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地雞毛
主任和副主任差別除了直接體現在收入上外,還體現在主任有自己的私人辦公室,有老板椅坐,而副主任則只能坐比普通記者編輯大一點的亭子間,坐稍好一點的電腦椅。高原蜷在自己亭子間里,他將背狠狠地仰靠在椅背上,身子向下舒展,左手支著頭,左手指輕捋額頭,一想到自己現在面臨的經濟壓力就感到陣陣頭痛。
不顧當時經濟實力買下“城市花園”那套60多萬的房子是決策上的重大失誤,那套房子加上裝修一共70多萬,盡管是按揭,但房子首付和裝修還是向親朋好友借了20萬,本來這些賬雖多,但按高原月薪6000元的收入,應當說苦個一兩年就可以松大勁的,可由于他還債心切,聽一個股評專家朋友的預測買了一支本來還看好的科技股后,那支股就一直是跌多漲少,到現在也沒有什么起色,高原本來在那支股大跌的幾個想“割肉”走人,但實在心痛本錢,一再貽誤戰機,現在完全被套牢,真應了那句“食之無味,棄之心痛”的說法了。
去年他與朋友搞的一個服裝精品店又虧進去8萬多,這8萬中有5萬是高原平時工資的積蓄,本來準備拿來還債的,還有近3萬是借的,真是欲速則不達。
更沒想到的是鐵哥們兒諸剛的父親出車禍,急等著用錢。原來諸剛告訴高原,他借給高原的的5萬就是等個三五年還都可以,那知道他家老頭子這回出車禍一下子就花去七八萬,高原那天到醫院去探望老頭子時,諸剛很不好意思地告訴高原他急等用錢,高原雖然當時還不知道那筆錢從哪兒去找,但他還是告訴諸剛不必擔心,幾天之內一定將錢拿給他。
更有意思的是葉藍的表姐在這節骨眼兒上打電話告訴葉藍她準備結婚,高原知道是該還她的那4萬的時候了。高原現在才知道即使國家采取了那么多措施來刺激消費,為什么普通百姓還是愛存錢的原因了。這一年多來高原真是嘗夠了借錢過日子的滋味,借錢時的緊張、隨時會被催債的不安都讓高原平煩惱,高原感覺自己就好象是一件被債務的子彈打得渾身是洞的披風,隨時都感到風嚆嚆的。
人在一籌莫展時往往會抓住一切救命稻草,所以那次和趙文龍、麻三石吃飯時他才會那么沮喪,也才會扯出建越的那筆廣告款的事。那事還真得感謝建越的老總林凡,林凡跟高原是高中同學,林凡當年學習成績不好,他過去與高原同桌,考試時老是得抄高原的才能及格,有時候就是抄高原的也因為抄不到位,涂ABC什么的時常張冠李戴而及不了格,可那時候他小子就知道從校外印刷廠搗騰內部便宜作業本賣給同年級的同學了賺點小錢了,最后事情顯山露水了,林凡他爸和林凡都接受了老師暴風驟雨的教育洗禮,弄得全校皆知,傳為笑柄,林凡從此在學校“衰名遠播”。
后來高原考上了大學,林凡理所當然的落榜了,當時高原挺同情林凡的,還鼓勵他復讀重考,林凡說自己不是那塊料,就去跟了他去朝都跟他的哥哥一起搞了一家汽修小作坊。
近10年下來,林凡現在已經是幾家規模不小的汽車經銷與汽車修理公司的老板了,現在高原和林凡在一起時,時常會覺得諸剛感嘆的“我們是不幸考上了大學”說的非常有道理,是啊,象諸剛與自己這樣當年風風光光考上了大學的,大部分不是在給單位打工,就是在給私人老板打工,有多少不為想過上好一些的生活而發愁呢。
上次林凡在他那處“濱河豪廷”估計要兩三百萬的房子里很友好的邀請高原加盟他的“建越”公司作他的助理時,高原不由得感到有些不自在,更讓高原感到沮喪的是自己竟然在不自在的同時感到有點竊喜。
