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斤山大捷的消息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傳遍了整個北伐軍,也傳到了千里之外的長安。李靖元帥坐鎮中軍,一面指揮大軍肅清殘敵,一面安撫受降的部落,同時密切關注著北逃的毗伽可汗動向。李東陽則留在元帥身邊,繼續參贊軍務,處理戰后繁雜的事宜,諸如整編俘虜、清點繳獲、修復軍械、規劃后續糧草運輸路線等。他提出的“沙盤推演”之法,在戰后總結和下一步行動部署中,再次發揮了巨大作用,讓眾將領對他的倚重又加深了幾分。
隨著戰事重心逐漸北移,中軍大營也隨之向前推進,靠近了陰山一線。這里距離前線更近,時常能聽到遠處傳來的隱約炮聲和廝殺聲。李東陽雖為參軍,不必親臨最前線廝殺,但為了及時掌握戰場動態,以便更好地制定策略,他也常常跟隨斥候或傳令兵,前往前沿觀察點。
這一日,李靖元帥決定對陰山以北最后一股負隅頑抗的突厥殘余勢力發動總攻。這支殘余勢力約有五千余人,由毗伽可汗的侄子,素有“小狼王”之稱的阿史那骨咄祿率領,占據了一處易守難攻的峽谷,企圖憑借天險,拖延唐軍北進的步伐,為毗伽可汗收攏殘部爭取時間。
戰前,李靖在沙盤上召集眾將部署作戰計劃。李東陽根據斥候回報的峽谷地形,建議道:“元帥,此峽谷入口狹窄,兩側山勢陡峭,敵軍若在此處布下滾石檑木,我軍強攻必然損失慘重。不如……”他指著沙盤上峽谷后方一處不起眼的干涸河谷,“派一支精銳小隊,從這里迂回過去,繞到敵軍后方,前后夾擊,可一戰而定。”
蕭嵩將軍剛從于都斤山凱旋,士氣正盛,當即請纓:“元帥,末將愿率本部騎兵,執行此迂回任務!”
李靖沉吟片刻,點了點頭:“準!蕭將軍,你部剛經歷大戰,辛苦了。此去務必小心,注意隱蔽行蹤。正面進攻,便交給郭元振將軍!”
“末將遵命!”蕭嵩和郭元振齊聲領命。
李東陽看著沙盤上的部署,心中卻隱隱有些不安。阿史那骨咄祿能被稱為“小狼王”,絕非易與之輩,此峽谷之戰,恐怕不會像沙盤推演那般順利。
“元帥,”李東陽忍不住開口,“阿史那骨咄祿狡猾兇悍,其部下亦多為死士。正面進攻和迂回包抄,都需謹慎行事。末將請求,前往前沿觀察點,實時傳回戰場信息,以便元帥隨時調整部署。”
李靖看了李東陽一眼,知道他心思縝密,且有大局觀,點了點頭:“準你所請。但務必注意安全!你乃軍中智囊,不可有失!”
“謝元帥關心,末將省得。”
李東陽帶上兩名親兵,跨上戰馬,朝著位于峽谷側翼山腰處的一個前沿觀察點疾馳而去。這個觀察點地勢較高,視野開闊,能清晰地看到峽谷內外的大部分戰場。
此時,正面戰場的進攻已經打響。郭元振將軍指揮著步兵,在盾牌手和弓箭手的掩護下,小心翼翼地向峽谷口推進。果然不出李東陽所料,峽谷上方,突厥人的滾石檑木如同雨點般砸下,箭鏃更是密如飛蝗。唐軍士兵雖然奮勇向前,但進展緩慢,傷亡不斷增加。
“將軍,這樣硬攻不行啊!”一名親兵看著山下不斷倒下的同袍,焦急地說道。
李東陽眉頭緊鎖,緊盯著戰場:“郭將軍也是無奈之舉,他必須吸引住敵軍主力,為蕭將軍的迂回部隊爭取時間。”
他舉起手中的千里鏡(這是李東陽利用將作監資源,結合后世知識,改良的簡易望遠鏡,雖不清晰,但比肉眼視物遠了不少),仔細觀察著峽谷上方突厥人的布防。他發現,突厥人的注意力,幾乎全部被正面進攻的唐軍吸引,對于側翼和后方的警戒,相對松懈了許多。
“蕭將軍應該快到了……”李東陽喃喃自語。
就在這時,異變陡生!
原本平靜的戰場左側,一片茂密的樹林中,突然沖出一股約千余人的突厥騎兵!他們并非從峽谷中殺出,而是如同神兵天降,直撲唐軍正面進攻部隊的側翼!
