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盛唐暖陽:駙馬是個穿越者

第11章改良工具,初試鋒芒

李東陽在翰林院的日子,表面平靜,內心卻從未停止思考。與長寧公主那次深談之后,他更加意識到,空有理論不行,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東西,才能真正打動人心,尤其是在這個講究實證的時代。蝗災試點的消息時斷時續傳來,雖有進展,但似乎并未達到他預期的效果,這讓他隱隱有些焦慮。

他知道,無論是深挖溝、誘餌田,還是生物防治,都離不開人力和工具。而大唐當前的農業工具,在他看來,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尤其是在他翻閱了大量農書,并結合自己在現代的知識后,這種感覺愈發強烈。

這一日,恰逢宮中所需一批農具需要修繕和鍛造,負責此事的尚方監將部分簡單的鍛造活計,外包給了翰林院附近的一處小型官辦工坊——這里原本是為翰林院修補文房用具和一些簡單器物的,工匠不多,但勝在離得近,方便監管。

李東陽借著“熟悉宮中事務”的由頭,在向高力士報備后,得到了許可,前往那處工坊參觀。高力士雖有疑慮,但李東陽如今是“待詔”身份,且只是去看看工坊,并未涉及什么機密,便也樂得賣個順水人情,派了個小內侍跟著,名為“伺候”,實為監視。

工坊不大,里面叮叮當當的敲打聲不絕于耳。幾個膀大腰圓的鐵匠,正赤著上身,揮汗如雨地鍛造著鋤頭、鐮刀等農具。火星四濺,鐵屑紛飛,空氣中彌漫著灼熱的鐵腥味和煤炭燃燒的氣息。

李東陽站在一旁,默默地觀察著。他注意到,鐵匠們鍛造的鋤頭,形制較為古老,鋤頭刃部較寬,連接鋤頭和木柄的“脖子”部分卻顯得有些纖細,而且角度似乎也不太合理。他又看了看旁邊待修的犁,那是一種直轅犁,犁轅又長又直,使用時極為費力,往往需要兩到三頭牛才能拉動,而且轉彎也不靈活,耕作效率低下。

“這犁,用著很費勁吧?”李東陽忍不住,指著那直轅犁,向一位正在休息的老鐵匠問道。

老鐵匠抬起布滿汗水和油污的臉,看了看李東陽,又看了看他身后的小內侍,見小內侍沒有阻止的意思,便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黃牙:“這位先生看著面生,是翰林院的?嗨,這犁啊,打老輩兒起就這么個樣子!費勁?可不是咋地!一畝地耕下來,牛累得直喘,人也腰酸背痛!可祖上傳下來的東西,就這模樣,咱也只會打這個。”

“就沒想過改改?”李東陽追問。

“改?咋改?”老鐵匠搖了搖頭,“這鐵疙瘩,看著簡單,可哪哪兒都有講究。角度差一點,使起來就不是那個味兒。咱們都是按圖索驥,老師傅怎么教,咱就怎么打。瞎改?那不成廢物了?誰擔待得起?”

旁邊另一個年輕些的鐵匠也插嘴道:“就是!再說了,這牛耕,自古如此。牛多力氣大,費點勁就費點勁唄,反正莊稼人有的是力氣!”

李東陽默然。他理解他們的想法,在這個時代,經驗和傳統是至高無上的。要打破固有的觀念,何其難也。

他又走到一個角落,看到幾個木匠正在修理一架破舊的灌溉用的翻車(龍骨水車的前身)。那翻車結構復雜,零件眾多,修理起來頗為麻煩。而且,李東陽注意到,這架翻車似乎是人力驅動的,需要幾個人不停踩踏,才能勉強將水提上來,效率不高。

“這水車,提水效果如何?”李東陽又問。

一個木匠直起腰,擦了擦汗:“還行吧,就是費力氣!天旱的時候,幾個人輪流踩,一天也澆不了幾畝地。要是能省點勁兒就好了。”

李東陽心中一動。曲轅犁!對,就是曲轅犁!他腦海中立刻浮現出曲轅犁的構造圖。相比于直轅犁,曲轅犁將直轅改為曲轅,加裝了犁評、犁箭和犁建,可以調節耕作深度,輕便靈活,只需一牛一人即可操作,大大節省了人力和畜力,耕作效率能提高不少!這在后世可是農業史上的一項重要發明!

