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水“不響”,半桶水“哐當”。
老爹又開始不務正業了。
飯桌上,各種大大小小用硬紙板做成的“羅盤”,滿滿幾張紙的命格測算,還有《四柱預測詳解》《八字解密》《風水入門》《中國民間絕學》《易經里的人生智慧》各種奇門遁甲之書籍。
埋頭其間的是我的老爹,此時此刻,他正在兢兢業業地拿著不知道是哪位幸運兒的命格,手中的筆,正在進行的是無比緊張而精密的算法。
天干地支……四柱八字……年柱、月柱、日柱、時柱……
然后是各種橫七豎八的線條,經過我爹認真而細致地排版,
“算好了!哈哈,我真是一個算命天才!”
“老爸,你應該把老花鏡換成墨鏡。”
“此話何解?”老爹一手拿起紫砂壺,一手盤著珠串,頭頂是他精心養殖許久的“蓄發小辮“,身穿中式馬褂,那神情悠哉的樣子,倒真的有點像一個“結廬鬧市、深藏不露”的居士。
“你看天橋上給人算命的不都是瞎子嘛~”我一看老爹那故作高深的模樣,就想調侃他幾句。按照老爹做事一向從沒長性的風格,這波“算命潮”估計持續不了多久。
畢竟,自我記事開始,家里已經刮過各種“風潮”。
先是“書法大師”隆重登場——“柳公權”“米芾”“趙孟頫”……行書、楷書……書案前的老爹每天挑燈夜戰,用心臨摹各類名家書法和字體。硬筆、軟筆……不同卷帙的扇面、工藝不同的生宣熟宣、產地不同的狼毫墨條……兼帶收集各種書法用品,筆墨紙硯,塞了滿滿幾抽屜。眼看功法小成,老爹的字已有大家風韻。
老爹他突然擱筆封墨,轉投新寵——“印刻”。然后家里角落就開始出現各種“石頭啊”、“刻刀啊”。什么“思無邪”小篆、陰陽刻不同技法……《食雕入門十八技》《零基礎學玉刻》《明清印社流派》……床邊案頭,都是老爹學習新技法的心頭寶。那段時間,家里的石頭非常多,大都是老爹出去散步用心鑒定過(順手牽羊)的好材料。石頭漸漸刻不動了,畢竟成本太高。老爹開始刻“蘿卜”。于是,蘿卜成為那段時間家里餐桌最常見的食材,老爹美其名曰——“冬吃蘿卜夏吃姜,四季蘿卜才養生”。
“可現在是夏天啊,不應該吃姜么?”天曉得我最煩蘿卜……
可老爹才不管我對蘿卜的各種怨念,吃不吃蘿卜就看今天的雕刻成功與否。成功了,餐桌上放的那就是精美的“大師手作”——蘿卜雕花,藝術品僅供鑒賞。不成功,那餐盤里就是涼拌蘿卜絲、酸辣蘿卜條、排骨蘿卜湯……
終于,在我吃蘿卜放臭屁,熏得奶奶開始罵兒子了,家里的“印刻風潮”終于轉向了!
就這樣,人間十年風味,熱愛幾經輾轉。變的是年少青絲,成為中年華發。不變的是浪子回頭,依舊是風流人物。
老爹的愛好先后經歷了多次迭代……從品茗茶道到多肉種植,從文玩木工到盤串微雕。家里也就多了近百把茶壺和十幾本紫砂鑒賞類書籍,陽臺上也就多了幾十盆多肉和十幾本花木養殖書籍,書房里也就多了不少木頭刨刀和串串的打孔模具……
而我也早已見怪不怪,就算老爹說明天要去路上擺攤算卦,我也能未卜先知:超不過三天,我老爹定會重新“創業”。哈哈哈~
但老爹這次“抽風”之所以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因為他拿他唯一的閨女“我”推演了一下命盤。
“老爸,你怎么不給你自己算?給奶奶算、給老媽算也行啊。”
“老話說:天機不可泄露,我作為凡夫俗子,哪能窺看天命?再說了,命越算越薄啊!”老爸一本正經地翻著命理書,一邊給我耐心解釋。
“哦~有道理……就是這理由,我怎么覺得怪怪的。”
好吧,我想我應該是親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