“不好!是埋伏!”李東陽心中一驚,手中的千里鏡險些掉落在地。
這股突厥騎兵顯然是阿史那骨咄祿預留的殺手锏!他們隱藏在唐軍意想不到的位置,趁著正面激戰正酣,突然發動突襲,打了唐軍一個措手不及!
唐軍側翼本是由一支年輕的陌刀隊負責防御,他們經驗不足,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騎兵沖擊,陣型瞬間被沖亂!陌刀手雖然勇猛,但在騎兵的高速沖擊下,難以發揮威力,紛紛倒在血泊之中。
“頂住!給我頂住!”一名唐軍偏將怒吼著,試圖重整陣型,但突厥騎兵如同下山猛虎,攻勢太過兇猛,陣腳已亂,想要重新組織有效的抵抗,談何容易!
正面峽谷內的突厥人也趁機發動反撲,唐軍腹背受敵,處境頓時變得危急起來!
郭元振將軍在后方看到這一幕,又驚又怒,立刻抽調兵力,前往支援側翼,但遠水難救近火!
“元帥恐怕還不知道側翼遇襲,得趕緊派人去通報!”李東陽身邊的親兵急道。
“來不及了!”李東陽目光銳利,他看到在那混亂的戰場側翼,一名身著銀甲的年輕將領,正揮舞著長槍,奮力抵抗著突厥騎兵的沖擊。那將領雖然年輕,但槍法精湛,悍不畏死,身邊聚集了數十名親兵,苦苦支撐著,試圖為后續部隊的支援爭取時間。
李東陽認得那名年輕將領,他是郭元振將軍的外甥,名叫郭子儀,年方二十,此次是第一次隨軍出征。他作戰勇猛,但經驗尚淺,此刻被突厥騎兵圍困在核心,雖然奮勇殺敵,身上已經多處負傷,情況岌岌可危!
“那是郭子儀校尉!他快撐不住了!”李東陽心中一緊。郭子儀此人,在李東陽模糊的歷史記憶中,似乎是未來大唐的中流砥柱,若是今日折損于此,那后果不堪設想!
“不行!不能讓他死在這里!”一股強烈的沖動涌上李東陽的心頭。他知道自己只是個參軍,手無縛雞之力,沖下去也未必能改變什么,甚至可能把自己也搭進去。但看著那銀甲小將在亂軍之中浴血奮戰、漸漸不支的身影,他無法坐視不理!
“你們留在這里,立刻想辦法向元帥和郭將軍通報側翼遇襲的情況!”李東陽當機立斷,將千里鏡遞給一名親兵,翻身從戰馬側面的皮囊中,抽出了一把備用的橫刀——這是他以防萬一,隨身帶著的,雖然并不擅長使用。
“參軍!您要干什么?”親兵大驚失色。
“我去接應郭校尉!”李東陽翻身上馬,“告訴元帥,側翼有埋伏,速派主力支援!”
話音未落,他猛地一拍馬屁股,戰馬吃痛,嘶鳴一聲,載著他,朝著山下混亂的戰場沖去!
“參軍!不要啊!危險!”兩名親兵嘶聲大喊,想要阻止,卻哪里還來得及?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李東陽的身影,消失在山坡下的煙塵之中。
李東陽雖然騎術尚可,但從未真正經歷過戰場廝殺。耳邊是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兵器碰撞聲、戰馬嘶鳴聲和臨死前的慘叫聲,眼前是血肉橫飛、殘肢斷臂的慘烈景象。他的心臟狂跳,手心全是冷汗,但他的目光,卻死死鎖定著那團被圍困的銀甲!
他知道自己不能直接沖進去,那無異于自殺。他繞到突厥騎兵的側后方,那里相對混亂,防御也薄弱一些。他看到幾名突厥騎兵正準備從背后偷襲郭子儀!
“呔!賊子休得猖狂!”李東陽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用盡全身力氣大喊一聲,同時催動戰馬,揮舞著橫刀,朝著那幾名突厥騎兵沖了過去。
他的喊聲在嘈雜的戰場上并不算響亮,但那幾名突厥騎兵還是被驚動了。他們回頭,看到一個穿著參軍服飾、明顯不是武將的人沖了過來,臉上露出不屑的獰笑。其中一人撇下郭子儀,調轉馬頭,揮舞著彎刀,迎向李東陽。
李東陽心中大駭,他哪里會什么刀法!他只是憑著一股血氣之勇沖過來的!眼看對方的彎刀帶著風聲劈來,他下意識地將橫刀橫在身前格擋!
“鐺!”
