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楊永革的田園詭計

第7章"釜底抽薪"換出來的醋壇風波,或論退休生活的酒醋攻防

第七章:“釜底抽薪“換出來的醋壇風波,或論退休生活的酒醋攻防戰

楊永革的向日葵籽剛飽滿得能嗑出響,王大爺的酒葫蘆就開始在菜畦邊“站崗“了。這葫蘆是紅漆刷的,掛在桃樹枝椏上,每天中午準點被王大爺摘下來,就著一碟花生米,蹲在楊永革的蘿卜地邊喝得臉紅脖子粗,酒氣混著蘿卜纓的味,在菜畦里飄出老遠。

“這叫'樹上開花'——把酒葫蘆掛得老高,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好酒。“楊永革翻著《三十六計》“釜底抽薪“那頁,紙角沾著點醋漬(上次拌涼菜時濺的),“你看他喝多了就往我菜畦里吐核,花生米殼落得比草還密,再不治治,我蘿卜都得醉倒。“

張大爺蹲在旁邊給雞拌食,聞言往桃樹上瞟了眼:“老王那是'借酒澆愁',兒子在外地工作,一年回不來一趟,喝點酒解悶。“

“解悶也不能禍禍我的菜啊!“楊永革指著蘿卜葉上的酒漬,“這酒精度數太高,把葉子都燒黃了。“他突然壓低聲音,“要不...咱給他來個'釜底抽薪'?“

張大爺的雞食瓢差點掉地上:“你想干啥?把他的酒倒了?老王非跟你拼命不可!“

“倒了多可惜。“楊永革笑得像只偷腥的貓,“換成醋。他喝慣了白酒,乍一喝醋,保管直咧嘴,以后就不敢在菜畦邊喝了。“

這計劃的關鍵在“換“。王大爺的酒葫蘆有個木塞,塞子上纏著圈紅繩,每天喝完都把繩系在樹枝上,防野貓野狗。楊永革算準他每天下午去社區活動室打麻將的空檔,帶著個空醋瓶和漏斗,溜到桃樹下。

“這叫'趁虛而入'。“他踮著腳夠葫蘆,褲兜里的《三十六計》硌得慌,“老張你放風,看見老王回來就咳嗽三聲。“

張大爺舉著雞籠擋在桃樹旁,眼睛瞟著小區門口:“你快點,上次他提前回來,差點撞見我偷摘他的葡萄。“

楊永革把葫蘆里的白酒倒進醋瓶(留著炒菜用),再把自家的老陳醋灌進去,灌到和原來的酒液差不多高,塞緊木塞,系好紅繩,動作快得像在菜畦里抓螞蚱。剛收拾好,就聽見張大爺“咳咳咳“三聲——王大爺背著雙手,慢悠悠往菜畦走。

“老楊,蹲那兒干啥呢?“王大爺的聲音帶著點酒氣,“是不是又在琢磨我的酒?“

楊永革拍著手上的土站起來,笑得一臉坦然:“看你這葫蘆掛得穩當不,別讓風刮下來。“他故意往蘿卜地走,“我瞅瞅我的蘿卜,昨天好像被兔子刨了。“

王大爺沒起疑,摘下葫蘆晃了晃,聽著里面“嘩啦“響,滿意地笑了:“我這酒啊,越晃越香。“他拔開塞子,對著嘴“咕咚“灌了一大口。

楊永革和張大爺躲在向日葵后面偷看,只見王大爺的臉瞬間僵住,眼睛瞪得像銅鈴,接著“噗“地把醋噴出來,噴了蘿卜地一身,酸味兒直嗆人。

“這...這是啥玩意兒?“王大爺舉著葫蘆看,“我的二鍋頭咋變成醋了?“

張大爺沒忍住,“噗嗤“笑出聲,被楊永革狠狠掐了把胳膊。

王大爺的“醋壇風波“很快傳遍小區。他舉著葫蘆找遍了所有可能“作案“的人:問李大媽,李大媽說她只吃醋腌蘿卜,不偷酒;問趙阿姨,趙阿姨的兔子正啃著醋泡白菜,嚇得她趕緊把兔子抱走;問劉大媽,劉大媽舉著澆花的水壺說:“我連料酒都不會用,換你那醋干啥?“

