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莽漢頌

西漢末期綠林起義軍

西漢末綠林軍初期作戰

文章來源:《中國戰爭通鑒》

西漢末期綠林起義軍的初期作戰主要包括分兵向各地發展和消滅甄阜、梁丘賜軍的戰爭,起于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四月,止于同年十二月。起義軍一舉殲滅了甄阜、梁丘賜的10萬大軍。

西漢末期農民起義的導因

西漢末期,漢王朝的統治已腐敗不堪,農民百姓與統治階級間的矛盾已到相當尖銳的程度。官僚、皇親和豪強地主橫征暴斂、殘酷無比。廣大勞苦農民身受苛捐重稅、鄉典私求和高利貸的多重盤剝,已處于“生有終身之勤,死有暴骨之憂”的痛苦深淵。遇到災害,情景更為悲慘,嫁妻賣子、或自賣為奴者比比皆是。

統治階級和大小官吏除了剝削壓榨農民百姓之外,還任意奪占農民的土地,使大批破產農民成了他們的佃戶。漢成帝的丞相安昌侯弟禹在渭河、涇水流域掠奪了農民四百余頃肥沃良田,丞相高陵侯翟方進,由于強占農民田地的陰謀沒有得逞,竟借故廢除當時著名的重要水利工程鴻隙陂,使大片農田失去水源灌溉,禾苗枯死,農民無以為生,紛紛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史書對西漢自元帝以后之社會窮困的情況有頗多記載。漢元帝初年“天下大水,關東11郡尤甚。二年,齊地亂,谷石三百余,民多餓死,瑯邪郡人相食”。漢成帝永始二年梁國,平原郡水災,人相食,百姓財盡力竭,“餧死于道,以百萬數”,使西漢社會更加陷入嚴重的危機。成帝除大興土木,揮霍無度之外,根本不問朝政,任憑皇親國戚為所欲為,有的妻妾數十,家奴千百,漢哀帝的幸臣董賢的家產竟達43萬萬之巨。而廣大勞苦百姓則生與牛馬同欄,死被豬狗所食,處境悲慘至極,不得不紛紛起而反抗西漢的黑暗統治。漢成帝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潁川(今河南禹縣)鐵官徒申屠圣等百八十人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歷九郡”。漢成帝鴻嘉三年(公元前18年),廣漢(今四川梓潼)鄭躬等60多人起義,他們攻官寺,篡囚徒,盜庫兵,“自稱山君”勢力很快擴展到4個縣,至漢成帝鴻嘉四年已擁有近萬人,漢王朝派河東都尉趙護為廣漢太守,發廣漢郡和蜀郡兵3萬余人進行圍剿,才全部將起義軍鎮壓下去。漢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尉氏人(今河南尉氏)樊并等起義,“殺陳留太守嚴普”,出囚徒,取庫兵,“劫略令丞,自稱將軍”。后來才被漢王朝鎮壓下去。山陽(今山東金鄉)鐵官徒蘇令等200多人起義,攻殺了長吏,砸開兵器庫,起義聲勢很大,波及“郡國四十”,東郡太守、汝南都尉均被起義軍誅殺。

從《居延漢簡考釋》釋文22頁、23頁、170等頁中,均可見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的記述。如某地嚴就的起義,官府難以鎮壓,竟出高價懸賞捉拿起義領袖,捉住嚴就、君蘭等渠師一人,賞錢10萬,黨與5萬。南陽人杜光的起義聲勢也很大,漢簡中朝廷下的捕剿詔書中,對起義領袖杜光的皮膚顏色、年齡、乘坐的車馬等等都做了詳細記載。雖然以上農民起義均不見于《漢書》的記載,但從朝廷的重視、懸賞之重,也必定為當時威脅漢王朝統治的心腹之患。面對農民百姓不斷的起義反抗,引起了統治集團的恐懼,到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西漢政權的統治搖搖欲墜,當時大司馬師丹、孔光、何武等提出了“限田”、“限奴婢”的主張,企圖以此緩和社會的階級矛盾,但由于一些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未能實現,這就更加劇了西漢王朝的危機。及至王莽篡權后,內部危機四伏,新莽王朝本已危在旦夕,加上又連年發動戰爭,農民百姓已到了無以為生的地步,于是,以推翻王莽政權為目的的全國性農民大起義,就揭竿而起了。

