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奮斗坐在村委會那張硌得他尾椎骨隱隱作痛的小板凳上,感覺像是回到了大學時代被輔導員訓話的現場,屁股底下的每一根木刺都在精準地提醒他:社畜,你無處可逃。陶主任站在那面巨大、如同社畜界封神榜的“無為排行榜”石板前,手里那塊光滑的深灰色記錄石板,此刻在李奮斗眼里就是塊閃著寒光的審判令。
“李奮斗同志,”陶主任的炭筆在石板上輕輕一點,發出“嗒”的一聲輕響,如同敲在李奮斗那根名為“社畜尊嚴”的脆弱神經末梢上,“你的‘觀察適應期’適當延長。為了讓你盡快融入我們和諧、有序、高效的桃源生活,也為了全面評估你的‘田園牧歌’基礎素養,現指派你參與‘采菊東籬’基礎生產任務之首項——‘種豆南山下’。”
種豆?李奮斗腦子里瞬間閃過陶淵明那首著名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多悠然!多田園!他幾乎要感動了,仿佛看到一縷自由的炊煙在不遠處升起。直到陶主任從身后變戲法似的抽出一卷……竹簡?
“這是《豆苗生長管理細則(桃源歷癸卯年修訂版)》,請務必熟讀,嚴格執行。”陶主任將竹簡鄭重其事地遞過來,那厚度,那沉甸甸的手感,瞬間讓李奮斗想起了自己工位上那本從未翻開過、卻時刻散發著無形壓迫感的《公司員工行為規范大全》。
李奮斗懷著最后一絲僥幸展開竹簡,一股陳年竹子的干燥氣味撲面而來,上面的炭筆字跡密密麻麻,條分縷析,嚴謹得令人窒息:
第一章:豆種擇選與預處理
擇豆標準:顆粒飽滿,色澤均勻,直徑誤差≤0.01寸(附標準豆粒等比拓印圖)。
預處理:浸泡于晨露水(需酉時采集,寅時使用)中,時長三刻。水溫需恒定,波動范圍±0.5度(推薦使用鐵柱牌“五行恒溫陶罐”,可用積分兌換)。浸泡后豆種表面光澤度需達標(參考光澤度對照卡)。
第二章:田壟規劃與播種
田壟方向:正南偏東7.5度(需使用源管委會校準過的磁石指南針定位,偏差超過0.3度需重新翻整)。
播種深度:1.2寸(誤差±0.05寸,專用播種深度尺在工具房領取,需押積分10點,損壞照價賠償)。
株間距:6.8寸(誤差±0.1寸,請使用源管委會統一發放、帶刻度標識的“間距校準繩”)。
行間距:1.2尺(誤差±0.2寸)。
單穴豆種:3粒(嚴禁2粒或4粒!影響群體動力學平衡及后續間苗效率)。第三章:幼苗期管理
每日澆水量:晨、昏各一次,每次單株3.7勺(專用標準勺容量見附錄三,違者扣分),需均勻浸潤根部半徑1.5寸土壤,形成“濕潤暈圈”。
葉片舒展度評分(每日觀測記錄):
優(A級):葉片平展,葉緣無卷曲,色澤翠綠透亮,葉脈清晰。(積分+0.1/株/日)
良(B級):葉片輕微內卷(角度≤5度),葉緣偶有微黃斑點(直徑≤針尖)。(積分+0.05/株/日)
中(C級):葉片明顯卷曲(角度>5度),色澤偏黃,葉脈略顯黯淡。(積分不變)
差(D級):葉片萎蔫、枯黃面積超過10%,或出現蟲咬痕跡(未及時上報處理)。(積分-0.1/株/日)
第四章:預期產出與KPI
單株預期豆莢數:≥15莢。
單莢預期飽滿豆粒數:≥3粒。
整體達標率:≥85%。
最終KPI積分權重:占本月“采菊東籬”基礎生產總積分的30%。
備注:豆莢飽滿度、色澤、排列整齊度將納入“豐收慶典”單項加分評比。