還有水車!他雖然記不清龍骨水車最精確的構造細節,但大致原理是知道的。可以設計一種更簡單、更高效的腳踏或手搖式龍骨水車,甚至可以考慮利用水力驅動的筒車!如果能將這些工具改良出來,推廣下去,對大唐的農業生產,無疑將是巨大的推動!

想到這里,李東陽的心跳不由得加速起來。改良農具,這比單純的蝗災防治方法,更具有普適性和長遠意義!這才是真正能改變這個時代,展現他價值的“硬通貨”!

他不再猶豫,立刻向工坊的管事說明了自己的意圖——他想畫幾張新的農具圖紙,看看能不能提高效率。

那管事是個謹小慎微的中年人,見李東陽是翰林院的“待詔”,雖然覺得他一個讀書人摻和鐵匠木匠的活計有些奇怪,但也不敢怠慢,更不敢得罪。只是苦著臉說道:“李待詔,這……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您畫的圖,要是……要是打不出來,或者打出來不好用,小的們可擔待不起啊!”

“管事放心,”李東陽自信地說道,“我只畫圖紙,具體能不能打造,怎么打造,還要仰仗各位老師傅的經驗。若是打不出來,或者效果不好,責任在我,與你們無關。我會向高公公說明情況。”

有了李東陽這句保證,又搬出了高力士,管事才勉強點了頭,讓人給李東陽準備了筆墨紙硯和一張大桌子。

李東陽深吸一口氣,凝神靜氣,將腦海中的曲轅犁和簡易龍骨水車的結構,努力回憶并繪制出來。他盡量使用這個時代的工匠們能夠理解的線條和標注,避免使用現代術語。對于一些關鍵部件,比如曲轅犁的犁鏵形狀、犁評的調節方式,以及龍骨水車的刮板、鏈條結構,他都畫得格外仔細,并附上了簡單的文字說明。

他畫得很投入,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旁邊的鐵匠、木匠們,起初只是好奇地瞥幾眼,后來漸漸被圖紙上那奇特的農具形狀吸引,紛紛圍攏過來看熱鬧。

“這……這是個啥?犁?咋長這樣?這轅是彎的!”老鐵匠指著曲轅犁的圖紙,滿臉困惑。

“還有這個,看著像水車,可這鏈條和刮板,咋跟咱們的不一樣?”木匠也皺起了眉頭。

李東陽一邊畫,一邊抽空簡單解釋:“這叫曲轅犁,轉彎靈活,省力!這叫龍骨水車,提水更多,更快!”

眾人將信將疑,議論紛紛。

“省力?我才不信!直轅都費勁,彎轅能省力?”

“看著怪怪的,怕是中看不中用!”

“一個讀書人懂個啥打鐵木匠活?別是瞎畫著玩呢!”

質疑聲、嘲笑聲,不絕于耳。李東陽充耳不聞,只是專注于自己的圖紙。他知道,口舌之爭無用,事實才是最有力的證明。

花了差不多一個下午的時間,兩張簡陋但結構清晰的圖紙,終于完成了。一張是曲轅犁,一張是改良版的腳踏龍骨水車。

李東陽將圖紙交給管事:“管事,勞煩你組織人手,按照這圖紙,各打造一架出來試試。材料……就用你們現有的普通鐵料和木料即可。”

管事接過圖紙,看著上面那些奇形怪狀的線條,眉頭皺成了一個疙瘩,苦著臉道:“李待詔,這……這玩意兒,小的們真沒打過。怕是……”

“盡力而為。”李東陽拍了拍他的肩膀,“遇到問題,大家一起商量。記住,這不僅僅是幾樣工具,若是成功了,對國計民生,大有裨益!”