西漢末期南陽郡內發生的戰爭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四月,荊州地區農民起義軍,由于根據地綠林山發生時疫,病死者甚多,無法在山中的根據地久留。于是便分道向南陽、南郡機動,北進南陽郡的起義軍由王匡、王鳳率領,號稱“新市兵”,南進南郡的起義軍由成丹,王常率領,號稱“下江兵”。新市兵、下江兵構成綠林起義軍的主要基礎。北進起義軍進攻隨縣,隨縣東北平林人陳牧,廖湛聚眾響應,參加了綠林軍的起義行列,這支隊伍就號稱“平林兵”。漢朝破落貴族劉玄參加平林兵后,擔任安集掾的低級官吏。劉玄族弟劉績、劉秀已與綠林起義軍聯合,劉縯由自封的“柱天都部”,搖身一變也成為起義軍的首領。進而整頓合編部隊,起義軍從此以正規而嚴整的軍容、更大的聲勢向南陽進發,從而震驚了新莽王朝。

此時,南陽郡的前隊大夫為甄阜,郡屬正為梁丘賜。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當新市平林兵北進威脅南陽時,王莽即急忙部署豫州和荊州剿滅起義軍的力量,命司命大將軍孔仁進駐豫州,甄阜、梁丘賜即在此時被派守南陽。王莽同時還以納言將軍嚴尤和秩宗將軍陳茂去江陵募兵,以便對付綠林起義軍南下的“下江兵”。因為此時王莽政權軍事力量分布在全國各地,重點對付東方赤眉起義軍,沒有更多力量使用于荊州和南陽。于是采取命將領自行招兵成軍的辦法,以應急需。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劉縯與新市平林兵,西擊長聚,進屠唐子鄉(今河南唐河湖陽鎮),斬了湖陽尉,進而攻占了棗陽。嚴尤、陳茂在荊州招募將士而編成軍隊,進攻向荊州南郡活動的綠林起義軍。“下江兵”起義軍英勇應戰,但不幸被莽軍擊破。王常、成丹收容散兵,轉移進駐險要地帶。嚴尤等部莽軍未再進攻,起義軍利用山險休養整頓,戰斗力很快恢復并及時向西機動,與荊州牧統率的軍隊交戰于上唐,打了一個勝仗,扭轉了初戰失利的形勢。

下江兵于隨棗戰斗期間,舂陵兵和新市兵及新市平林兵在聯合攻擊長聚,進屠唐子鄉后,一度發生矛盾,經平息后進占棗陽。劉績此際企圖攻占全國重要城市之一——“宛”,作為重建漢朝政權的基地。進軍到小長安聚,與南陽郡軍政首領甄阜、梁丘賜指揮的部隊遭遇,起義軍竟打了個敗仗。劉秀單騎逃走,劉縯收兵退守棗陽。

莽軍由于在小長安聚的勝利,甄阜、梁丘賜竟過低估計起義軍力量,過高估計自己力量,以為能夠一舉殲滅進入南陽郡的起義軍,輕率地把輜重物品全部留于藍鄉后方基地。10萬大軍主力渡過潢淳水,前臨沘水,依兩水立營,毀掉兵營房舍,砸毀釜甑等用具,拆毀后方橋梁,表示義無反顧、破釜沉舟、決戰到底。事實上莽軍內部矛盾重重,表面強大,內部異常空虛。而起義軍由于新市、平林兵、舂陵軍、下江兵等各路軍隊合為一體,實力大增,又經短暫的養精蓄銳,軍心大振,準備繼續作戰。地皇三年十二月,起義軍編為六部,利用夜暗偷襲藍鄉,大獲全勝,奪取了莽軍的全部軍需物資,起義軍受到巨大鼓舞。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甲子朔,起義軍分左右兩路,展開對沘潢兩水間的莽軍進攻。

右翼下江兵奮勇當先,首先自東南方向擊破梁丘賜之軍的抵抗。舂陵、新市、平林也不甘落后,緊接著擊破甄阜軍,莽軍全部崩潰。甄阜、梁丘賜于混戰中被起義軍斬殺,莽軍失去將帥指揮,自行潰敗,10萬大軍被斬殺和爭渡潢淳水淹亡達2萬人。這是起義軍進入南陽地區作戰取得的第1次重大勝利。

