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形,等到龍昊天成年之后正式位列朝班之后,更加明顯。靖王爺意氣風發,敢作敢為,又深得皇上寵愛,龍御風自是偏愛不說,就連那些朝堂大臣們在議事上好多也以靖王爺馬首是瞻。
做為父親,又是皇帝,起初的時候龍御風只要是在需要征詢他們兄弟意見的時候,就會以先后順序先問龍嘯天。得到的答案大多是一樣的:“只要父皇拿主意就是了。”龍御風只好把眼睛看向龍昊天,笑著問道:“昊天朕兒,你可否也如你皇兄一樣,沒有一點看法?”
龍昊天總是抱以真實心情,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有了也只是提出個人意見,完全是真實想法,慷慨陳詞,從來就是以事實論是非,不以自已的好惡為目的,不為自己的喜好找借口。
這一點是最深得龍御風的大加贊賞。
面對毫無建樹可言的龍嘯天,龍御風更換太子之心的念頭日增月劇,要不是皇后苦苦哀求,不要讓龍御風對待同是親生兒子而厚此薄彼。更主要的龍昊天一直無心皇位,這才是龍嘯天能保住太子之位的最大的理由。
這種危機感并沒有改變多少龍嘯天那種人云亦云的作風。還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論什么事,只要有分歧,他依然是看父皇的眼色行事。
只到龍御風駕崩歸天,龍嘯天位登皇位。坐上那九五之尊的位置上,他才有了揚眉吐氣的感覺,總覺得可以伸直腰板,有了當家作主人的感覺了。
這種情況在龍昊天病愈后出現在朝堂之上時,他那種優越感又蕩然無存了。
每每朝政議到有分歧時,那些大臣們自然而然的把目光投向靖王爺所立的位置上,這種慣性使然,是龍嘯天總有一種茫刺在背的不舒服感。
唉,既生瑜,何生亮呀?
顯然,龍昊天也覺察出皇兄那種不自然的表情,這才有了請旨出京城的想法。
龍昊天只所以選擇了位于中原大地上的獨秀城作為他的歸屬地,把靖王府建在這三面環水的優美之地是有原因的。
獨秀城三面環水,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碧水蕩漾之中,在藍天碧海中閃著耀眼的光芒。這個地方是龍昊天隨父皇出宮后同時發現的一個好所在。兩個人對這個優美卻不失繁華的地方一見獨鐘。
所以,龍御風才有了在此修筑行宮的想法。
經過若干努力后,行宮完美竣工,龍御風卻因為自從鐘情南宮燕后,以后即使出宮也不會留戀任何風景,這所行宮也就被閑置在那里。
龍昊天正好請了個現成,既然喜歡這里,就請旨把這座行宮改換成了靖王府。與其在朝堂上當那閑置王爺,還不如出得皇城,造福一方百姓。
靖王爺自從管轄中原府之后,還真是兢兢業業,造福了這方百姓,深得百姓的受戴。
想到此,龍昊天沖獨孤銘兩人苦笑了一下。憶往昔,歲月如飛,轉眼也是十余載。
出得了皇城,并不見得真正消除了那位當今的圣上的對他的所有芥蒂。
獨孤銘就是明證。獨孤山莊慘遭滅門,就說明有人心懷叵測。
獨孤銘只所以舍了兵權之后,還會一直讓人有所忌憚的話,那就是因為先皇在他解甲歸田之時當眾宣讀的圣旨和那份御賜金牌。
圣旨上明明確確寫著:只要獨孤銘在世一日,將做為軍中永遠參謀。可以直接參與軍政,拿了金牌可以直接掌握軍機。
圣旨一出,這就說明,只要獨孤銘在世一日,只要大龍王朝一日不改朝換代,獨孤銘永遠就有可能重握兵權的可能。
至于靖王府的龍軒閣,那里可能有更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