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路曾經患過抑郁癥。在考研的時侯,異常焦慮。朋友曾勸她去看心理醫生。朱小路沒去。后來朱小路知道了一個法國心理醫生就自殺了,他叫弗蘭克,業務很好,找他做心理治療的人很多,很快就掙了很多錢在凡爾賽宮附近買了房子,看似人生道路暢順,卻在搬到新居沒幾年就自殺死掉了。他們選擇自殺,是不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一種無力感?對這個世界,對自己,都無力。我突然間就有這樣的一種無力感,從頭到腳,很深很深,比大海都深。
我們要學語言,學文字,要學會看懂紅綠燈,我們要辦各種各樣的證件、卡片,我們要學習知識、技能,還要學會圓滑處世,提防別人,我們既要提防從天上突然掉下的磚頭,又要提防不知何時不知何人給你造的謠言,我們要掙錢,要不斷前行,不管餓不餓都要吃飯。我們有太多必須要做的事情,為了生存,生存卻是這樣的艱難。
一是顧城。先前朱小路以為顧城的磨難主要來源于他自身,他像張國榮一樣,不能克服自己的無力感。但后來,朱小路發現在他走之前,他的現實狀態已然很糟糕了。他其實已經生病了,只是他還不知道。他要分期付款給銀行供他那個小島,他還要每年給毛利人酋長一點撫養費,表示他有能力撫養他的兒子,不然,他就會被剝奪掉撫養權,毛利人會接管他的兒子。所以,他才能這么做:為了省下中餐的錢,早晨吃七個蛋糕,然后睡到傍晚,因為去開會早餐是免費供應的,晚餐大多也不用開錢;為了一塊多錢的玩具,他就坐在地上,跟個小孩子一樣的哭,因為他妻子要買給他兒子,他卻要節省這個錢。他不停地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得到的菲薄的稿費什么的全都拿回家去。他太窘迫了。謝燁跟著他受了很多苦。我想顧城在死之前,一定也有一種無力感,對這個世界的無力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