一聲刺耳的金鐵交鳴之聲,李東陽只覺得手臂一陣劇痛,虎口被震得裂開,鮮血直流,手中的橫刀險些脫手飛出!戰馬也被巨大的沖擊力震得人立而起,險些將他掀翻在地。
那突厥騎兵顯然也沒想到這個看似文弱的參軍竟然能擋下他一刀,微微一愣。
就是這一愣神的功夫,被圍困的郭子儀已經察覺到了這邊的情況。他本已精疲力盡,看到有人舍命來援,而且還是一位參軍,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強烈的羞愧!他猛地怒吼一聲,爆發潛能,手中長槍如同蛟龍出海,一槍刺穿了身前一名突厥騎兵的胸膛,隨即借力一挑,將尸體甩向另一名敵人,為自己爭取了一絲喘息之機。
“參軍!危險!快走!”郭子儀看到李東陽險象環生,急忙大喊。
那名突厥騎兵反應過來,眼中閃過殘忍的光芒,再次揮刀砍向李東陽!
李東陽此時已經穩不住身形,眼看就要命喪刀下!千鈞一發之際,一支羽箭如同流星趕月般,精準地射中了那名突厥騎兵的咽喉!
“噗!”突厥騎兵眼中充滿了難以置信,捂著脖子,從馬背上栽倒下去。
李東陽驚魂未定,抬頭望去,只見不遠處,郭元振將軍親自率領一隊騎兵火速趕來!原來,郭元振在派出支援后,心中仍不放心,親自率軍前來,恰好看到李東陽遇險,立刻下令放箭。
“元振來遲,參軍,郭校尉,恕罪!”郭元振高聲喊道,率軍如猛虎般沖入敵陣。
唐軍援軍趕到,士氣大振。而那股突厥埋伏騎兵,本就是強弩之末,見唐軍主力到來,哪里還敢戀戰?虛晃一招,便倉皇逃竄。
戰場局勢瞬間逆轉。
李東陽癱坐在馬背上,大口喘著粗氣,只覺得手臂痛得鉆心,渾身都被冷汗濕透了。剛才那一瞬間的生死一線,讓他深刻體會到了戰場的殘酷。
“參軍!您沒事吧?”郭子儀渾身浴血,催馬來到李東陽身邊,看到他手臂鮮血直流,臉色蒼白,連忙翻身下馬,想要扶他。
李東陽擺了擺手,強忍著劇痛,想要下馬,卻發現右臂已經完全使不上力氣了。他低頭一看,只見右臂的衣袖已經被鮮血染紅,一道深可見骨的刀傷赫然在目,剛才格擋那一刀,雖然沒被砍中要害,但也傷得不輕。
“我沒事……只是一點皮外傷……”李東陽咬著牙說道,額頭上冷汗直冒。
“皮外傷?都見骨頭了!”郭子儀又驚又怒,又充滿了感激和愧疚,“參軍!都是末將無能,連累了您!您……您為何要冒險來救我?”
李東陽看著他年輕而堅毅的臉龐,勉強笑了笑:“郭校尉乃國之棟梁,豈能輕易折損于此?些許小傷,不足掛齒。”
這時,郭元振將軍也處理完戰場事宜,策馬趕來。看到李東陽手臂上的傷勢,也是一驚:“李參軍!你傷勢如何?快!傳軍醫!”
軍醫很快趕到,仔細檢查了李東陽的傷口,眉頭緊鎖:“將軍,參軍這傷口雖然避開了筋骨,但很深,而且被彎刀上的鐵銹污染,恐怕……恐怕會發炎化膿,需要立刻清創縫合!”
“那就趕緊治!”郭元振沉聲道。
在郭子儀和幾名親兵的攙扶下,李東陽被送到了附近臨時設立的傷兵營。軍醫為他清洗傷口、敷上金瘡藥、并進行了縫合。雖然用了烈酒麻醉,但那鉆心的疼痛,還是讓李東陽幾乎暈厥過去,額頭冷汗浸濕了好幾塊毛巾。
處理完畢,軍醫包扎好傷口,囑咐道:“參軍,您這傷至少需要靜養一個月,期間手臂不可用力,更不可再上戰場,否則傷口惡化,恐有性命之憂!”
郭元振看著李東陽蒼白的臉色和纏滿繃帶的右臂,心中充滿了感激和自責:“李參軍,今日多虧有你提醒,又舍身相救,否則我外甥和這側翼的兄弟們,恐怕……老夫欠你一條命!你安心養傷,軍中諸事,暫且不必操心!”