李奮斗看得眼冒金星,手里的竹簡仿佛瞬間重逾千斤,每一個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的數字都像一根針扎在他的社畜神經上。種個豆子而已!深度、間距、水量精確到零點幾寸零點幾勺?葉片舒展度還分ABCD每日打分?這哪是種豆,這分明是給豆子做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外加KPI考核啊!他仿佛看到無數個無形的表格正從竹簡里爬出來,張牙舞爪地向他撲來,要把他淹沒在數據的海洋里。
“陶主任,”李奮斗的聲音有點發虛,帶著一絲垂死掙扎的顫抖,“這……種豆子,是不是有點……過于‘科學’了?老祖宗陶公那會兒,好像沒這么些……‘細則’?”他試圖搬出偶像來對抗這可怕的現實。
“此言差矣!”陶主任的炭筆立刻在石板上“唰唰”劃動起來,仿佛在記錄李奮斗的“認知偏差”。“奮斗同志,這正是我們超越先祖、與時俱進之處!用數據說話,用積分激勵,才能將‘悠然’的田園牧歌,提升到精細化、流程化、現代化的新高度!模糊管理,效率低下,那是對‘無為而治’精神的褻瀆!”他指著竹簡,語氣斬釘截鐵,充滿了數據信仰者的狂熱,“看,這株距6.8寸,是經過歷代‘科學種田先驅’(主要是鐵柱同志)數千次試驗、數據分析,得出的最能平衡光照、通風效率與根系競爭的最優解!精確,方能體現對生命的尊重,對‘悠然’成果的負責!”他頓了頓,語重心長,“奮斗啊,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這豆子種好了,積分上去了,‘悠然指數’自然水漲船高!”
李奮斗無言以對,感覺老祖宗陶淵明的棺材板在云端都快要被這“科學種田”的強風吹翻了。他抱著那卷沉重的竹簡,像抱著一個即將爆炸的定時炸彈,又領了一把鋤頭(烏木柄上深刻著“鋤禾日當午”的編號及使用人登記處)、一根打著精確寸刻度的“間距校準繩”、一個容量精確到令人發指的標準勺(勺柄上還刻著“量出悠然”四個小字),還有一小袋沉甸甸、顆顆圓潤如復制粘貼的“桃源特供優選豆種”,深一腳淺一腳、心情比上墳還沉重地走向分配給自己的那塊位于“南山下”的B-17號實驗田。
剛到地頭,還沒來得及哀悼自己即將逝去的“悠然”幻想,李奮斗就被隔壁田的景象震得一個趔趄,差點把懷里的寶貝竹簡和豆種全扔出去。
只見鐵柱同志負責的那塊豆田,活脫脫一個等待接受宇宙級檢閱的豆苗方陣!每一壟田埂都拉得筆直如激光切割,每一株豆苗都如同用精密模具澆鑄而成,高度、莖稈粗細、葉片朝向分毫不差,在晨光下泛著整齊劃一的油綠光澤。最絕的是,每株嫩生生的豆苗旁邊,都筆直地插著一根打磨光滑的細竹簽,竹簽頂端用柔韌的、浸泡過特殊藥液的草莖,小心翼翼地將豆苗的主莖以完美的垂直角度綁縛其上,矯正著它們可能出現的哪怕0.01度的歪斜傾向!田壟間干凈得連一片多余的落葉都沒有,仿佛隨時可以舉行閱兵式。
鐵柱本人,正以一種近乎瑜伽大師入定的姿態,半跪在田壟間,神情專注得如同在進行納米級的微雕手術。他手里拿著一個……用掏空的大號菱角殼做的簡易擴音器?旁邊還連接著一個結構復雜、由木齒輪和草繩驅動的簡易循環播放裝置。只見他莊重地將擴音器口對準一排剛冒出頭的豆苗,虔誠地按下了木匣子開關。
一陣舒緩、悠揚、帶著某種奇異韻律和循環往復魔性的吟唱聲,立刻從菱角殼擴音器里流淌出來,在清晨微涼的空氣中執著地回蕩:
“豆苗豆苗快發芽……吸天地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根深苗壯莢滿掛……科學種田頂呱呱……心遠地偏積分加……悠然南山是我家……”
聲音溫和,但穿透力極強,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正能量”,還混雜著點……詭異的催眠效果?
