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了好的政策,磐石小鎮上的女孩子像男孩子一樣能上學了,但是,女孩子下學后都要干農活,比如打豬草、洗衣服之類。小米卻是個例外,因此小米的小學,幾乎都是和姐姐一起度過的,也就沒有什么要好的玩伴。一直到小學五年級,姐姐小苗都是小米最大的依賴。
小米五年級時,家里生了一場大變故。
阿媽生了一場病……膽結石。在今天看來,這只是一次激光手術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可是,在九十年代前期,這樣的病,在偏遠的小鎮,甚至在整個臨海市,都如惡魔般令人恐懼。
那時候,家里的積蓄,在年前蓋新房子時用得差不多了。阿爸的企業剛剛改制,工資很少。姥姥姥爺因為年歲已高,尚且需要人照顧,更別說幫忙了。阿媽住院的一大筆錢,瞬間將家里掏空了。
姐姐小苗那時初中畢業,本來已經讀技校了,卻因為家里出現了經濟困難,不顧阿爹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地放棄學業,幫阿爸一起照顧生病的阿媽和年老的姥姥姥爺。
在阿媽病情好轉后,小苗決定外出打工賺錢,幫阿爸養家。在小米小學五年級畢業時,小苗加入了南下廣州打工的大軍,離開了小鎮。
小苗走時,小米淚眼汪汪地拉著姐姐不放手。阿媽生病時,小苗就是小米的母姐,小米雖然因母親而難過,卻還是不知道家里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小苗摸著小米的頭,叮囑小米聽話,不要做劇烈運動,乖乖喝熱水,好好看書,好好學習。小米拽著姐姐的衣角,恨不得跟姐姐一起去,卻在看到姐姐眼中難過和不舍的淚水時,一下子松開手。
記憶中,這是小苗第一次在小米面前哭,小米的心一下子便揪起來,也就在那一瞬間,小米忽然長大了。后來,讀《十七歲不哭》時,其中有一句話“誰都是一邊受傷一邊學會長大的”,小米感同身受。的確,第一次與小苗的別離之傷,讓懵懂無知的小米驀地明白了姐姐的無奈和酸楚。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米卻因為姐姐的呵護,在家里最艱難的時刻依舊過得無憂快樂。姐姐也只有十七歲,可是,她稚嫩的雙肩,卻已經和阿爹一起,挑起了照顧全家的重擔。
小苗走后,整個暑假,小米都悶悶不樂。白天炎熱時,小米只能自己去井邊拔涼水,給阿媽阿爸和姥姥姥爺解暑;晚上睡覺時,小床的另一側沒有了那個清爽的身影,小米很害怕,不顧天氣悶熱,把小屋的門窗關的死死的。
阿媽打開悶熱的小屋,嘆口氣,小米,你要是害怕,阿媽陪你睡吧。
阿媽,沒事,我只是怕冷,小米把頭從薄薄的涼被中探出來,笑嘻嘻地看著阿媽撒嬌,您趕快去睡吧,明兒還得教我編花呢。
編花,是小鎮上有名的手工活,就是用一種叫鉤針的工具,把線織成各種各樣的針織品。像小米這么大的女孩子,每個假期或休息日都會編花賺錢,幫大人養家。小米以前卻沒學過。阿媽和姐姐疼小米,從來不讓小米編花。小米的假期,不是躲在屋里床上看姐姐的語文書,就是躺著小溪邊的大榆樹下乘涼。
鎮上的老人都說小米是生在窮人家的小姐,哪有這么大的女孩子不學手工的。家里人卻疼小米,尤其是姐姐,聽到這種閑話總是反駁,小米從小身子不好,她的精氣神是用來看書的,編花能編出個什么出息來?我們家小米聰敏的緊,考試總是第一,沒準以后是個女狀元呢。
小米想著姐姐的話,夢里的嘴角都上翹,心里決定,以后一定讀好書,給姐姐和阿媽爭口氣。不過,編花還是要學啊,姐姐不編了,她來編,她也要替父母姐姐承擔點什么。
暑假結束時,小米編花賣的錢是同齡小姑娘中最多的,這著實讓鎮上那些碎碎念的老人們吃了一驚。阿媽和小苗姐姐是小鎮上出了名的心靈手巧,小米雖沒編過,卻并不表示小米不會編。阿媽說,小米的手,比小苗更靈巧。可是小米覺得,還是姐姐編的更好。
開學那天,小米背著姐姐臨行前給編的淺綠色書包,坐在阿爹的自行車上,去離小鎮二十里路的藍洋鎮初中上學。
因為小米的學校離家有點遠,小米又不會騎自行車,所以要住校。阿爹車前綁著小米的行李,車后帶著小米,邊騎車邊叮囑小米照顧好自己,注意身體,又囑咐小米聽老師的話,不要偷偷出去玩。小米聽著和昨晚阿媽一樣的嘮叨,雖然有著隱隱的不舍,卻又對未來充滿了好奇。
阿爹悠悠地蹬著自行車,將小米送入了人生最初起步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