最繁華的車站路西口。
門店不大,前廳用作早餐堂食,后間用來備貨。她特意找了一個退役木匠改造門面,墻壁刷上石灰、地面鋪上干凈紅磚,灶臺按照她設計的“分區動線”布局,每個動作、每一鍋熱油都有流程。
“這店不是賣早點的,這是標準化試點。”她在作坊會議上說,“我不是要養一間鋪子,而是養出一個可以復制的系統。”
眾人聽得一知半解,但被她的熱情和分紅刺激打動了,一個個卯足干勁。
為確保試營業成功,她還專門請來了許東升。
“你是干部出身,會說話,也能穩場子。”林晚清半開玩笑,“我這攤子靠嘴吃飯,你得給我撐門面。”
許東升笑了笑,“我還以為你要我出第二筆投資。”
“那是后話。”
店前試炒·初露鋒芒
店鋪開張前三天,她在門口支了臨時鐵鍋,免費請路人試吃。
“免費油條、免費豆漿,嘗完再決定要不要來第二次。”她喊得鏗鏘有力。
這招一出,附近百貨大樓的售貨員、郵電所的職工、甚至對面看熱鬧的副食鋪老板都湊了過來。
“這豆漿真香,比食堂的沖得細。”
“油條竟然沒有回油味,丫頭你放了啥?”
“蔥油餅還有焦邊,好吃得緊。”
三天下來,試吃小桌前人滿為患,口碑悄然傳開。
而她早已請木匠在墻上寫下:
“早安記,不賣噱頭,只賣回味。”
開張前夜·對峙
就在她準備關門時,門口走進來一個中年男人,穿著舊呢子大衣,頭發斜分,一雙眼銳利帶光。
“你就是老板?”他語氣不善,“聽說你搶了我們飲食公司包子的生意?”
林晚清上下打量對方:“你是飲食公司哪個部門的?”
“我是副經理陳海龍。”那人手一拍桌子,“你開店沒有營業批文,只靠一個試點批條,就敢在主街賣早點?”
“我不光有批條,還有供銷社合同和縣里商品流通注冊認證。”林晚清平靜應對,“你想找茬,請走正門。”
對方啞口。她繼續說道:“你們飲食公司要打價格戰、搞舉報,可以,但別忘了——你們賣的包子,三天一個樣,我的早點,每天不重樣。”
“還有,”她看著對方,“如果你們真怕我,就說明你們已經落后了。”
陳海龍咬了咬牙,甩下句“走著瞧”就走了。
林晚清目送他離開,嘴角微勾。
“走著瞧?我就喜歡這種競爭。”
開張清晨·炸響街口
開業這天,她穿著干凈麻布制服,親自站在灶臺后面,許東升負責收銀,林建國在外面維持秩序。
七點整,第一鍋豆漿、第一鍋油條齊出爐。
“開張啦!全縣第一家早安記門店,吃過集市的都知道——熱、干凈、真材實料!”林建國嗓子快喊破。
不到十分鐘,門前排起二十多米的隊。
上午十點,第一批貨賣空。她立刻讓工人進灶補料,又自己寫下一份“標準操作清單”,貼在后廚墻上。
從油溫控制、面粉比例、蔥油醬調配,再到售賣順序、稱重定價,全都寫明。
“這張紙,日后就是我開第二家店的靈魂。”她說。
男主登場·舊識再見
臨近午時,林晚清正低頭查賬,忽然聽到外面有人喊:“晚清?你真是林晚清?”
她抬頭,只見門外站著一個身穿軍綠色棉衣的青年,劍眉星目、膚色黝黑,滿眼不可置信。
“……蘇遠舟?”
他笑了,聲音低沉:“沒想到真是你。你怎么會出現在縣城、開起了飯店?”
林晚清一時怔住。
蘇遠舟——前世她創業失敗后唯一伸出援手的老同學,那個在她人生最低谷時默默幫她還了五萬貸款的人。
眼前的他還年輕,還沒有那抹成熟的滄桑,只是一臉驚喜與清爽。
“你來吃早點?”林晚清回神,“豆漿免費招待。”
蘇遠舟笑道:“看樣子,我要補補課了。你比我混得好太多。”
“才開始。”她目光溫柔又堅定,“但我這次,不會再讓自己倒下了。”
【本章金句】
“她不是為了證明給誰看,而是要開出一家,連命運都無法忽視的早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