最后,他把目標鎖定在楊永革和張大爺身上。“肯定是你倆干的!“王大爺堵在菜畦邊,葫蘆往地上一墩,“老楊你嫌我喝酒禍禍你菜,老張你嫉妒我這酒比你那煙袋鍋帶勁!“

楊永革正給蘿卜澆水,聞言直擺手:“可別冤枉人,我這人最老實,從來不干偷雞摸狗的事。“他偷偷給張大爺使眼色,“對吧老張?“

張大爺叼著煙袋鍋點頭:“就是,要換也得換好酒,換醋多沒勁。“

王大爺被噎得說不出話,蹲在地上看著葫蘆發呆。楊永革突然覺得有點過意不去,遞過去一瓶剛買的啤酒:“王大爺,喝這個吧,清爽,不燒葉子。“

王大爺沒接,突然笑了:“其實我知道是誰換的。“他指著葫蘆上的紅繩,“我系繩時打了個死結,現在變成活結了,除了你老楊這雙手巧的,誰能弄開?“

楊永革的臉“騰“地紅了——這老頭,看著迷糊,心里門兒清。

“不過我不怪你。“王大爺撿起葫蘆,往里面倒了點自來水,晃了晃,“其實我早想戒酒了,就是沒借口。你這招'釜底抽薪',幫了我個忙。“

他把葫蘆往桃樹上一掛,紅繩在風里飄:“以后啊,這葫蘆就裝涼白開,陪我蹲菜畦邊看你們折騰。“

第一個反轉,出現在三天后的社區麻將桌上。王大爺沒喝酒,思路清晰,居然贏了劉大媽三圈,樂得他把贏的錢全買了冰棍,分給菜畦邊忙活的老頭老太太。

“你看,不喝酒腦子就是好使。“李大媽啃著冰棍笑,“老楊這醋換得值。“

第二個反轉,是王大爺的蘿卜地(他也種了半畦蘿卜)。沒了酒漬,蘿卜長得又白又胖,比楊永革的還水靈。他特意拔了個最大的,切成絲,用楊永革換酒的那瓶醋腌了,端到菜畦邊給大家嘗。

“這叫'化醋為甜'。“王大爺給每個人遞了雙筷子,“老楊的醋,我的蘿卜,拌在一起,比喝酒舒坦。“

楊永革嘗了一口,酸脆爽口,果然比喝酒強。他突然想起《三十六計》里“釜底抽薪“的注解:“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原來消的不是酒,是王大爺心里的悶,抽的不是薪,是孤單。

張大爺嚼著蘿卜絲,突然拍大腿:“要不咱搞個'菜畦酒會'?不用白酒,用李大媽的酸梅湯、趙阿姨的蜂蜜水,就著各家種的菜,不比喝酒強?“

“好主意!“李大媽舉著腌蘿卜的碗響應,“我再炸點花生米,無酒版的'下酒菜'。“

趙阿姨抱著兔子笑:“我給兔子也弄點胡蘿卜汁,讓它也參加。“

“菜畦酒會“定在周末傍晚。大家把小馬扎搬到楊永革的向日葵地邊,中間擺了個大托盤,放著李大媽的酸梅湯、王大爺的醋腌蘿卜、張大爺的煮花生、趙阿姨的蜂蜜拌草莓,還有楊永革用換出來的白酒炒的辣椒炒肉(特意少放了酒)。

沒有酒杯,就用搪瓷缸;沒有祝酒詞,就說“嘗嘗我的菜“;王大爺舉著裝滿涼白開的葫蘆,和大家的搪瓷缸碰在一起,“叮“的一聲,比任何酒杯碰撞都清脆。

楊永革翻著《三十六計》,“釜底抽薪“那頁被風吹得“嘩啦“響,像是在鼓掌。他突然覺得,這計用得最妙的不是換了酒,是換出了場熱熱鬧鬧的聚會——王大爺不用借酒消愁,張大爺有了新的“酒友“,李大媽的手藝有了觀眾,趙阿姨的兔子也多了玩伴。

酒葫蘆還掛在桃樹上,里面的涼白開被王大爺喝了一半。他指著葫蘆對楊永革說:“這葫蘆啊,以后就是咱的'信號塔',誰想聚了,就往里面倒點水,晃三下,大家就知道該來菜畦邊了。“

楊永革在“釜底抽薪“那頁寫了行新批注:“抽走的是酒,添上的是伴。“寫完突然想起啥,湊到張大爺耳邊:“下一章試試'渾水摸魚'?聽說劉大媽的魚塘里有小雜魚,咱借王大爺的空酒葫蘆去釣,釣上來用你的煙絲水腌,肯定香。“

