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何事要說,看你心不在焉的。”慕容文嘉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心里替他著急,一個爽利的男人幾時變得期期艾艾了。
“有話就說。”慕容文嘉見他吞吞吐吐開不了口,心里多少有些明了,雖知道那只是個形式,可心中也并不好受。
詩琪見慕容文嘉有些不耐煩了,這才躊躇著開口:“臣的婚期定在下個月十五。”
“知道了。”慕容文嘉回答的有氣無力,再就是愣愣的看著一處,不言不語。
詩琪也明白個中滋味,緩緩的退了出去。
“找個時候把東西還回去。”安靜將那條盧知行的汗巾子攥在手里嘀咕著,雖說為了它自己背了個不貞的名聲,可安靜也不惱,它總算是在需要的時候起過作用的,這份恩也必不會忘。
從妻到妾,自己如何向父親開口?父親定是相信自己的,安靜怕父親以為自己委屈,要帶自己走。
正想著,詩琪就進來了,一眼就看到她手里的汗巾子,心底升起一股怒氣,再三壓制,“一個人想何事呢?”
“做些白日夢罷了。”安靜臉色冷淡,不慌不忙的將汗巾子放回。
詩琪見她不待見自己,真想開口問她,是否惦記那個盧之行?可是不敢開口,或許出口,他們的距離就更遠了。
“呆在府里可悶?哪天閑了,我帶你出去玩耍。”詩琪有些討好,顧不得有丫鬟在一邊,抓住安靜的手。
安靜微抬頭白了他一眼,“確是悶得慌,哪日我想出府買些胭脂,可行?”
詩琪不住的點頭,“那是自然,只是出門當心些,萬一遇著歹人。”
“多謝你的關心。”安靜一臉不快的看著詩琪,說穿了還是他不信任自己,看見那條汗巾子,怕她再次和盧知行碰面。
詩琪有些悻悻的,干咳兩聲,手腳都沒處放,“那你先歇著,我走了。”
“不送。”安靜身子動都不動,詩琪更是尷尬,逃似的走了。
第二天,安靜收拾了一番便出府了,其實她也無事可做,只是不想悶在府里,外邊還真是陽光明媚啊,心胸也跟著開闊了。
得想個法子找到盧知行,可自己并未問他的下榻之處,安靜看了看袖中的汗巾子,“如何還給他啊?”
安靜決定碰碰運氣,說不定他會來尋自己的,自己滿大街轉悠,總能碰見吧。
果然沒多久安靜就發現身后跟著人,她轉頭偷瞄了一眼,是盧知行的小廝。
三兩下轉至一條空巷中,安靜靠著墻等著,聽見緊隨其后的腳步聲,“你的主子呢?讓他來見我。”
那小廝見安靜問話,趕忙恭敬的行了一禮,“我們主子吩咐奴才們好好照顧您,若是有需要,奴才們隨傳隨到。”
“我問你的主子在何處?”安靜不想聽那些閑話,有事說事,爽利些。
那小廝慢吞吞的開口,“我們主子走了。”
“走了,”安靜一聽很驚訝,“從未聽說他要走啊?”
“安小姐您對咱主子爺沒上過心,當然不知了。”這小廝有些心疼主子,壯著膽子為主子叫屈。
安靜有些語塞,是啊,自己從未將他放在心上。他就這么無聲息的走了,自己倒是愧疚不已了,枉他臨走還惦記自己,特地留下幾個小廝,照顧自己。
其實,仔細想想,不管盧知行為人處世如何?最起碼他對自己很好,安靜有些后悔,雖不可能喜歡他,可好歹也能客氣一些。
“捎信給你主子,多謝了。”安靜摸了摸袖中的汗巾子,以后再見時還給他吧。
辦完事,安靜在胭脂鋪里隨意買了兩盒脂粉就打道回府了。
安靜才換完衣服,就有小丫頭來通傳,說是夫人傳大家到正廳。
“大家都來了,坐下吧。”丞相夫人掃了下首一眼。
丞相夫人欣喜的看了詩琪一眼,“詩琪下月就要娶親了,府里也開始張羅了,安靜和子衿明日就搬到別院吧,這一個月內詩琪可不能同你們見面的。”
被叫到名字的兩人都恭順的稱是,反正她怎么說她們就怎么做,就算有微詞,也沒有她們置喙的余地。
詩琪卻有些緊張,怕送到別院不安全,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母親,何必麻煩,就讓她們留在府里待嫁。”
“不可,越是大戶人家越是注意這些規矩,就這么定了。”丞相夫人一句話定下了,詩琪也就閉口不言了。
等大家都散了,詩琪才單獨找了丞相夫人,“母親,可否給她們各安排別院?”
丞相夫人眼神一凜,“這是為何?”
“兒怕她們兩人合不來,萬一鬧出個什么可不好?”詩琪找著理由。
丞相夫人看了眼不爭氣的兒子,“我派兩個老嬤嬤跟上,各管一個,看她們鬧騰的起來?”
“那就依母親吧。”詩琪聽了這才放心,臉色微窘,被母親看穿了。
“你也去歇著吧,雖說是娶妾,可到底也該熱熱鬧鬧的,宗族親友聚聚也好。”丞相夫人看著越發高大的兒子。
這個兒子也不小了,能成親當母親的也高興啊,辦完詩琪的事兒,也就剩詩薇讓人操心了。忽然想至此,才記起詩薇早已不在了。
“哎。”丞相夫人嘆了口氣,有些怏怏的。
詩琪見才都高興的母親突然嘆起氣來,“母親,您這是?”
“我這是惦記詩薇了,哥哥就要娶妻了,做妹妹的也不來祝賀。”丞相夫人話中帶著埋怨,卻留下了眼淚。
詩琪不敢告訴母親真相,一是不能說,二是不敢說,若是讓母親知道了,只怕會氣的暈死過去吧。
“母親放心,詩薇一定活的好好的,她會回來的。”再多的話也不能說,詩琪只能揀些好聽的說。
丞相夫人拿帕子擦擦淚,“瞧我,好好的說這個做什么,你去吧。”兒子快成親了,喜興兒的。
安靜收拾這平常穿戴,一邊暗嘆,“終究要面對了,如何開口啊?”
第二天大早安靜和子衿就各一個嬤嬤,分別上了馬車,到了別院,子衿安頓好了,就帶了嬤嬤前去給安老爺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