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楊永革的田園詭計

第43章且探尋常物件里藏神隱怪的處世玄機

第四十三章:“器物靈”初顯異相,且探尋常物件里藏神隱怪的處世玄機

楊永革在儲藏室翻找過冬的棉被時,指尖被什么東西硌了一下。

借著窗縫透進的微光一看,是王大爺那把用了三十年的鋤頭。鋤頭柄上的漆早就掉光了,露出的木頭紋路里嵌著層深褐色的包漿,像老人手背的皺紋。奇怪的是,鋤頭刃明明昨天還沾著菜園的泥,此刻卻亮得能照見人影,刃口凝著點白霜似的光,摸上去竟不冰,反倒溫溫的,像揣在懷里捂過。

“邪門了。”他把鋤頭往墻角靠,剛松手,鋤頭“當啷”一聲自己立穩了,像有人在后面扶著。楊永革嚇了一跳,揉了揉眼睛再看,鋤頭還是那把老鋤頭,木柄上王大爺刻的歪歪扭扭的“王”字還在,只是剛才那點白光,像融進木頭里似的,沒了蹤影。

《三十六計》的書頁從棉絮里滑出來,正翻到“暗度陳倉”那章,夾著片曬干的艾草,是去年端午周奶奶給的。他盯著書頁上“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突然想起早上張大爺說的事——新搬來的墨先生,半夜總在小區的廢品站轉悠,懷里抱著本線裝書,嘴里念念有詞,昨天有人見他對著個破瓷碗哭,說“你本是官窯的身子,怎落得這般田地”。

“怕不是個怪人。”楊永革把棉被扛出來,剛出儲藏室,就見李大媽拎著個竹籃往墨先生住的單元樓走,籃子里蓋著塊藍布,隱約能看見里面是幾個白胖的饅頭。“小楊,你瞅見墨先生沒?”李大媽往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我昨兒蒸饅頭,籠屜突然自己轉了三圈,蒸出來的饅頭頂上都帶著朵小面花,跟墨先生窗臺上擺的那本古書上的花紋一個樣。我尋思著給他送兩個,問問是不是有啥講究。”

正說著,墨先生從樓里走出來。他穿件洗得發白的青布褂子,頭發用根木簪綰著,手里捧著個缺了口的粗瓷碗,碗里盛著清水,水面上漂著片柳葉,柳葉竟一直豎著,不沉也不歪。“李大媽。”他聲音像浸過井水,涼絲絲的,“您的饅頭我心領了,只是我這屋里……不大方便待客。”

李大媽的手僵在半空,籃子晃了晃,布滑下來,露出饅頭頂上的面花——不是捏的,倒像是天生就長在上面,花瓣細得跟真的一樣。“你看這……”李大媽撓撓頭,“邪門不邪門?”

墨先生的目光在饅頭上停了停,又看向楊永革手里的《三十六計》,突然笑了:“楊先生也信這些‘術’?”他沒等楊永革回話,指著墻角的鋤頭,“那鋤頭,昨晚在儲藏室幫您擋了塊掉下來的磚,您沒瞧見?”

楊永革心里咯噔一下。儲藏室的天花板確實裂了道縫,他昨天還想著找物業來修,難道真有這事?

“器物跟人一樣,待得久了,就有了氣。”墨先生捧著瓷碗轉身要走,又回頭說,“您那書里的計,對付人管用,對付這些‘有氣的’,得用點心。”

這話像塊石子投進楊永革心里,蕩開圈圈漣漪。他想起周奶奶的針線笸籮——上次幫她收拾,明明把銀針放在了竹籃左邊,轉個身就到了右邊;想起張師傅的補鞋機,有時沒人碰,它自己會“咔嗒”響一聲,像在嘆氣;想起活動室的老座鐘,每天下午三點準會快五分鐘,等李大媽來擦桌子,又自己慢回去,像在等她似的。

“小楊,你發啥愣?”李大媽把饅頭塞給他兩個,“墨先生是個怪人,咱不理他。不過這饅頭你得嘗嘗,比平時的香。”

楊永革咬了口饅頭,面花在嘴里化開,真有股說不清的清甜味,像沾過露水的花。他望著墨先生的背影消失在樓道拐角,突然想去看看他那本古書。

下午去活動室,楊永革特意繞到墨先生住的單元樓。他家在一樓,窗戶沒關嚴,能看見里面堆著些破爛:缺腿的木椅,掉底的陶罐,還有個掉了漆的鐵皮餅干盒,看著眼熟——像是去年王大爺扔了的那個,說裝糖總受潮。

正看著,那鐵皮盒突然“咔嗒”一聲自己開蓋了,從里面滾出顆水果糖,糖紙是透明的,映著光,跟楊永革夾在《三十六計》里那片周奶奶給的糖紙一模一樣。接著,缺腿的木椅自己往墻邊挪了挪,像是怕擋著路;掉底的陶罐里,不知何時多了半罐土,土里還冒出個綠芽,嫩得能掐出水。

