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生長》意外成了暢銷書,出版社找上門來,希望林薇趁熱打鐵,開一門線上職場課。
“主要面向剛入職場的年輕女性,講講你的經驗。”編輯遞過來一份策劃案,“預計能覆蓋百萬用戶。”
林薇翻著策劃案,指尖在“女性職場生存法則”那頁停頓片刻:“我想改個名字。”
“您說。”
“叫‘職場生存法則:不分男女’。”林薇抬眼,“職場困境不該被貼上性別的標簽,溝通技巧、項目管理、領導力培養,這些能力對所有人都適用。”
編輯愣了愣,隨即笑了:“這個角度好,格局一下子打開了。”
課程錄制期間,林薇邀請了不少“特殊嘉賓”——有曾經是程序員、現在轉行做烘焙的男士,分享“打破職業性別偏見”的經歷;有平衡了工作與單親爸爸身份的律師,聊“男性如何應對家庭責任壓力”;還有趙凱,他對著鏡頭坦然承認:“我以前總覺得女性在職場有局限,后來才發現,是我用偏見給別人設了限,也困住了自己。”
第一節課上線那天,林薇守在后臺看評論。有個ID叫“程序員小李”的用戶留言:“原來女性在職場要面對這么多隱形壓力,以前我總覺得女同事太敏感,現在才明白是自己太遲鈍。”
另一條高贊評論來自“新手媽媽”:“聽林老師說‘可以帶著育兒袋加班’,突然不那么焦慮了。原來職場媽媽不用假裝自己沒有孩子,也不用為了孩子放棄事業。”
林薇看著那些跳動的文字,突然想起李雪說過的話:“姐,你現在做的事,比當總監有意義多了。”
那時候她不置可否,覺得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意義。現在才懂得,意義從來不是單一的——帶領團隊做出好項目是意義,幫助更多人打破困境也是意義;在職場拼出一席之地是意義,讓后來者少走彎路,同樣是意義。
課程收官直播那天,在線人數突破了五百萬。有觀眾提問:“林老師,您現在算不算人生贏家了?”
林薇對著鏡頭笑了:“我不喜歡‘人生贏家’這個詞。人生不是賭博,沒有輸贏,只有不同的活法。我只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活法——既不委屈自己,也不辜負別人;既能在會議室里冷靜談判,也能在直播間里真誠分享;能接受自己的普通,也敢承認自己的優秀。”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屏幕上滾動的彈幕,聲音溫和卻堅定:
“真正的成長,不是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而是有勇氣定義自己的成功。你可以追求晉升,也可以選擇安穩;可以專注事業,也可以側重家庭;可以喜歡高跟鞋的精致,也可以偏愛運動鞋的自在。重要的是,這個選擇由你自己做,并且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直播結束后,林薇收到條私信,來自一個匿名用戶:“我是三年前那個在幼兒園給您打電話的班主任。念念現在上小學了,總跟同學說‘我媽媽是會發光的人’。”
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書桌上,照亮了那本磨掉皮的舊筆記本。林薇翻開它,最后一頁還留著女兒畫的簡筆畫——扎馬尾的女人站在花叢里,旁邊歪歪扭扭寫著:“媽媽的光,是自己點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