說完,他帶著小內侍,離開了工坊。留下一屋子面面相覷、愁眉苦臉的工匠。

接下來的幾天,李東陽幾乎每天都往工坊跑。他知道,沒有他的解釋和指導,僅憑那兩張圖紙,工匠們很難準確理解他的意圖。

果然,工匠們在打造過程中,遇到了無數問題。犁鏵的角度不對,犁評的調節裝置不知道怎么安裝,水車的鏈條總是卡住,刮板的形狀也不符合要求……

“李待詔,您看這犁鏵,這么尖,這么彎,能入土嗎?”

“李待詔,這水車的鏈子,用木頭做太脆,用鐵做又太重,踩不動啊!”

“這犁轅是彎的,跟犁盤連接的地方,老是晃悠,使不上勁!”

面對工匠們的質疑和難題,李東陽沒有絲毫不耐煩。他耐心地一遍遍地解釋設計原理,親自比劃,甚至拿起工具,在廢木料和廢鐵上畫出更詳細的局部圖,演示關鍵部件的功能和安裝方法。

對于鏈條的問題,他建議用木銷連接竹片或薄木片,制成柔性鏈條;對于犁轅的連接問題,他指導工匠們增加了固定的榫卯結構和鐵箍……

他的專業和耐心,漸漸打動了那些原本持懷疑態度的工匠們。尤其是那位老鐵匠,雖然嘴上不說,但看李東陽的眼神,已經從最初的不屑,變成了驚訝和佩服。這個年輕人,雖然不懂打鐵的火候,但腦子里的想法,卻好像真的有點門道!

長寧公主得知李東陽在搗鼓“新奇農具”,也興沖沖地跑來參觀了兩次。看到那初具雛形的曲轅犁和龍骨水車,她也是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李待詔,你這犁和水車,真的能像你說的那么厲害?”

“公主殿下拭目以待。”李東陽信心滿滿。

消息,自然也傳到了高力士的耳朵里,進而傳到唐玄宗的御案前。

“哦?那個李東陽,不好好在翰林院待著,竟然跑去工坊,折騰什么新犁、新水車?”唐玄宗放下手中的奏折,臉上露出一絲訝異和玩味。

高力士躬身回答:“回陛下,確有此事。那李待詔似乎對農具改良頗有興趣,這幾日幾乎天天泡在工坊里,和工匠們一起琢磨。據報,還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不少工匠都覺得他異想天開。”

“異想天開?”唐玄宗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朕倒覺得,他這個‘異想天開’,或許真能開出些花來。金鑾殿上,他能提出蝗災防治三策;與公主談論,能說出‘杠桿原理’、‘龍骨水車’之名;如今,又親自下場改良農具……這個李東陽,身上的謎團,還真是越來越多了。”

他沉吟片刻,說道:“既然他想折騰,那就讓他折騰去吧。一群工匠,幾樣農具,也翻不出什么大浪。告訴他,所需材料,工坊盡量滿足。朕倒要看看,他這‘古籍殘卷’里的學問,到底能不能落到實處。”

“奴才遵旨。”高力士心中了然,陛下這是……默許了。這李待詔,看來還真是入了陛下的眼,不然陛下也不會如此“縱容”。

有了皇帝的默許,工坊的工匠們再無顧慮,干活也更賣力了。在李東陽的全程指導和參與下,半個月后,一架嶄新的曲轅犁和一架改良版的腳踏龍骨水車,終于打造完成了!

曲轅犁通體黝黑,犁轅彎曲如弓,犁鏵銳利,犁評、犁箭等部件俱全,雖然看起來有些“古怪”,但透著一股簡潔實用的力量感。

龍骨水車則由一個巨大的木輪、一條長長的木鏈和數十塊刮板組成,結構比傳統翻車簡單不少,但看起來更加精巧。

試犁的地點,選在了翰林院后面一片閑置的空地。消息傳開,不僅工坊的工匠們都來了,長寧公主也特意趕了過來,甚至連高力士,也奉了皇帝的“口諭”,前來“看熱鬧”。

老鐵匠自告奮勇,套上了一頭宮中用于拉車的老黃牛,扶著曲轅犁,有些緊張地看著李東陽。

“王叔,別緊張!就像平時耕地一樣,試試!”李東陽鼓勵道。

老鐵匠深吸一口氣,吆喝一聲,趕著老黃牛,扶著曲轅犁,緩緩向前走去。

令人驚訝的一幕發生了!