“好看嗎?”墨先生的聲音在背后響起,嚇了楊永革一跳。“這些都是被人扔了的物件,我撿回來,跟它們說說話,它們就活過來了。”他指著那個鐵皮盒,“王大爺總說它裝糖受潮,其實是他每次蓋盒蓋都太急,留了縫。我跟它說‘慢慢等,總會有人輕手輕腳待你’,它就肯裝糖了。”

楊永革說不出話。他想起王大爺扔盒子時罵罵咧咧:“什么破玩意兒,留著占地方。”原來器物也會記仇,也會委屈。

“您那把鋤頭,”墨先生又說,“王大爺用它救過落水的孩子,還在饑荒年幫鄰居翻地種紅薯,身上攢的‘善氣’足,見不得人吃虧。昨晚儲藏室磚要掉,它自己挪了挪,替您擋了。”

楊永革突然想起王大爺總說“這鋤頭跟我親,我想啥它都知道”,以前以為是老頭吹牛,現在想來,竟是真的。

這時,周奶奶顫巍巍地走過來,手里拿著個針線笸籮,笸籮里的銀針在陽光下閃著光,自己蹦了蹦,跳進周奶奶手里。“小楊,你幫我看看,這針總自己跑,是不是成精了?”周奶奶笑著說,“前兒我縫鞋墊,睡著了,醒來針自己把線穿好了,還擺在針插上,整整齊齊的。”

墨先生看著那銀針,眼睛亮了:“這針沾過您的血吧?”周奶奶點頭:“前兒扎破了手,滴了點血在上面。”“那就對了。”墨先生說,“沾了主家的血,又總做針線活幫人,就有了‘靈’,想替您省點力呢。”

正說著,王大爺扛著新砍的竹竿過來,臉漲得通紅:“墨先生,你給評評理!我這竹竿明明夠長,想搭個葡萄架,它非自己縮了半尺,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對?”

墨先生摸了摸竹竿,竹竿竟輕輕抖了抖,像在撒嬌。“您這竹竿,是后山的‘護藤竹’,專護著藤蔓生長。您要拿它搭架,它怕自己太硬,硌著葡萄藤,才縮了縮。”墨先生從兜里掏出把小刀,“我幫您削幾個軟點的卡口,它就肯聽話了。”

王大爺將信將疑地看著墨先生削竹竿,竹竿果然不再動彈,乖乖地任他擺弄。

楊永革站在旁邊,看著這些會“說話”的物件,突然懂了墨先生說的“用心”——對器物的“計”,不是算計,是體諒。就像王大爺用鋤頭時總輕輕放,周奶奶把銀針擦得發亮,張師傅給補鞋機上油時會說“辛苦你了”,這些藏在日常里的溫柔,才是喚醒器物靈性的咒語。

他翻出《三十六計》,在“暗度陳倉”旁邊畫了個鋤頭,旁邊寫:“有些守護,從不說出口;有些幫忙,總藏在暗處。對人對物,真心待之,比任何計謀都管用。”

傍晚,楊永革去儲藏室把鋤頭扛出來,往上面纏了圈紅繩——是周奶奶給的,說“紅繩避邪”。他摸著鋤頭柄上的包漿,輕聲說:“謝了啊,改天請你吃王大爺種的紅薯。”鋤頭似乎顫了顫,刃口又閃過點白光,這次楊永革看清了,那光里,像裹著個模糊的人影,背著鋤頭,在地里忙忙碌碌,像極了年輕時的王大爺。

墨先生站在樓道口看著,嘴角噙著笑。他懷里的粗瓷碗里,柳葉轉了個圈,指向小區中心的老槐樹。樹下,張師傅的補鞋機正在自己“咔嗒咔嗒”轉,像是在織什么,線軸上的線,泛著跟鋤頭刃一樣的白光。

楊永革知道,這小區里,藏著的秘密,怕是不止這些。那些被叫做“老物件”的東西,其實都在悄悄看著,看著這些凡人如何用笨拙的善意,把日子過成值得被記住的模樣。而他那本《三十六計》,或許要添些新的注解了——關于如何與這些“藏著靈的”物件,好好相處。

美麗雅閣210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鹿县| 昌平区| 安丘市| 镇原县| 山西省| 乌恰县| 清流县| 淮滨县| 体育| 唐山市| 怀宁县| 铁岭市| 抚顺县| 阿拉善盟| 鹿邑县| 寿宁县| 青浦区| 浦县| 会泽县| 白玉县| 荔浦县| 富民县| 威海市| 公主岭市| 朔州市| 南华县| 绥芬河市| 西和县| 瑞昌市| 定西市| 新巴尔虎左旗| 沁水县| 红安县| 开原市| 濮阳市| 通道| 阿勒泰市| 永新县| 徐闻县| 达日县|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