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章節名】閨中幼女英蓮苦命,風雨兼程黛玉上京
咱們且略過了甄士隱遇一僧指他笑道“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咝咝。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也不提賈雨村如何風塵懷閨秀,又如何霍啟(禍起)抱了那甄英蓮于黛玉出生那年的元宵夜觀花燈時走失,只說如今是士隱渺渺人間唱了“好了歌”不知云游何方,雨村碌碌紅塵應天府升座,再便需略提提此時黛玉母喪上京投親期間英蓮是何情狀。
介于那京都與姑蘇之間不知遠近不詳地名的有一處地方,只大概是一青樓之后,酒館當鋪之側,大約是一個小小的四合院,里面滿滿的住了或二三歲之幼或十一二歲之長的女孩子,美丑高矮胖瘦不一而足。原來這英蓮被拐之時不過三歲大小,如今已是約莫八九歲的光景,出落的更是亭亭玉立的一幅好標致模樣。然則幾年以來,卻是嘗盡了兇狠的鞭子抽打,挨遍了血淋淋的棍棒猛笞,幸而這里規矩向來不許打臉,且有那不知做何營生的婆婆照看她們起居,木偶般的呆先生教她們識字,又有前面翠紅苑的幾個姑娘姐姐白日里調教些琴技歌舞,竟是大有那教坊的樣子。
初時英蓮常想了父親和媽媽沒有停歇的哭鬧,稍懂事了也不肯安心,也曾偷偷的跑過,撒了謊編了借口悄悄的溜過,終于也是時間久了什么都不記得了什么想法都磨滅了,只剩著她根深蒂固的天真可愛純情善良和憨厚癡情。說她命苦呢,打小就離了父母沒有了衣暖飯飽的小康之家的溫馨;說她命好呢,偏偏她于那一院子的女孩兒里頭最是出類拔萃的,又聰明伶俐善解人意,日后那人販子不把她賣給青樓便是存了偏袒喜歡之心,這于那個行當卻是極其怪異的,誰不知別說翠紅苑,就是倚云樓、麗香閣等等的老媽媽們也是競相開了高價求購那早改了名如今喚作巧荷的英蓮。這便是姻緣難測,合該日后薛蟠馮淵因她多生了是非,也注定她早晚還要跟賈王史薛牽絆上。
卻說賈璉原本是奉了賈母及賈家眾當家人的令,再次的探聽林家的底細情況及接了黛玉回去做將來收拾林家家產的準備,順便全了老太太的母女子孫之情的。少有人知道,這賈府如今并不像表面光鮮,倒是那林家不顯山不露水的卻最是深藏不露,過去五六年間哪一年也少補了一兩萬的銀子給老太太做不能廝守贍養之資。如今林家只此一女,只怕接了來家養的謝酬必不肯少的,可是把個如意算盤撥的是事事如意。那賈璉也是不辱使命,不似前幾次家珍去相請賈敏回京都是無果而終。既如此,那賈璉不免的是要滿心的歡欣鼓舞,只是不敢表露在臉上,不過是每日里命人把船緩緩的開了供林表妹細細的賞玩景色。那賈璉本是淫魔色鬼一個,卻亦懾于黛玉的仙氣逼人不敢直視自家表妹清澈如水的眼眸,又且是聽到一聲即使不帶感情的“璉二哥哥”也以是心滿意足,不敢奢求,深恐仙子的禮遇自己承受不起反倒是折了福壽。他于舟中船上林表妹面前每天的溫文爾雅謙恭有禮的模樣,想來若是被昔日那許多的狐朋狗友見到了,不笑出眼淚也要笑掉牙才罷。這二爺自然也是深深知道,也依然沒有停止行使著自己迎接財神仙子的使命,卻也是忍不住不真心真意的喜歡疼愛無辜被人算計著的表妹,連他那樣的粗枝大葉之人居然也常常感嘆了自己何以如此矛盾,又傻子般做著以及之矛攻擊之盾的舉動,堪堪的是惹人笑的。
畢竟這里還是:兩岸景色相對去,一朝帝都眼前來。
終有一日,黛玉還是由自小奶她到大有母女之情的王嬤嬤和相處月余有姐妹之誼的雪雁兩個一左一右攙了棄舟登岸而來,恰恰正有榮國府打發來的轎子并拉行李的車輛剛剛趕到侯在了方便的道邊兒。黛玉之前常常聽母親說過自己外祖母與別家不同,從來是鋪張浪費的奢侈豪華,人多口雜的無事生非,如今一見到接應的幾個三等仆婦的吃穿用度果然已經是不同凡響,心中不免揣測其家該是何等狀況。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閑言碎語的恥笑林府的教養。那王嬤嬤和雪雁卻早是奉了如海的意,刻意的扮起了木訥笨拙,不肯叫人因為精明能干而早早的提防了妨礙日后情況有變時無法應急,果真便是一個老布中用的情狀一個是幼稚孩兒氣的模樣,主仆三個齊齊的高度警戒了大量著今時與日后之事不提。
欲知如何進的賈府、如何見得諸人,敬待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