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秋意漸濃,金風送爽,吹散了連日來籠罩在都城上空的陰霾。自長孫明軒伏誅以來,其黨羽或斬或流,朝堂為之一空,人心也隨之安定下來。市井之間,百姓們不再竊竊私語,臉上重新洋溢起對盛世安穩的笑意,仿佛整個長安城都隨著這一場政治風暴的平息而煥發了新生。
這一日,太極殿早朝,氣氛肅穆而又帶著一絲微妙的變化。百官分列兩側,目光不時有意無意地投向站在前列的李東陽。這位年輕的駙馬,自娶得公主以來,便以其聰明才智和雷厲風行的手段,在朝中逐漸嶄露頭角。而在短短數月之內,他更是以雷霆之勢扳倒了權勢滔天的國舅長孫明軒,其手段之凌厲,心智之深沉,已讓滿朝文武不敢再以“駙馬”之尊等閑視之。
唐玄宗李隆基端坐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過階下群臣,最終落在李東陽身上。經歷了長孫明軒的背叛,這位開創貞觀之治的帝王,眼神中多了幾分滄桑,卻也更加銳利。他深知,朝堂之上,權力斗爭永無止境,唯有那些真正有能力、有忠誠的人,才能成為大唐的棟梁。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威嚴地回蕩在大殿之內:“眾卿,近日來,長安城內風云變幻,皆因國舅長孫明軒包藏禍心,意圖謀逆。幸得天佑大唐,有忠臣義士揭發其罪行,方能及時鏟除奸佞,穩固朝綱。”言罷,他目光再次落在李東陽身上,語氣中帶著明顯的贊許:“定遠侯、駙馬都尉李東陽,于此次平叛之中,居功至偉!不僅臨危不亂,擒獲刺客,更搜集鐵證,一舉揭發長孫明軒之狼子野心,避免了一場動搖國本的大禍!此等功績,朕心甚慰!”
李東陽聞言,立刻出列,躬身行禮,聲音平靜而謙卑:“兒臣不敢居功。此乃父皇圣明,洞察秋毫,又有將士用命,方能迅速平定叛亂。兒臣只是盡了為人臣、為人子的本分而已。”他的態度恭謹,沒有絲毫居功自傲之色,讓唐玄宗更加欣賞。
唐玄宗滿意地點點頭,心中對李東陽的評價又高了幾分。他深知,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僅要有過人的才智和手段,更要有謙遜的品質和淡泊的心態。李東陽這份不驕不躁的氣度,比他立下的功績更讓他欣賞。
他揚聲道:“東陽不必過謙。有功當賞,有過當罰,此乃國之常法。朕決定,加封李東陽為‘駙馬都尉’,食邑三千戶,賜黃金百兩,錦緞千匹!其原有定遠侯爵位不變,仍兼領將作監少監之職,參與朝政議事!”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無不嘩然!駙馬都尉,這不僅僅是一個頭銜,更是一種極高的榮譽和信任的象征!雖然唐朝的駙馬都尉通常只是個虛職,用以彰顯皇親身份,但由皇帝親口加封,并且明確可以“參與朝政議事”,這就意味著李東陽擁有了實質性的參政權力!再加上他原本的定遠侯爵位和將作監少監的實職,以及食邑三千戶的豐厚賞賜,李東陽此刻的權勢,已然隱隱有了“權傾朝野”的架勢!
要知道,在此之前,長孫明軒作為太尉,才是百官之首,權柄最重。他手握重兵,權勢滔天,朝中無人能與之抗衡。然而,如今長孫倒臺,李東陽異軍突起,被皇帝如此破格提拔和信任,其未來的發展,簡直不可限量!
不少官員看向李東陽的目光,充滿了敬畏、羨慕,甚至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忌憚。他們深知,這位年輕的駙馬,已經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默默無聞的新貴,而是正式踏入了大唐權力的核心層,成為了他們不可忽視的存在。
李東陽心中也是一震。他深知自己立下大功,皇帝必然會有封賞,但沒想到會如此厚重,直接加封駙馬都尉,并且賦予參政之權!這意味著,他從一個憑借發明和公主駙馬身份嶄露頭角的“新貴”,正式成為了大唐朝堂上的一員重臣,擁有了左右朝局的力量。
然而,他并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他深知權力是把雙刃劍,尤其是在長孫明軒剛剛倒臺,朝堂權力格局重新洗牌的敏感時期,過于耀眼,未必是好事。因此,他強壓下心中的波瀾,再次深深躬身,語氣更加恭敬:“父皇隆恩,兒臣粉身碎骨,亦難報萬一!只是……兒臣年輕識淺,恐難當此重任,還請父皇三思!”
唐玄宗卻擺了擺手,語氣不容置疑:“朕意已決!東陽,你不必推辭。朕相信你的能力和忠誠。大唐正值用人之際,朕希望你能不負朕望,為大唐,為百姓,多做實事!”
李東陽聞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這是皇帝對他的信任和期望。他不能再推辭了,必須承擔起這份責任,為大唐的繁榮和百姓的福祉貢獻自己的力量。
于是,他鄭重地叩首謝恩:“兒臣……遵旨!”
“駙馬都尉李東陽,上前聽封!”內侍高聲唱喏。
李東陽起身,走到大殿中央,雙膝跪地。內侍展開圣旨,以其特有的尖細嗓音,宣讀了對李東陽的加封旨意。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入百官耳中,宣告著一個新的政治新星的崛起。
早朝散去后,百官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太極殿,議論紛紛。他們都在談論著李東陽的崛起和皇帝對他的器重。有人羨慕他的權勢和地位,有人敬畏他的手段和智慧,也有人忌憚他的存在和影響力。
“沒想到陛下對駙馬都尉如此看重,直接加封參政,這是要將其培養成新的棟梁啊!”一位老臣感嘆道。
“是啊,李都尉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功績和手段,未來前途不可限量!”另一位年輕官員附和道。
“長孫太尉剛倒,李都尉便崛起,這朝堂之上,怕是又要變天了……”一位中年官員憂慮地說。
“以后可得小心行事,這位李都尉,可不是好相與的……”一位官員低聲嘀咕道。
然而,對于這些議論和目光,李東陽卻恍若未聞。他神色平靜,步履沉穩,絲毫沒有因為加官進爵而流露出半分得意之色。他深知,權力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必須保持清醒和謙遜,才能在這條充滿荊棘的權力之路上走得更遠。
剛走出宮門,便有不少官員上前來道賀。他們中有真心道賀的,也有不少是見風使舵、想要趁機攀附的。然而,李東陽對每個人都只是淡淡點頭,客氣而疏遠地回應幾句,便借故與趙虎一同離去,沒有絲毫停留。
他知道,這些虛情假意的道賀和攀附并不能給他帶來實質性的幫助。他需要的是真正的盟友和支持者,是能夠與他并肩作戰、共同為大唐的繁榮和百姓的福祉貢獻力量的人。因此,他必須保持清醒和謹慎,才能在這條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回到府中后,李東陽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新政策和計劃。他深知,作為大唐的新星和重臣,他必須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他不僅要為大唐的繁榮和百姓的福祉貢獻力量,還要為自己的未來和家族的榮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于是,他開始著手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方案。他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和需求,積極與朝中官員溝通和協商,力求制定出更加符合實際、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方案。
在他的努力下,大唐的朝政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強。而李東陽本人,也因其卓越的才能和無私的奉獻,贏得了百姓們的尊敬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