高原在竊喜的的同時內心又里對自己變得如此看重物質生活感到悲哀,要知道高原在讀大學時那可是倡導精神至上的“上林”讀書會的會長,那時候嗜書如命,只要聽說哪個書店有好的學術書賣,必先省出些許伙食費去把它買回,然后一口氣讀完為快,而現在,高原是一年都難得買幾本書,即便買都是買什么炒股大全、MBA教程這類書,偶爾買一兩本學術書,都是隨手翻翻就把它們束之高閣。
這種變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哦,好象是高原在《朝都日報》做一名普通記者剛做了一年多,經人介紹認識了葉藍,有一搭沒一搭的談戀愛時開始的,從那時開始,高原就感到錢老是不夠用。1996年那時候,高原一個月就能領到1500左右了,應該說還是不少了,可進一次咖啡館兩個人一人喝一杯“老樹”咖啡就得30元,到太平洋百貨“頂樓”快餐庁吃一次火鍋煲,點上兩杯鮮榨果汁,再來一客鐵板燒就得花上百元。在高原記憶中,從那時起,高原就經常舉債過日子,不過因為高原每次借的數目都不大,別人也不怕他還不起,而且他的信譽又好,每到發工資就首先把債還了,因此每每再借,別人也肯再借給他。而且高原他們那一撥所謂“白領”都是這樣,一些薪酬不菲的朋友找到高原周轉時,高原也總是盡力幫忙,而且也不會擔心他們還不上。有一稱謂說的就是高原和他這些朋友--“月光族”。
到2001年初和葉藍結婚時,葉藍堅持要走在時代的浪尖,那時朝都房地產開發熱方興未艾,葉藍看上了當時炒得很熱的位于朝都城南上風上水的“城市花園”的一套錯層,當時高原剛升副主任,前途一片光明,但身邊雖然有幾個存折,但總共加起來也不過7萬,而葉藍雖然在貿易局打字室當打字員,也算是在國家單位上班,但她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600多元,加上年終獎一年也不過兩萬多一點,葉藍平常的花銷就比較大,和高原出去一直都是高原買單,就這樣結婚時葉藍的存折上總共也只有3萬多塊,就這樣,高原在高估了自己的遠大前程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的情形下買了“城市花園”的那套房子,裝修,買家具、家電,高原一下就欠上了朋友十多萬元,欠下自己親戚十萬。
自己家人的都好說,什么時候有就什么時候還,欠銀行的錢,雖然量大,可首付一交,30年的按揭每個月交1000多就算安頓了,可欠朋友的這十多萬,那是讓他寢食難安,因為,平時“拆東墻補西墻”和朋友周轉,總算有個抽扯,最怕的是債主中的大戶中有幾個人同時需要用錢時,那種時候往往就是高原焦頭爛額時,高原為此頭發都愁白了不少。
高原正想著錢的事情時,方大洪從主任室推門出來,提醒了高原要去廣告部解釋情況的事。其實到廣告部解釋,就是找趙文龍解釋,因為趙文龍是廣告部的副主任,而主任一職又因為武東升調任行管辦主任而空著。雖然知道是過場,但為了讓方大洪和報社那些好事者閉嘴,高原還是必須去趙文龍那里認認真真走走過場。
趙文龍比高原到《朝都日報》還要早三年多,算是《朝都日報》的老員工了,但他幾乎一直是在廣告這條線干,因工作建立起來的社會關系多是廣告客戶,而高原則是一進《朝都日報》就先后在社會新聞部、政法新聞部、經濟新聞部干了四、五年,然后社里為了加強經濟新聞報道的力量,單獨建立起了采編合一的經濟專題部,高原就被派到經濟專題部工作,然后在經濟專題部升的副主任。
