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夕林在墓穴查探過程中,發現墓穴之內除了一副桌案和一副畫像之外再無其他陳設。江夕林來到桌案近前,只見古墓方桌之上,擺放著三個盒子,由于日久年深,已滿是灰塵。其又抬頭朝著那一幅畫像看去,只見古畫之中呈現的是一位雙目閉合的仙者,其須眉皆白,身著白色仙衣,手握拂塵,背背寶劍。坐下一只鳳神鳥,穿云覽月,遨游天際。這幅古畫,雖已年久,但墨色濃郁,讓觀者如臨其境一般。
江夕林往畫像旁的落款處看去,只見有一句詩詞“通玄天語傳凡塵,參道點悟化紛紛。九天玄凰靈羽落,只待天機有緣人。”
江夕林看罷,自語道:“通玄天語傳凡塵……如果我猜得不錯,這話中的老神仙道號尊稱應是通玄真人!而這詩句中的九天玄凰,就應該是那老神仙坐下的神鳥了。”
這時,突然從墓穴入口處,吹來一陣清風,“呼!”的一聲,將桌案上的灰塵卷起四散。
江夕林見狀,急忙用袖口擋住了面部,遮擋灰塵。而神情有所緩和,剛剛起身不久的書童和仆人則被那道清風所驚,再次跪倒,“砰砰砰砰……”不停地叩頭,嘴中還不停的念叨:“神仙保佑啊!神仙保佑啊!”
江夕林看了看二人,搖了搖頭,笑了笑。
就在這時,隨著那道清風散去,突然兩道刺眼的光線射出,一時讓人不敢直視。
許久,那兩道光線漸漸弱化,江夕林方才曲目,側手護住雙眼,朝那兩道光線看去。只見原來竟是塵封在寸許灰塵下的寶匣所發。
江夕林定睛仔細看了看,只見桌上的三個寶匣造型材質各有不同,放在左側的是一個刻有“凡”字的鐵木書匣,放在右側的是一個刻有“貴”字金質書匣,而位于中間的則是一個刻有“仙”字寶玉書匣。除此之外,在案臺之上,還有一幅卷軸,上面書寫著,“通玄真經,寶匣其中!擇一而開,善者得知!”這十六個大字。
江夕林看罷,思量片刻,心中暗道:“三個寶匣,一部經書。要擇一而開,看來我只有一次機會。仙者為仙,既不用從之。貴者無憂,非生而愁也。凡者,眾生也。生也悠悠,死也悠悠……”
江夕林思量片刻后,拿定主意。其先是跪地朝著古畫叩拜了一番。而后起身,伸手打開了那個鐵木書匣。書匣代開以后,并沒有什么異樣,只是有一層絹紙覆蓋。江夕林拿開絹紙再看,在書匣之中現出了一部古書。
江夕林小心翼翼的將古書拿到手中,翻卷看后,發現書中字體雖怪異,但并非不可解之。江夕林憑借其博古通今的知識,慢慢的識得此書,此書便是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的“通玄真經”。
江夕林得到此書后如獲至寶,次日清晨,便早早起身,帶著經書返回家中。之后,江夕林便日夜研修,不知不覺中內力突增,后來更是具有了通幽識靈之能。江夕林開始甚為欣喜,但通篇讀過后,江夕林發現此書內容深奧,非經數十載苦修所不能參透。況且,古書的后九頁竟無一字,空空如也,書中記載的經典往往語到一半便已斷意,由此書中的很多神機讓人無法領悟,縱使煞費心神而慘摸不透。
寒來暑往,冬去春回。隨著江夕林日夜苦修,其慢慢的感覺到此書中內容概括了乾坤生死大道,但因為書卷尚有九頁不曾參透,故如若是心智不貞者,貪而學之,定會走火入魔、淪落鬼道。此書奧義精深,善者得之,可造福蒼生。但,如若落入惡人手里,定會遺禍生靈,后果不堪設想。
考慮到這些,江夕林先是想到了把此書燒毀,但又感古人之經典何罪之有,要說過錯也是今人貪念所致。最后,江夕林只把本書第一章“起死回生編”抄錄下來,把無字的九頁摘下,放置懷中,以便隨時參悟。古書其余部分封存于先祖地下陵墓之中。并立下了,凡江氏子孫要用心研修家傳醫法“起死回生編”,只救凡塵,不可及士。那無字九頁由江氏長子藏之。古書其余部分,不可學之,這三條家規。
日月斗轉,時光如梭。到了江子修父親這輩,華夏江山已處唐朝末期,朝堂昏暗,日月無光。江子修父親江淮忘記了祖上教誨,貪戀榮華,憑借高超醫術,入朝為官。時任皇帝唐懿宗,驕奢淫逸侏儒俑,不思進取,寵信宦官,是一個無道的昏君。