王莽先前派出的進攻荊州義軍的嚴尤、陳茂軍,聞悉甄阜、梁丘賜軍被起義軍殲滅的消息,十分驚慌,急忙率領本部兵馬向北急馳,企圖占據南郡首邑宛城,挽回甄阜、梁丘賜軍失敗后的不利局勢。宛城既是南陽地區重要的戰略城邑,又是自秦以來有名的繁榮都會,北可以通達伊洛,南可以控制荊襄,西可以出武關入于關中,因而,自古以來宛城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新莽政權靠控制宛城穩定荊州、豫州之形勢,屏障其武關、長安之安全。起義軍爭得此地,既可以西出武關、進入關中、直趨長安,又可以北進洛陽,折而向西,與赤眉軍合兵進擊長安。起義軍得知嚴尤、陳茂軍北上宛城地區的消息后,也揮軍急進,雙方在清陽地區不期遭遇,起義軍對莽軍立即展開猛攻,將嚴尤、陳茂軍擊殺3000多人,嚴陳兩軍遭此突然打擊,被稱為莽軍名將的嚴尤,也不得不和陳茂慌忙北撤,放棄進入宛城的計劃,退守潁川。起義軍戰勝嚴尤、陳茂軍后,兵力進一步增強,已達10多萬人,遂乘戰勝之軍威,包圍了宛城。在起義軍圍攻宛城之前,起義軍已擁立劉玄為皇帝,建立了更始政權。劉玄稱帝后,起義軍除以主力進行圍攻宛城外,另以一部兵力攻取新野,同時派出由王鳳率領的廷尉大將軍王常、五威將軍李軼、太常偏將軍劉秀等2萬多人進取潁川等地。

宛城被起義軍長期圍困,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再無力堅持抵抗,于是在守將岑彭的帶領下,舉城向起義軍投降。至此,起義軍勝利占領了重要戰略要地宛城。該地的占領,對起義軍爾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起義軍經過前一段時期的作戰,節節勝利,感到沒有統一的政權,難以有更大的號召力。于是,在取得前段作戰的勝利聲中,便想推舉一人做皇帝,建立起義政權。由于起義軍受復興漢室正統觀念的影響,同時也由于一些地主豪強分子的宣傳,因而便決定從劉姓將領中推舉皇帝。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報初一,起義軍于清水(即白河)沙灘上設立壇場,劉玄舉行登上皇帝位的儀式。

評析

西漢末年,綠林起義軍是各路起義軍中發展最快、力量最大的一支。這支起義軍開始由受災的饑民組成,經過戰爭實踐的鍛煉,逐漸成長為一支組織嚴密、軍威雄壯、所向無敵的大軍,綠林起義軍這一發展壯大的過程有著當時社會政治的、軍事的各方面的因素。

西漢末年政治上已到腐敗透頂的地步,王莽篡奪西漢政權后,改制復古,嚴重脫離了當時的社會實際,更加引起了社會的大動亂,給人民帶來更深的災難,人民除了起義推翻這種反動統治之外,別無他途可走。因而,起義軍順應歷史的發展和民心,揭竿而起,一呼百應,星星之火,迅即變成燎原之勢。但是統治集團看不到這一歷史的必然趨勢,他們認為起義人民只不過是“饑寒群盜,犬羊相聚”而已,更想不到起義群眾就是他們的掘墓人。

起義軍執行了正確的軍事戰略,是起義初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當他們的根據地發生嚴重疫情、疾病流行、人員傷亡過大時,他們當機立斷,毅然舍棄了根據地,全軍部隊分路出擊。這樣一方面使自己擺脫了根據地內的困難處境,使起義軍民得到起碼的生活保障;一方面起了擴大起義的影響,匯集各地起義力量的作用。無疑,這一勇敢的戰略決策對起義軍的生存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而王莽軍對綠林起義軍,既沒有正確的估價,又沒有長期的作戰策劃,應付被動,戰略上輕敵,給了起義軍發展壯大的自由權。

起義軍打破了王莽軍的圍剿,取得初期作戰的勝利,還靠了戰場上正確的作戰指導。他們在小長安聚遭受嚴重失敗之后,不氣餒、不潰散,而是立即采取措施,積蓄力量,重振軍威。接著乘夜偷襲甄阜、梁丘賜軍的后方,全部俘獲敵人的軍事物資。旋即乘勝兩面夾擊甄、梁二軍,一舉將其10萬精兵擊破,極大地震撼了莽軍,鼓舞了自己。在取得這些勝利之后,迅即決策揮兵急奪戰略重地宛城,且在遭遇戰中打敗莽軍名將嚴尤。這一系列正確而果斷的作戰指導,成了起義軍以劣勢地位戰勝優勢之敵的直接因素。

舞凰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苍山县| 偃师市| 镇平县| 六枝特区| 吉木乃县| 巩义市| 南宁市| 工布江达县| 英山县| 六盘水市| 来安县| 赤城县| 苏尼特左旗| 玉环县| 莒南县| 建昌县| 嘉义市| 呼和浩特市| 安吉县| 肇庆市| 池州市| 贵阳市| 昂仁县| 齐河县| 仙桃市| 海宁市| 当雄县| 望奎县| 进贤县| 绥化市| 林周县| 宜宾县| 凤庆县| 白朗县| 清新县| 通榆县| 临漳县| 聊城市| 清流县| 堆龙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