“鐵柱同志?您這……這是給豆苗開演唱會呢?”李奮斗的下巴快掉到手里那把刻著編號的鋤頭柄上了,他感覺自己對“種田”的認知正在被瘋狂刷新。
鐵柱聞聲,緩緩抬頭,銳利的眼神如同探照燈般掃過來,帶著“卷王之王”特有的、仿佛能灼傷人的光芒。“哦!奮斗同志!來得正好!歡迎加入‘南山豆苗優培計劃’!”他站起身,動作標準得像教科書,拍了拍膝蓋上那幾乎不存在的灰塵,指著那套吟唱裝置,語氣充滿了科研工作者般的自豪,“這是我最新研發的‘五行豆苗助長安神咒’循環聲波激勵系統!3.0版本!結合了上古五音(角徵宮商羽)律動與現代(我們理解的)植物神經波頻響應理論,能有效緩解豆苗出土期的‘環境適應性焦慮’,顯著促進根系發育,引導其以最優效率向上生長,最大程度避免歪斜!確保株型美觀,符合‘視覺悠然’評分標準!”他指向那些被竹簽“科學扶正”的豆苗,如同將軍檢閱忠誠的士兵,“有了這套‘垂直生長輔助器’和‘安神咒’的持續激勵,它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筆直向上,高效生長!為‘采菊東籬’月度KPI貢獻最大力量!瞧這長勢,這精神頭!本月‘采菊’單項優評,穩了!”
李奮斗看著那些被綁得筆直、在循環魔音中微微搖曳仿佛在被迫做早操的豆苗,感覺它們根本不是植物,而是一群被上了精密發條、輸入了“奮斗”程序的綠色小機器人。他瞬間想起了自己工位上那個永遠彈不完的微信窗口、永遠催命的項目進度條,以及永遠閃爍的“未讀郵件99+”小紅點。一股熟悉的、令人窒息的疲憊感涌了上來。
再看看自己腳下這塊光禿禿、只被自己胡亂翻過一遍、還露著幾塊頑固石頭的B-17號“處女地”,李奮斗頓感壓力山大,額頭冒汗。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回憶竹簡上的條款,笨拙地拉起那根珍貴的“間距校準繩”,用鋤頭小心翼翼地比劃著挖坑。一鋤頭下去,深淺不一,有的淺得像貓撓,有的深得能埋只兔子。撒豆種時,手抖得像帕金森,不是哆哆嗦嗦撒了四粒,就是緊張得只丟進去兩粒。埋土時更是手忙腳亂,不是蓋厚了壓得豆子喘不過氣,就是蓋薄了讓豆子半裸在風中凌亂。等他吭哧吭哧、汗流浹背地種完歪歪扭扭的第一排,那豆穴排列的曲線,活像一條喝醉了酒的蚯蚓在爬行,與鐵柱那邊橫平豎直、如同用尺子畫出來的“閱兵方陣”形成了慘烈到令人心碎的對比。
他累得腰像要斷掉,扶著鋤頭柄大口喘著粗氣,感覺比在公司通宵改二十遍PPT還要精疲力盡。汗水糊住了眼睛,他抬手去擦。就在這瞬間,他眼角的余光敏銳地捕捉到旁邊一株虬枝盤結的老桃樹后,悄無聲息地探出了半個腦袋。
是資深“悠然觀察員”劉三麻子!這位源內的“人形監控探頭”!