高原是個喜歡交朋友的人,再加上對朋友豪爽,因此這幾年在社會上各個層面都交了不少朋友。趙文龍比高原大4歲,和高原還都算是一代人,而且兩人都是學中文的,再加上兩人都還算是報社里面的年輕主任,兩人平時有空時就愛在一起喝喝茶,吃吃飯,泡泡吧、私交日好。有一次趙文龍的表舅的出租車跨區域違規營運被運政攔住了,要罰款5000元,高原出面找到市運政的朱隊長請幾個兄弟伙吃了一頓飯,結果只給了200塊錢就了事了。
還有一次趙文龍的姐姐趙小玫找一家名為“紅泰”的裝修公司裝修房子,房子裝好入住后才發現質量問題嚴重,趙小玫去找那家裝修公司要求賠償損失時,那家公司的老板開始一直推諉搪塞,到后來干脆來個全不認帳,并且還讓趙小玫愛到哪兒告就去哪兒告。
趙小玫告訴趙文龍后,趙文龍氣壞了說氣話嚷著要找人修理那家公司老板,高原勸住了他,然后親自帶上當時還在社會新聞部的王路、馮軍兩個年輕小伙子,拿上微型采訪機、提上數碼攝影機一口氣走訪了市消協、裝飾裝修協會、市質檢所等相關部門,再配上趙小玫的憤怒指責、專家的權威認定、“紅泰”的無理言論和“紅泰”老板的精彩耍橫畫面,高原他們迅速以“如此裝修,蠻橫有理?”為主標題出了一篇關于“紅泰”裝飾裝修的重磅專稿。
結果,專稿剛出來,就引起了市有關部門領導的重視,“紅泰”的老板迫于強大的外界壓力主動找到趙小玫,賠了趙小玫兩萬塊錢,妥善地解決了這件事,后來趙小玫托趙文龍找到高原,要拿2000元酬謝高原,高原雖然很需要錢,但他有一個原則一直很堅持,那就是給朋友幫忙就是幫忙,朋友是單純用錢買不來的,如果沖著錢自己就沒必要做這么麻煩的專題了,更何況“紅泰”的老板對他是恨得牙癢癢的,還放出風說要修理他。
后來趙小玫、趙文龍一起請高原、王路、馮軍到“星語歌城”唱了一晚上的歌算做對大家的感謝。所以這次趙文龍聽了麻三石給高原出的點子后也不好直接反對,只是把利弊客觀分析給高原聽,讓高原自己去把握。那天和高原、麻三石分手后,趙文龍積極的找了自己的一些朋友,希望能幫高原籌到一些錢,幫高原渡過難關,也就沒必要去冒打建越公司那筆后續廣告費時間差的風險了。后來聽說林凡出手幫了高原一把,趙文龍也總算松了一口氣,要知道打擦邊球也是有風險的,搞砸了,自己也不愿意看到好朋友到時候被弄得很被動。
“的鈴鈴”高原桌上的電話響起一陣急促的鈴聲,將已經離開辦公桌向門口走了幾步的高原拉回到辦公桌前。
“高原,今天晚飯我們在一起,我有事找你,韓家老菜館見。”電話那頭傳來趙文龍那熟悉的聲音,“喔,好、好。”高原正在一籌莫展,正準備找趙文龍拿主意,一聽趙文龍找自己連忙答應,離報社兩條街的琴雅路有一家中餐館叫“韓家老菜館”,平常高原和趙文龍就常愛去,雖然這家餐館的菜有些貴,但味道好、衛生條件好,內部裝修顯得古色古香,很有品味,再加上每個臺位之間都有綠色植物組成的屏風隔開,所以吸引了許多顧客,但又不顯得嘈雜,適于三五朋友小聚或朋友間說點私密的事。
接完電話,高原想起清泉工業區的事情還沒有安排。高原站起身走到秦明坐的亭子間,發現秦明不在。
“蘭青,你知道秦明到哪兒去了嗎?”高原問秦明旁邊座位正在工作著的編輯蘭青,“剛出去,高主任找他有什么事兒嗎?”蘭青抬起頭問道。
“待會兒他回來后叫他到我那兒來一下,我找他說一下清泉專題的事情。”
“好、好。”蘭青在專題部是那種埋頭工作,不問世事的人,平常與大家除了討論工作時話多一些外都是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對人對事,話語也不多,27歲的她在專題部成了很好的傾聽者,象高原這一年齡段的自然把她當作小妹妹來愛護,而林小媛那個年齡的則把她當作知心大姐來喜歡。
剛給蘭青說完話,高原又聽見自己桌上的電話響了。