張大爺眼睛一亮:“別讓劉大媽知道,她護魚跟護孫子似的。“

王大爺耳尖,聽見了他倆的嘀咕,笑著往葫蘆里倒了點涼白開:“算我一個!我這葫蘆雖然裝不了酒,裝魚正合適。“

夕陽把大家的影子和向日葵的影子疊在一起,像幅擠擠挨挨的畫。楊永革摸著《三十六計》,突然覺得這些計謀哪是用來算計的,分明是給退休生活添柴的火鉗——今天撥弄下這個,明天翻動下那個,把冷冷清清的日子,攪成熱熱鬧鬧的一鍋菜,酸的、甜的、辣的,都有,就像王大爺的醋腌蘿卜,越嚼越有滋味。

而那本被醋漬浸過的“釜底抽薪“頁,在暮色里泛著淡淡的光,像是在說:最好的計謀,從來不是讓誰輸,而是讓大家都能笑著,把日子過成想要的模樣。

各位蹲在菜畦邊啃醋腌蘿卜的朋友,咱今兒得聊聊那壇把王大爺喝出表情包的老陳醋——以及這些年我為了寫“退休老頭的三十六計“,干過的那些比換酒更離譜的蠢事。

這會兒我正坐在桃樹下,王大爺的酒葫蘆就掛在頭頂,里面晃蕩著涼白開,偶爾滴下來兩滴,砸在《三十六計》的“釜底抽薪“那頁,把醋漬泡得更像幅抽象畫。張大爺蹲在旁邊喂雞,雞群正搶著啄我剛炒的辣椒炒肉(用換出來的白酒炒的,果然帶勁),李大媽拎著新腌的酸梅湯路過,見我盯著酒葫蘆發呆,直罵:“老楊你這是想再換一回醋,把老王的牙酸掉?“

寫“釜底抽薪“那章時,我是真把王大爺的二鍋頭換成了醋。倒酒的時候手直抖,怕他回來撞見,結果緊張過度,把醋灌得太滿,灑了一褲腿,現在那褲子還帶著股酸味兒,張大爺說這叫“文學的味道“,李大媽說這叫“老不正經的味道“。

王大爺發現酒變醋時,我和張大爺躲在向日葵后面,笑得差點背過氣。他那表情,就像吞了只活蒼蠅,眼睛瞪得比他種的蘿卜還圓,噴出來的醋星子濺了蘿卜地一身,連兔子都嚇得蹦出三米遠。后來他找上門,我嘴硬說不是我干的,結果他指著我褲腿上的醋漬笑:“老楊,你這褲子比我的葫蘆還誠實。“

有人說我寫的故事太假:雞能當除蟲特工?兔子會分辨草和菜?老頭老太太們整天琢磨三十六計,不怕把腦子累壞?可我真見過比這更邪門的。小區門口的劉大媽,能用廣場舞的節奏給菜澆水,說這樣菜長得快;賣煎餅的王師傅,攤煎餅時總放片《詩經》的碎紙,說這樣有“文化味“;就連趙阿姨家的兔子,真能在草莓棚里站崗,見了偷草莓的小孩就追著咬褲腳。

寫“順手牽羊“時,我為了觀察兔子扒草,真把趙阿姨的兔子借回家養了三天。結果這兔子不光扒草,還扒我家的沙發墊,把棉花掏出來當窩,趙阿姨來領兔子時,指著我家像被打劫過的沙發直樂:“你這哪是訓練特工,是養了個拆遷隊。“

寫“調虎離山“時更絕,我慫恿張大爺把雞趕到劉大媽的月季花叢,自己躲在樹后記錄雞群的“作戰軌跡“,結果被劉大媽的狗追得繞著小區跑了三圈,鞋都跑丟了一只。后來劉大媽見我一瘸一拐地給雞群寫“工作守則“,居然把狗拴了起來,說:“看在你為菜園事業獻身的份上,讓你再觀察三天。“

有個在機關單位退休的讀者給我留言,說他看“笑里藏刀“那章時,正和老同事為了廣場舞場地吵架,吵著吵著突然笑了,想起書里楊永革和張大爺“用辣椒換茄子“的事,主動把場地讓給了對方。他說:“老楊,你這書不是教人防人,是教人怎么笑著把架吵成樂子。“

