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zhàn)的真實情況就是這樣子。它的全部意義就是證明了: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姬發(fā)喊聲一出,商軍陣營中的那些為著真與假的爭論和推搡就變成了敵視。有的奴隸放下了武器往遠處跑,這在以往是不敢想像的,他的這種行為就算逃到了天邊去都會被抓回來,于是他返身往姬發(fā)這邊來。
商軍與奴隸主們的任務自動變成了抓捕奴隸,這是大逆不道的!你們祖祖輩輩都是奴隸,怎么敢如此的造次!
有人被從背后砍倒在地,更多的奴隸們放下了武器后又從地上揀起來,牧野之戰(zhàn)開始了。嚴格意義上說它并不是兩個陣營的對決,而是一場內(nèi)部的傾軋。
和靜此時還僅僅是擔心著妲姬,妲姬或妲姬的祖先出自于和靜之手,她對妲姬的關(guān)心壓過了對牧野戰(zhàn)場上的形勢擔憂。耶律周生這些人飄身于牧野的上方,對這一切無能為力。
都說人入山中便為仙,實則人成山才稱得上“仙”字。這也是歷代君主們嚴格控制人員扎堆的原因。耶律周生他們無能為力。
耶律周生說,周的故地岐山在渭水之濱,距離著牧野足足有一千四百里,再看看牧野離著朝歌城多遠呢?只有三四十里遠,又有什么人有這樣大的膽子,長途跋涉跑來“偷襲”?偷字從何而解?能不能偷得成?
有唯武器論者說,周朝先進的戰(zhàn)車是致勝的主要原因。而戰(zhàn)車不夠發(fā)達、輕敵自負、兵員不足的商軍,當面對周人大軍壓境、會戰(zhàn)于牧野時,面對以戎車三百乘為主力的周武王軍隊時才難以抗衡。
但是耶律周生說,紂王敗給了自己、敗給了比他的治國理政方略更先進的思想。他的手下從奴隸到將軍都為著各自的私利欺騙著他。
《史記》中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這樣一個精明強干的人不能說能力不強,但是他代表著那些醉生夢死的奴隸主階層的利益,不代表著那些早已經(jīng)占了大多數(shù)的、勤勞勇敢的、在勞動中醒悟過來的奴隸們。
牧野之戰(zhàn),是一次大商王朝在一次夜晚進行的慶典活動中出現(xiàn)的偶然事件。這是一場大火,在以往的日子里,那些大腹便便的奴隸主們以經(jīng)堆積了足夠的柴火,而點起這場大火的是那些商王朝中最聰明的一些人。
望著王宮外潮水一樣涌進朝歌城的奴隸們,紂王終于明白,沒有什么大周的偷襲軍隊。微子啟到此時也明白過來,他蓄養(yǎng)了多時的精干衛(wèi)隊此時才舍得拿出來。但是為時已晚,他們在潮水一樣的奴隸人群中瞬間就被淹沒了。
紂王曾經(jīng)對妲姬說過,如果商不能在他的手中振興,那么他便在王宮內(nèi)最高大的摘星樓上自.焚。現(xiàn)在是該履行諾言的時候了。
一些忠心的衛(wèi)士早就替他準備好了成堆的木柴,上邊還潑了油,然后他們退下去了。這里只剩下了紂王和妲姬。紂王說,“你不必死,平時你對那些平民和奴隸是很愛護的,從來沒有為難過他們,他們一定會放過你。”
已經(jīng)有人在下邊用力地搗毀摘星樓的大門要沖上來,紂王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火中,他身上質(zhì)地柔軟的衣物一下子就著了起來,妲姬看到了他健碩而勻稱的身材,在火中沒有掙扎,沒有叫喊,她的眼前一黑暈倒在地。
《戰(zhàn)國策?魏策》載有吳起的一段話:“殷紂之國,左孟門而右漳、釜,前帶河,后被山。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
“事實上紂王廢除不再適用的祖法、抑制奴隸主階層的不切實際的意愿和幻想、聽取婦女的意見、提拔奴隸,這都是他想要挽救大商的頹勢而采取的進步措施。但是小恩小惠、一塊熏肉或一塊衣料,在奴隸的眼里又怎么比得上一個平民的身份?”
和靜說,“我只關(guān)心妲姬。”
此時在一間緊閉著大門的屋子里,妲姬正在哭泣,她在思念剛剛自.焚而死的紂王。耶律周生說,妲姬沒有錯,女人只崇拜力量強大的個體,因為她不能同時委身于很多人。她不能左右力量真正強大的人群,當她依靠的個體倒下之后,她的好壞就憑人胡說了。
門一開,只有一個人走了進來,是那個白發(fā)蒼蒼的姜子牙,他現(xiàn)在變成了一個有力量的人了。
他站在那里看著妲姬心中一陣的悸動,他說,“跟我走吧,我可以為了你放棄一切榮華富貴,放棄我家中那位丑陋的黃臉婆,我給你自由。”
妲姬只會哭泣,她搖了搖頭。姜子牙說,“即便你死,我也有能力把你變成一個險惡陰毒的女人,你要好好想一想。”他站了很久,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
他走出去了,重重地把門關(guān)上。
耶律周生說,“后邊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我們無能為力。至少現(xiàn)在無能為力。”
和靜說,“我不信以妲姬這樣善良的女人會做出那些事,比如說她在大冬天,站在王宮的墻上,叫人斬斷過河農(nóng)夫的腿,就為看他們的骨髓。”
耶律周生說,我也不信。在商朝奴隸主處死一位奴隸也要經(jīng)過商王審核,更不要說一位平民了。我在月球時,看過有關(guān)殷商的考古資料,在殷墟發(fā)現(xiàn)了許多水井,其深度大部分都在10米以上,更多有深達16米~17米的。商王室貴族墓葬一般較深,但總不能泡到水位線以下吧?
“多深?”
“小屯婦好墓,13.5米深。這說明在商晚期當時的氣候總體上嚴重干旱的。商代多次遷都,有很大的原因是水源的枯竭。最后他們遷到了朝歌,因為朝歌的南面就是黃河。”
在這樣一個數(shù)十年干旱枯水的時期,連夏天的汛期里小河中都不見得有水,冬天哪里來的能夠趿涉的小河?黃河嗎?它離著朝歌雖近,但總不至于妲姬站在王宮的墻上就看得到黃河邊過河的平民吧?
這只說明強加到妲姬身上的那些無盡的詆毀之辭,是有人別有用心的。如果不是干旱少水,那么做為一條大河的渭河,姬發(fā)要怎樣涉過去而跑到了牧野?要知道岐山是夾在黃河與渭河中間的。
姜子牙領(lǐng)了一隊衛(wèi)士,從牢房里押出了妲姬。她哭泣著向前走,去往刑場。身后的軍士不忍推她,任由她慢慢地走。而懷抱著鬼頭刀的劊子手內(nèi)心糾結(jié),他和他的全家都愛戴著王妃。
和靜難過地說,“我不要看,我們快走,我要去學習,救不了妲姬我們就不要回來。”
耶律周生說,“學習與我們的想法相結(jié)合,會使一切成為可能。”說著,幾個人在一道白光中退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