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鶴崗衛(wèi)的春,總來得遲些。萬歷二十三年三月十二,白山書院檐角的銅鈴尚裹著冰殼,卻忽地一場桃花雪紛紛揚揚落下來。那雪片兒沾了朱砂礦的粉,撲在青磚地上,竟似灑了碎胭脂一般。
鹿銜霜勒馬立在書院牌坊下,指尖捻著半塊松煙古墨。墨塊沉甸甸烏沉沉,側(cè)面“鶴崗監(jiān)制“四個陰文小字已被摩挲得模糊。她瞧著山門上“白山書院“四個鎏金大字,忽聽得身后一陣清越鶴唳。
“這位同窗,勞煩讓一讓。“
聲音泠泠似碎冰投泉。回頭見一少年執(zhí)劍而立,素白箭袖沾著點點朱砂雪,腰間懸的玄色劍穗下,赫然系著半塊與她手中質(zhì)地相同的古墨。那墨塊隨他動作輕晃,露出半截“萬歷十二年“的陽文。
銜霜心頭劇震,慌忙以男子禮數(shù)作揖。起身時斗篷兜帽滑落,露出耳垂上忘記摘下的翠玉耳珰。少年目光如電掃過,她急中生智扯謊:“家母迷信,說男童女養(yǎng)可避痘疫。“
少年不置可否,只將劍穗上的墨塊往袖中一掩。此時書院鐘聲驟響,驚起松林中十余只丹頂鶴。但見他忽然縱身躍起,劍光如練貫空,竟削下半空中一片鶴羽。那羽毛不偏不倚落在銜霜硯臺里,沾了雪水,暈開一抹淡淡的朱砂色。
“崔硯冰。“他收劍入鞘,“你的墨,松煙太燥,該用鶴崗河套的冰水調(diào)。“
銜霜尚在怔忡,人群忽地喧嚷起來。原來山長親至,手持名冊高聲道:“新晉生員鹿鳴何在?“她這才想起自己冒的是表兄之名,慌忙應(yīng)聲。山長撫須微笑:“善書者入甲班,居聽雪軒。“遞過木牌時卻又蹙眉,“怪哉,鹿公子手上怎有女兒家才有的針黹痕跡?“
風(fēng)雪倏然大作。崔硯冰不知何時立于她身側(cè),玄色大氅獵獵作響。“山長怕是老眼昏花。“他忽然握住銜霜的手舉到光下,“這分明是練劍的繭。“
他掌心有墨香,混著遼東特有的冷松氣息。銜霜腕子被他箍得生疼,卻見那廂典簿周煥忠陰惻惻笑著,腰間串鈴隨步伐叮當(dāng)響——正是女真薩滿驅(qū)邪的鈴式。
分配齋舍時,雪已積了半尺深。聽雪軒前兩株老梅怒放,崔硯冰推開斑駁木門,屋內(nèi)竟無炭盆,唯見案上供著半塊殘墨,墨前一杯雪水早凝成冰。
“你睡東廂。“他解劍時腕骨一轉(zhuǎn),劍尖故意挑落銜霜的包袱。女子用物嘩啦啦散了一地,最扎眼的是一條繡著并蒂蓮的絹帕。窗外鶴唳陡然凄厲,崔硯冰背光而立,半邊臉隱在陰影里:“戌時三刻,我要見你真容。“
突然一陣穿堂風(fēng)過,案上殘墨“咔“地裂開道細(xì)紋。銜霜俯身拾帕?xí)r,瞥見他靴筒里露出一角黃符紙,朱砂畫的竟是鎮(zhèn)魂咒。
---
次日清晨·墨池畔
薄霧中,銜霜發(fā)現(xiàn)池底沉著數(shù)十塊殘墨,每塊都刻著不同姓名。崔硯冰的聲音忽從背后傳來:“萬歷十二年至今,白山書院共猝死生員三十九人。“他俯身撈起一塊墨,“昨夜你問我鶴頂為何是紅的——“話音未落,霧中突然浮現(xiàn)點點磷火,照得池水猩紅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