正可謂一言成人,一語成塵。一日,唐懿宗的女兒同昌公主偶染怪病,急命江淮救治。江淮在望聞觀切后,提出用奇藥熏蒸之法可救治公主,但奏明唐懿宗此法得公主赤身裸體方可施藥,請其定奪。唐懿宗心中憤恨不已,認定此法是江淮故意刁難,但為救公主,只好答應。后江淮用天香奇藥將同昌公主治愈,昏庸的唐懿宗非但不賞賜,竟然暗中唆使時任丞相韋保衡,在朝堂之上,以失大體為由,奏其一本。隨后,唐懿宗順勢下令,要將江淮處死,并且滿門抄斬。
韋保衡之所以從命誣陷江淮,除了唯皇命是從之外,還有傳說中的江家古書。世人皆知江家古書,內含起死回生,長生延壽之能。故韋保衡圖謀江家傳世古書通玄真經已久之故。
韋保衡曾多次備重金,派人至江家,以求真經而不得,故而懷恨在心。此次,恰逢江淮救治同昌公主手法不雅,因而惹怒了唐懿宗。韋保衡則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想趁機除掉江淮,從而奪書。
韋保衡利用職權,命令侍衛統領遲本鈞暗中聯絡江湖人士,接抄家之機,把江家斬草除根。
江湖中所謂名門正派窺探江家經典已久,但畏懼皇家威嚴許久不敢動手。現得到當朝掌權者的暗示,便也聞風而動趁火打劫,意圖趁亂分得一杯羹。官兵和江湖人士到了江家四處殺戮搶奪,為了免于江家子孫日后尋仇,無論男女老少一并殺之,鮮血染紅了江家老宅。
江淮眼看著家人被官兵和一些江湖人士人以殺戮,悔恨和憤怒之意猶然而生。他恨自己為什么不受祖訓,貪圖富貴名望,而給家人帶來了滅頂之災。他憤怒為什么皇家如此無情,自己何錯之有,竟要下此殺手。
江淮平日里雖專精醫道,不尚武學。但今日,為保江家血脈,也只有奮力一拼。江淮先是從腰間取出四指銀針,而后快速扎入自己的神道、靈臺、至陽和筋縮這四大穴道。而后,從地上撿起一把砍刀,奮力抵擋撲向江子修和老奴的敵人。
江淮對武學招法并不精通,但銀針入穴之后,其內力大增,片刻間殺敵數人。江子修則在家中老奴的庇護下躲入了密室,并順著通道進入了先祖陵墓。而后,江家老奴把江子修的衣物穿到了自己孫兒的身上,將其留在了屋中,已避人耳目。
在這期間,有一武藝高強的禁宮侍衛,與江淮打斗的十分激烈。二人從院中一直打到了后山山坳之中。說是奇怪,到了山坳密林中后,那衛士四下張望便可后,便收了招式。說道:“不要打了,江先生!”
江淮嘴角流血,喘著粗氣,看著此人,問道:“你這是何意?江氏子孫,可殺不可辱!”
那人把刀往地上一插,雙手合十,低聲說道:“江先生,您誤會了!我此趟雖奉命行事,但平日里深知江先生為人,故只是敷衍行事罷了,并無它意。”
“江先生,此地較為安全,您還是快走吧!家中如有活口,日后我定會安排你們相見。”那人接著說道。
江淮聽罷,熱淚奪眶而出,看著那人斷續的說道:“哈哈哈!想我江淮一生治病救人,反而卻落得了這番下場……怪只怪我貪圖富貴,不該入宮啊……”
那人嘆了口氣,說道:“江先生,您別感嘆了,此地不宜久留,還是速速離開吧!”
江淮嘆息片刻后,止住了哀傷,看著那人問道:“敢問英雄高姓大名,您為何不殺我邀功領賞啊!”
那人回道:“江先生,你言過了,我哪里稱得上什么英雄!我名叫獨孤一方,是禁宮侍衛。之所以搭救先生,是因為您是我的恩人,救過再下妻兒啊!”
江淮聽罷,疑惑的看了看獨孤一方,問道:“哦,可是我怎么看你并不面熟啊?”
獨孤一方回道:“先生事物繁忙,平日里廣施醫術,施救何止千人,當然不會記得再下。那是兩年前,我的愛妻臨盆難產,在萬般無策之際,幸得先生搭手施救,才保得我妻兒平安。此大恩,小可終生不忘。故此,此次聽到朝廷是要抄您的家,小可便自薦參加了行動,以便搭救先生。”
江淮點了點頭,說道:“哦,我似乎想起來了,那是兩年前初秋,我從內宮行醫后,途徑侍衛府,被一婦人凄慘叫聲所引,而后施手相救……想不到救的竟是壯士之妻……呵呵,我就相信這世間天理循環,善惡終有回報……我救了那么人,還是有仁義之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