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城西公寓
廚房的砂鍋咕嘟冒著熱氣,棠把《臨床解剖圖鑒》樣書放在茶幾上,燙金標題在顯示器藍光映照下泛著冷調的光。小滿正用蠟筆在素描本上臨摹書里的脊柱示意圖,筆尖在數位板旁邊沙沙作響。
“醫院給媽追加了康復次數。“棠將保溫桶的密封圈扣好,“說是科研合作項目。“
錚從三屏顯示器前轉過來,指尖還沾著鍵盤上的咖啡漬。他握住鼠標點開瀏覽器,搜索欄自動補全了“林振華臨床解剖“——頁面瞬間彈出十幾篇核心期刊論文。
“這個林醫生...“錚的拇指懸在觸控板上方,“他主編的《神經解剖圖譜》是我們AI訓練集的標注基準。“屏幕光照亮他眉間的褶皺,“你畫的圖進了醫學教材?“
小滿突然舉起平板電腦:“媽媽畫的神經比爸爸的3D建模還清楚!“孩子稚嫩的手指劃動著屏幕,棠繪制的臂叢神經透視圖與錚公司的生物識別算法界面并列顯示。
錚的喉結動了動。他想起公司年會的邀請函上“攜家屬出席“那行燙金字,想起棠把邀請函輕輕塞回信封說“你帶小滿去吧,我在家照顧媽“;想起行政部收集員工家屬信息時,自己在“配偶職業“欄猶豫許久,最終寫下“自由職業“四個字。
鍵盤突然被推回桌面。“我優化下圖像識別算法...“錚的機械鍵盤發出清脆的咔嗒聲,“可以自動標注你圖中的神經節點。“他的拖鞋踢到了墻角快遞箱——那是上周到的醫療AR眼鏡開發套件,說明書上印著棠參與繪制的解剖模型示意圖。
廚房的熱氣在棠的睫毛上凝成細小的水珠。她聽見錚在陽臺壓低聲音:“王總監,你們醫學影像組的標注標準...是不是參考了《臨床解剖圖鑒》?“
小滿的蠟筆在燈光下轉動,橙色筆芯磨出的斜切面,像極了手術臺上顯微縫合針的刃角。
(第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