“小高,到我辦公室來一下。”高原聽出來是龍雨軒副總編的聲音,“好,馬上過來。”龍總是分管專題部的業務老總,龍總一直很看重高原,高原這個副主任就是在龍總的一手鋪排下提攜起來的,平常只要龍總一有什么事,高原總是全力去辦。
龍總辦公室的門雖然是虛掩的,但高原還是很有禮貌的舉起手敲門,“請進!”龍總大聲回答。高原推門進去,見到林小媛正在給龍總指著一疊材料說著什么事情,林小媛回頭一見是高原就笑了,“高主任,來了”。
“嗯”高原在這種時候是不愿意給龍總留下不穩重的印象,所以一反常態對林小媛只做了禮貌上的回應。高原知道林小媛深得龍總的喜愛,經濟專題部這么多人也只有林小媛可以在龍總面前嘻皮笑臉,聽說林小媛的父親市招商局的林局長好象跟龍總是大學同學,這也就難怪龍總對林小媛是愛護有加了。
“龍總,那我出去了。”林小媛一邊收拾材料一邊向龍總告辭,“告訴吳主任,盡快辦。”龍總囑咐道。“喔”林小媛輕輕把門帶上。
“小高呀,我們市最近新來了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投資興辦‘普利爾’量販商場,他們實行的大型倉儲超市會員群體消費模式在我們市是新生事物,你組織一些人去搞一個專題,要搞大特寫,要有深度,關于‘普利爾’的版面要大氣。嗯--要把這一企業的運營模式與我市現有的其他的百貨商場的運營模式拿來作比較。但重點要突出。我給你一張‘普利爾’老總蔣海的名片,你直接找他做個專訪,然后再配上其他背景資料。”龍總不愧為分管業務的老總,安排起工作來簡潔明了,十分內行。
高原感到對任務已經清楚了,但他還是忍不住問“您看做多大版面合適?”
“至少做半個版”
“半個版廣告部會不會有意見?”高原本想說吳總那兒有沒有意見的,但他明知道龍總和吳總之間有點不和,所以只好問廣告部有沒有意見,請龍總拿主意。
“小高,你是老編輯了,又是經濟專題部業務副主任,這個問題你自己看著靈活處理就是了。”
“喔,好。”高原想,只要龍總發了話,自己當然是知道該怎么靈活處理的,這個專版既可以說是商業廣告,又可以說是經濟專題討論,關鍵是如何切入,龍總親自安排,那就證明這個企業在龍總心目中有著重要地位,所以更是得辦好。
高原從龍總辦公室回到經濟專題部辦公室時,發現秦明回來了。“秦明,剛才方主任要求我們把清泉工業園區的專題盡快拿出來。這個專題是你在跑,你準備一下,下周一定要拿出來。”秦明與高原同齡,平時跟許進關系比較好,高原平常并不怎么主動安排他工作,一般都是許進安排他的工作,但清泉工業園區這個專題是老總們指名要高原負責的,而方大洪又執意要秦明這個對工業園區建設比較熟悉的編緝來組稿。
“高主任,清泉工業園區的材料還不齊呀,工地現場也還沒有什么可以看的,照片沒有什么象樣的,如果倉促出來,恐怕效果會不好。”秦明一臉難色的說。高原知道秦明說的是實情,正是秦明對工作的這種敬業讓高原不討厭他,但自己和許進的競爭又讓高原難以和秦明親近起來。
“現在領導們都急于要看到這個專題,現在手頭上有什么材料就把它們用夠,內容不充實就加一篇有點份量的評論,你的評論不是寫得很好嗎?如果沒有好的建設現場照片,那就拿園區的效果圖來做主圖。”
“高主任,這樣行嗎?”秦明疑惑的問道,“行不行都只有這樣,時間緊任務重,就這樣定了。”高原不想再在這個問題上多耗精力了,見高原一臉倦怠,口氣又如此強硬,秦明只好說“好吧,我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