劉三麻子那雙銳利如鷹隼、仿佛自帶八倍鏡的眼睛,此刻正一眨不眨、如同掃描儀般精準地鎖定在李奮斗身上,以及他腳下那片慘不忍睹的豆田上。他手里那塊從不離身的小石板已經翻開,削得極尖的炭筆正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飛快地記錄著,筆尖與石板摩擦發出“沙沙”的輕響,在李奮斗聽來如同死神的鐮刀在磨刀:
【觀察對象:WT-001號異物(李奮斗)】
【任務項:種豆南山下(基礎生產-B級任務)】
【觀測時段:辰時至巳時初】
【詳細記錄:】
辰時三刻:開墾動作生疏僵硬,疑似缺乏基礎農具使用肌肉記憶(動作協調性評分:差,-0.1)。
辰時四刻:播種深度嚴重不均!目測誤差范圍0.3~0.8寸!嚴重偏離《細則》標準!(數據精確性評分:極差,-0.5)。且未使用專用深度尺(工具使用規范:違規,-0.1)。
辰時六刻:株距把控極度混亂!“間距校準繩”使用形同虛設,平均誤差達±0.5寸!(空間規劃能力:極差,-0.5)。多次出現單穴2粒或4粒豆種(操作規范性:嚴重失誤,-0.3)。
關鍵扣分項(巳時初):種豆姿勢嚴重扭曲!彎腰駝背角度≥25度(標準:≤10度),重心前傾不穩,身體呈顯著“前傾焦慮態”,且伴有頻繁無意識嘆氣(頻率:5次/刻)!與源內《桃源躬耕標準姿勢圖解》(腰背挺直如松,動作舒緩如流云,呼吸平穩悠長)嚴重不符!疑似帶有外界高強度伏案勞作遺留之‘脊椎變形后遺癥’及‘職場焦慮綜合癥’!此姿態對“田園牧歌視覺和諧度”及周邊村民“心遠指數”造成顯著破壞!(姿態與氛圍破壞度:嚴重,-1.5)
附加觀察:面部表情緊繃,眉頭深鎖,未見絲毫“沉浸勞作之樂”的跡象(悠然投入感:無,-0.2)。
【初步評估:】
基礎生產素養評級:E(極低)。
悠然姿態與精神面貌評級:F(缺失)。
當前任務積分累計:-3.2
【處理建議:】
強制參加《桃源躬耕標準姿勢圖解》及《情緒管理入田園》夜間補習班(費用:5積分/課時)。
強烈推薦兌換服用翠花特供“強筋健骨包”及“清心寡欲湯”(套餐價:20積分)。
持續觀察,若積分持續負增長,考慮啟動“末位幫扶”機制(結對鐵柱同志)。
李奮斗的目光死死釘在劉三麻子筆下刷刷寫下的“脊椎變形后遺癥”、“職場焦慮綜合癥”和那刺眼醒目的“-3.2”上,感覺一股滾燙的熱血“嗡”地一聲直沖腦門,眼前陣陣發黑,耳邊仿佛響起了績效面談時主管那冰冷的“有待改進”。他辛辛苦苦、汗流浹背地種個豆,累得像條被抽了筋的老狗,結果呢?別說賺積分了,開局就倒欠了桃花源三點二!這比信用卡透支還狠!
絕望中,他下意識地扭頭看向隔壁。鐵柱正用一把黃銅打造、刻度精細的小尺子,神情肅穆地挨個測量豆苗頂端與矯正竹簽頂端的距離,口中念念有詞,如同在進行神圣的儀式:“坎位第三列第七株,莖尖微偏東北0.02寸,需微調零點五絲……嗯,科學!”他那套“五行豆苗助長安神咒”還在不知疲倦、魔音穿腦地循環播放著:“……科學種田頂呱呱……積分加加加……”那舒緩悠揚的調子,此刻在李奮斗聽來,簡直比指甲刮黑板還要刺耳,是這世上最尖銳、最無情的嘲諷。
種個豆子而已啊!比寫代碼還卷!比寫代碼還講究姿勢!比寫代碼扣分還狠!還他娘的要考情緒管理!
李奮斗悲憤地仰起頭,對著桃花源那湛藍得近乎虛假、純凈得毫無道理的天空,內心深處積壓的所有憋屈、荒誕和無處安放的社畜之魂,終于化作一聲撕心裂肺、直沖云霄的吶喊:
“老祖宗啊——!!!您當年‘草盛豆苗稀’的時候……有人給您記分嗎?!有人嫌您腰彎得不夠直嗎?!這‘悠然’的南山……它燙腳啊!!!”聲音在山谷間回蕩,驚飛了幾只真正悠然的鳥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