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頭上,結束訓練的我正準備登車離開,一個女官裝扮的標致女子叫住了我:“嵐睿!”看服色該是個上等女官,看年紀、樣貌和神情,我猜測此人該是我的姐姐嵐若。
“姐姐!你怎么來了?”我笑臉相迎道,她二話不說就拉著我的手走到廊下。
“我跟宜妃娘娘告了假過來的。”她拉著我的手說,“阿瑪額娘可好?二位弟弟可好?”
“家里一切都好,姐姐放心。”
“你要做十三阿哥的嫡福晉了,姐姐真為你高興。”她居然喜極而泣。
“我終究還是躲不開。”我輕嘆了一聲說。
“你不知道,為了你的事,四爺和十三爺沒少費工夫,不然佟貴妃和德妃娘娘都給你說好話呢。我聽宜妃娘娘說,按照十三爺的品級,納彩禮和賞賜且沒有那么豐厚呢,都是皇上心疼,不但特意賜銀子修繕府邸,還準了你們的大婚品完全按著親王的品級呢。”她一股腦兒的把緋聞通通倒給了我。
“原來是這樣啊。”我料定胤祥在背后不知做了多少的文章,才將我先前的婚約擺平抹得干干凈凈,不過這事兒他還真是做的滴水不漏。
“可不呢,為了讓瓜爾佳氏側福晉安心,還封了那個女娃兒郡主頭銜。照我說,你這哪兒是躲不開啊,完全是福澤深厚。”
“姐姐,瞧你說的。”我笑著說,“有你在宮里,我心里踏實多了。”
說是安心,可是一想到宜妃一脈最后的下場,我不禁有替這個初次謀面的姐姐擔心起來。雍正登基之后,宜妃由于大不敬的行為被斥責,又被她的寶貝兒子胤禟牽連,宮中眾人死的死,散的散,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沒一個囫圇著活在這世上的,真不知道她以后會如何!只盼她能早早出宮成家,躲過這些禍事才好。
“估計明后天佟貴妃和德妃娘娘會召見你,還要介紹四阿哥的福晉們和十三阿哥的側福晉認識呢。”她透了個口風給我,“你自己多加小心就是。”
“好,我知道了。”
“天色不早了,你快回去吧。代我給阿瑪和額娘請安。”
“好,姐,你快回去吧,免得主子挑理。”
“恩!”說完,嵐若快步回去了。
我剛在車上坐穩,一個六品服色的小太監一邊快步向我這邊走來一邊喊道:“嵐睿格格請留步!”
“是慶喜兒公公!”梅香嘟囔著,連忙扶我下車站穩。
他就是佟貴妃的隨身太監慶喜兒。這個佟佳氏貴妃曾和姐姐一起撫育四阿哥,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而德妃,在孝懿仁皇后去世后統攝六宮,頗受康熙信任。
“奴才給嵐睿格格請安,格格吉祥!”他打了個千說。
“快起來吧。”我笑笑說。
“奴才是來傳佟貴妃懿旨的。嵐睿格格聽宣——!”他朗聲道。
“兆佳氏嵐睿接旨!”我跪倒在地說。
“著兆佳氏嵐睿于明日未時三刻至延禧宮小敘!”他正色說。
“嵐睿領旨!”
“有勞慶喜兒公公了!”我起身說道。
“您這是說哪里話!奴才告退!”他打了個千說。
“慶喜兒公公慢走。”
“主子,咱們現在能回去了吧。”梅香這些日子天天陪著我,也很是無聊。
“回吧。”我登上了馬車,路上越想越是頭疼于明天的召見,聯想起嵐若的話,四阿哥的福晉們還有胤祥的側福晉瓜爾佳氏。
瓜爾佳氏是滿洲八大姓氏之一,也是女真部族最古老的家族。據史料記載,明朝末年,瓜爾佳氏散居在蘇完、葉赫、訥殷、安褚拉庫、尼馬察、哈達、瓦爾喀、嘉木湖(、蜚優城、輝發、長白山等地。清朝,瓜爾佳氏能人輩出:比如費英東,他是清太祖最倚重的四大臣之一,受命總領八旗左翼四旗,屢建戰功,被授予一等總兵官;十六大臣楊善,顧命輔政大臣、一等公鰲拜,刑部尚書葉成額;清末大臣榮祿、文祥也是瓜爾佳氏族人。康熙的和妃也是瓜爾佳氏,后被雍正尊為敦怡皇考貴妃。人說,朝中有人好做官。而我族中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姑姑是康熙爺的布貴人,也就是和碩端靜公主的生母。
四阿哥的福晉烏拉那拉氏聲云出身正黃旗,其父為內大臣費揚古,家事顯赫,在朝中頗有根基,也是為了彌補胤禛生母出身卑微的尷尬。八阿哥胤禩的老婆郭絡羅氏雅杉是安親王的孫女,雖然岳樂在康熙一朝已經是江河日下的落寞王爺,可畢竟他也曾經顯赫一時,且是嫡系的皇親貴胄,也算是借著賜婚的由頭抬了抬身份。至于十四阿哥的嫡福晉完顏氏岳蓉,隸屬正黃旗,其先祖是金國時期衛紹王完顏永濟的嫡傳孫系,因此在清朝皇室對金王室后裔完顏氏也頗為尊重。其父現任禮部右侍郎,官居二品。就連其父的側福晉也是宜妃的本家表妹,而其長子海風曾經是胤禛的伴讀,次子海銳也在禮部任職,也稱得上是門第尊貴。
再看胤祥,他的母親出身鑲黃旗滿洲,系參領海寬之女。敏妃侍奉康熙之時僅為庶妃,雖有封號卻未行冊封之禮,這個封號還是在她身后敕封的。據史料記載,他的母親得以晉封為端敏皇貴妃,并先河般的被授予附葬于景陵的殊榮,這般華麗的兩級跳還是在雍正朝。緣由可想而知:胤祥的忠心追隨,廢寢忘食、兢兢業業、克己奉公的處理國政,盡心輔佐,才換來了這滿門的榮寵,以及死后的萬丈榮光。
我的出身相對純正高貴些,也算的上是康熙大帝為自己喜歡的兒子抬高身份,以示恩寵的舉動。首先,兆佳氏一族出身上三旗的正白旗。兆佳氏一族世代為將,曾在大清入主中原的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順治皇帝問鼎中原之后,祖父授命駐守大清發家的福地盛京,足見對先祖的信任。其次,阿瑪年少便隨著大軍入關,并以軍校身份在順治十一年中舉,遂在京中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