郭子儀更是跪在李東陽面前,磕了三個響頭:“參軍救命之恩,子儀沒齒難忘!日后但有差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東陽苦笑了一下,想要扶起他,卻牽扯到傷口,痛得齜牙咧嘴:“郭校尉……快起來……我也是……碰巧……”
他現在只想好好睡一覺。剛才的激戰和劇痛,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
李東陽在前線負傷的消息,很快就通過軍報,傳回了長安。
當這份軍報送到皇宮時,正在批閱奏折的唐玄宗李隆基,看到“行軍參軍李東陽,于側翼遇襲時,為救郭校尉子儀,手臂為流矢所傷(為尊者諱,軍報中將刀傷寫成了流矢所傷,傷情也略有減輕)”的字樣時,手中的朱筆猛地一頓,墨點濺落在明黃的奏章上。
“什么?東陽負傷了?”李隆基臉色一變,立刻召來傳信的親兵,詳細詢問情況。
待聽完親兵的敘述,得知李東陽是為了救人而受傷,且傷勢不輕,需要靜養一個月時,李世民的心情變得復雜起來。他既為李東陽的英勇和仁厚感到欣慰,又為他的受傷感到擔憂和一絲惱怒——惱怒他為何如此不愛惜自己!
“傳朕旨意,”李隆基沉聲道,“令前線軍醫,不惜一切代價,務必醫好李參軍!所需藥材,從太醫院即刻調運!另外,賞李東陽黃金百兩,綢緞百匹,以嘉獎其忠勇!”
旨意很快傳下,李東陽負傷的消息,也隨之在長安的權貴圈子里悄悄傳開。
將作監的馬周,得知消息后,急得團團轉,幾次想要上書請求前往前線探望,都被同僚勸下——軍伍之地,豈是說去就能去的?
楊國忠聽到消息時,正在府中與幾位黨羽飲酒作樂。他先是一愣,隨即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哦?李東陽負傷了?還是為了救郭子儀那小子?呵,真是不自量力!一個文臣,偏要學人家武將沖鋒陷陣,不死已是萬幸!”
他身邊的黨羽立刻附和:“楊大人說得是!那李東陽,怕不是想博個忠臣勇將的名聲吧?可惜啊,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自己弄傷了!”
“說不定,這就是他的報應!誰讓他處處跟楊大人作對!”
楊國忠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眼中閃過一絲陰狠:“但愿他傷得重點,最好……永遠回不來!”
而在皇宮深處,長寧公主府。
當貼身侍女小心翼翼地將李東陽在前線負傷的消息稟報給長寧公主時,她正在窗前,手里拿著一本詩集,卻一個字也看不進去。這些日子,她心中總是隱隱不安,時常夢到李東陽在戰場上的情景。
聽到“負傷”二字,長寧公主手中的詩集“啪嗒”一聲掉落在地,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
“你……你說什么?再說一遍!”她的聲音顫抖著,帶著一絲不敢置信的恐慌。
侍女嚇得跪倒在地,哽咽道:“殿下……是真的……前線傳來的消息……李參軍……李參軍為了救郭校尉,手臂被流矢所傷,傷勢……傷勢不輕,需要靜養一個月……”
“流矢所傷……傷勢不輕……”長寧公主喃喃自語,眼前一陣發黑,險些栽倒。幸好身邊的另一位侍女眼疾手快,連忙扶住了她。
“殿下!您保重身體啊!”侍女們焦急地喊道。
長寧公主的眼淚,瞬間決堤,如同斷了線的珍珠,滾滾而下。她腦海中浮現出李東陽臨行前的模樣,他說“臣定當平安歸來”,他說“不負殿下所望”……可現在,他卻受傷了!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傷勢不輕”四個字,背后可能隱藏著多少危險?他會不會……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不行……我要去看他!我要去前線看他!”長寧公主猛地抓住侍女的手,眼神中充滿了焦急和堅定。
“殿下!萬萬不可啊!”為首的侍女大驚失色,“前線戰事正酣,兵荒馬亂,您一個金枝玉葉,怎么能去那種地方?陛下也不會同意啊!”
“父皇不同意,我也要去!”長寧公主態度堅決,“東陽是為了國事,為了救人而受傷的!他現在孤身在前線養傷,身邊連個體貼的人都沒有,我怎能安心?我必須去看看他!哪怕只是給他送些傷藥,照顧他幾天也好!”
她擦干眼淚,眼神變得異常執著。她知道,這很難,甚至會觸犯宮規,引來父皇的斥責。但她顧不了那么多了!比起李東陽的安危,這些又算得了什么?
“你們不要勸我了!我意已決!”長寧公主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決絕,“立刻為我準備行裝!我要親自去一趟朔方前線!”
她知道,此事必須秘密進行,不能驚動太多人。她決定,只帶兩名最貼心的侍女和幾名心腹護衛,換上普通百姓的服飾,以探望遠房親戚為名,悄悄離開長安,前往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