這話說到我心坎里了。寫這些故事的初衷,哪是教大家玩計謀?不過是想告訴那些和我一樣,每天圍著菜畦、鳥籠、腌菜缸打轉的老頭老太太:退休后的日子,哪怕用點“小手段“,也得帶著笑。你可以用“順手牽羊“騙鄰居的蘿卜吃,但別忘了回贈一把自己種的韭菜;你可以用“調虎離山“把雞騙去幫別人除蟲,但別忘了給雞帶把玉米粒當酬勞;你甚至可以用“釜底抽薪“把朋友的酒換成醋,但最后得陪他蹲在菜畦邊,就著醋腌蘿卜喝涼白開。

前陣子孫子來看我,拿著手機刷短視頻,突然指著屏幕笑:“爺爺,你寫的故事比這網紅段子還離譜。“我湊過去一看,是個年輕人教大家怎么“套路“老板漲工資。我嘆了口氣,說:“咱這套路啊,和年輕人的不一樣。他們套路是為了爭輸贏,咱套路是為了湊熱鬧。“

就像王大爺,明知道我換了他的酒,卻故意裝作不知道,還配合我演了場“找兇手“的戲;就像張大爺,嘴上罵我“缺德“,卻幫我望風放哨;就像李大媽,一邊罵我“老糊涂“,一邊把酸梅湯往我手里塞。這些“套路“里藏著的,不是算計,是咱這代人特有的溫柔——想對你好,偏要拐個彎;想跟你湊,偏要找個由頭。

寫“釜底抽薪“最樂的是,王大爺真戒了酒。現在他每天蹲在菜畦邊,用酒葫蘆喝涼白開,看我寫稿,看張大爺喂雞,看趙阿姨的兔子扒草,偶爾蹦出句:“老楊,下一章寫'渾水摸魚'吧,我那酒葫蘆裝魚正合適。“

有人問我:“寫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有啥意思?“我以前也不知道,直到那天看見王大爺把我換酒的那瓶醋,小心翼翼地倒進腌菜缸,說:“這醋里有故事,腌出來的蘿卜肯定香。“我突然明白,咱退休人的日子,就像這壇醋,看著酸,其實藏著甜——酸的是子女不在身邊的孤單,甜的是有群老伙計陪著你,把孤單釀成笑。

最后跟大家透個底,寫“渾水摸魚“那章時,我真要去劉大媽的魚塘釣小雜魚。王大爺的酒葫蘆都準備好了,張大爺的雞群也磨好了爪子(說是要幫著抓魚),結果被劉大媽堵在塘邊,罰我們幫她挖了半天藕。李大媽說這叫“偷雞不成蝕把米“,張大爺說這叫“為藝術體驗生活“,王大爺最實在,說:“挖藕也行,晚上用你的醋炒藕片。“

你看,這就是咱們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有換酒的醋、除蟲的雞、扒草的兔子,和一群愛較勁、愛折騰、愛把日子過成笑話的老頭老太太。這些故事可能不夠刺激,不夠時髦,但足夠真——真得像王大爺酒葫蘆里的涼白開,淡,卻解渴;真得像李大媽的酸梅湯,酸,卻提神;真得像咱蹲在菜畦邊的日子,慢,卻踏實。

感謝看到這兒的你。如果你也干過用醋換酒、教雞除蟲、訓練兔子扒草的蠢事,不妨在評論區留個言。說不定哪天,你的故事就會變成書里某一計,讓更多退休的老伙計們,笑著把日子過成自己的模樣。

——一個蹲在桃樹下等王大爺分藕的退休老頭

(寫這段話時,王大爺的酒葫蘆掉了下來,砸在我頭上,涼白開灑了一臉,張大爺的雞群搶光了我的辣椒炒肉,李大媽的酸梅湯被兔子偷喝了半瓶,這場景,真他娘的“雞飛狗跳“又“有滋有味“。)

美麗雅閣210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旺苍县| 新竹县| 灵璧县| 静乐县| 通山县| 阿克苏市| 天门市| 阳信县| 瑞丽市| 安多县| 麻阳| 察隅县| 威远县| 莱西市| 镇平县| 阿城市| 长子县| 赫章县| 沂南县| 乌鲁木齐县| 互助| 民权县| 河曲县| 郓城县| 若羌县| 旬邑县| 德安县| 上饶县| 北宁市| 琼海市| 科技| 博爱县| 巴马| 阿拉善盟| 东安县| 新源县| 兴隆县| 新丰县| 盐池县| 襄汾县|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