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市立醫院神經內科病房
消毒水的氣味中混著淡淡的碘伏味道。棠坐在陪護椅上,膝頭攤開厚重的《格氏解剖學》,鉛筆尖正在筆記本上勾勒坐骨神經的走行。婆婆在病床上安睡,監護儀發出規律的“滴滴“聲。
“這個閉孔神經分支畫得比原圖清楚。“
棠猛地抬頭,發現林醫生不知何時站在了床邊。他手里拿著婆婆的查房記錄板,目光卻落在她的素描本上——那是她陪護三個月來的第十二本速寫,每一頁都密密麻麻畫著從醫學書上臨摹的神經血管。
“明天上午有空嗎?“他突然合上記錄板,“教研室的解剖標本需要重繪尺神經變異圖譜。“
10:30|醫學院解剖教研室
無影燈冷白的光線下,林醫生用顯微鑷挑起標本肘部的神經束:“注意這個交通支的走向,臨床手術中最容易誤傷的部位。“
棠戴著N95口罩,橡膠手套下的食指與拇指捏著繪圖筆。三個月前她第一次接觸福爾馬林標本時,需要不斷在口罩內側涂抹薄荷腦油才能抑制嘔吐反射,現在已能通過神經束的色澤差異分辨出交感神經分支。
14:00|臨床醫學教學中心317室
林醫生用門禁卡刷開檔案柜,金屬抽屜滑出的聲音格外清脆。“教學委員會全票通過了你的插圖。“他取出燙著鋼印的《臨床教學可視化項目》批文,顯示器上同時顯示著院長辦公會決議:[批準追加12次康復治療,項目編號CT-2025-089]。
棠接過精裝樣書時,發現扉頁夾著她最初在病房畫的閉孔神經素描——現在被塑封成標準教具,邊緣壓著醫學院的金色鋼印,就像手術縫合線般整齊精密。
(第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