那曲轅犁,入地平穩,深淺適中。老黃牛走得毫不費力,甚至比平時拉直轅犁還要輕松!老鐵匠扶著犁把,感覺異常穩定,轉彎的時候,更是靈活無比,輕輕一帶,犁頭就順暢地轉了過來,完全沒有直轅犁那種笨拙和滯澀感!

“咦?真……真不費勁!”老鐵匠一邊走,一邊驚訝地喃喃自語,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僅僅一個來回,一小片土地就被輕松地翻了過來,土塊細碎均勻。

“停下!停下!讓我試試!”另一個年輕鐵匠按捺不住,跑過去替換老鐵匠。

他扶著曲轅犁,同樣輕松地耕了起來,臉上也充滿了驚喜:“真的!太輕松了!這犁……神了!比咱家那老犁,好用十倍不止!一牛一人,真能拉動!”

圍觀的工匠們,也都看呆了!他們都是內行,一眼就能看出這曲轅犁的好處!省力!靈活!高效!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長寧公主看得眉開眼笑,拍手叫好:“太好了!李待詔!你真的做到了!這犁太棒了!”

高力士站在一旁,捋著胡須,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和贊賞。他雖然不懂農活,但也能看出這新犁和老犁的巨大差別。這個李待詔,還真是個奇才!

接下來是試水車。地點選在了工坊旁邊的一條小河溝。

幾個工匠輪流踩踏水車的踏板。隨著水車緩緩轉動,鏈條帶著刮板,將河水一刮一刮地提了上來,通過一個木槽,引入旁邊的空地。

“快!快看!出水了!出水了!”

“乖乖!這水流……比咱那老翻車,大多了!”

“而且……好像也沒那么費勁啊!一個人踩,水就嘩嘩的!”

工匠們興奮地議論著。只見那龍骨水車,轉動平穩,提水量大,而且操作起來確實比傳統的人力翻車要省力不少。一個人踩踏,提水量比得上過去兩三個人踩老翻車!

初試鋒芒,大獲成功!

曲轅犁和改良龍骨水車的出色表現,徹底征服了所有人!工坊里,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和贊嘆聲!工匠們看向李東陽的目光,充滿了敬畏和感激!他們知道,這些新工具一旦推廣開來,將會給他們的工作,乃至整個大唐的農民,帶來多么巨大的改變!

“李待詔!您真是活菩薩啊!”老鐵匠激動得熱淚盈眶,對著李東陽深深一揖。

其他工匠也紛紛跟著行禮:“多謝李待詔!”

李東陽連忙扶起老鐵匠,心中充滿了激動和成就感。這比在金鑾殿上舌戰群儒,更讓他感到滿足!這是他親手改變這個世界的第一步!

長寧公主走上前來,看著李東陽,眼中異彩連連:“李待詔,你……你真是太厲害了!本宮就知道,你一定能行!”

高力士也走上前,臉上帶著難得的笑容,對李東陽說道:“李待詔,恭喜!你的新犁和新水車,咱家……看在眼里了。咱家會如實向陛下稟報。陛下若是知道了,定會龍顏大悅!”

李東陽知道,自己這一次,是真正地“鋒芒初試”,用實實在在的成果,贏得了尊重和認可。曲轅犁和龍骨水車的成功試制,就像兩塊沉甸甸的敲門磚,為他敲開了通往更高處的大門。

他的目光,望向遠方。他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他腦海中那些超越時代的知識和想法,還有很多很多……改良工具,只是第一步。未來,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而長安的舞臺,已經為他緩緩拉開了帷幕。

一張黑桃三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美姑县| 丰都县| 太和县| 镇雄县| 五莲县| 鄯善县| 福州市| 白玉县| 崇文区| 武汉市| 都江堰市| 武安市| 德兴市| 东源县| 福贡县| 棋牌| 修水县| 襄城县| 武强县| 绥芬河市| 新建县| 乐陵市| 新余市| 高邑县| 维西| 通州区| 河源市| 肇东市| 长治市| 宁乡县| 肥城市| 河西区| 莱芜市| 新沂市| 赤水市| 隆尧县| 云霄县| 文昌市| 修水县|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