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捕快連夜來找楊懿軒,談話的內容當然是陳老太爺等人不能聽的,就連劉清也被排除在外,更是把趙捕快深夜來找楊懿軒的事情襯托的詭異無比。
同時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測,至少陳老太爺舉府上下是沒有能夠安生的睡一個好覺。但是他們注定了短時間內無法揭曉謎底,因為就在當夜,楊懿軒已經隨趙捕快離開了陳府。一直到第二天下午,衙門里才來了一個差役,比較禮貌的告知陳府,說是楊先生命他前來告知一下去向,隨后就不再多說了。
當然,也不是楊懿軒不問青紅皂白的就隨便跟著別人走,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楊懿軒對于趙捕快所說的情況實在太有興趣了。
大唐的縣級官府分為五等:即京縣、上縣、中縣、中下縣、下縣。京縣不論戶數有多少;上縣五千戶以上,中縣二千戶以上,中下縣一千戶以上,下縣不足一千戶。
房陵不算大,大概有近四千余戶的模樣。但是占據了流放之地的便宜,所以被劃為了上縣,僅次于兩京直屬的縣治。
所謂兩京,在武周時期,當然指的是長安和神都洛陽。以房陵這種四山包圍之地,能被劃為僅次于京縣的上縣,已經是天大的榮幸了,四千余戶在籍,大約九萬余人,當然不包括一些隱藏的人口。
這些隱藏的人口泛指一些世家的家奴、沒有土地也不用課稅的白人。還有一些就是隱匿在深山老林中的土著部落等等。
按照趙捕快這樣的本地人,又是做了幾十年捕快的人來看,房陵縣人口應該超過十二萬人。而其中房陵縣城及近郊就分布著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大約兩三萬人左右。
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多,但是實際上按照戶籍來算的話,這兩三萬人不足千戶而已,也就是在這不足千戶的房陵縣周遭,從天冊萬歲二年開始,就一直不斷有人自縊而死。
到如今,光是衙門接到報案的就有三十余宗同類的事情。這不過是短短的三個來月而已。密集程度令人咂舌。
說一句不太負責任的話,若是死的都是一些升斗小民,那也可能沒有這么嚴重。但是這三十余人的自縊者中,除了有十四人是無主尸體之外,另外還有十九人竟然是土生土長的房陵本地士族親屬。
也就是說,一個陳員外在捕快們的眼里還真的不夠分量,比起身份來,有很多自縊者都遠非陳氏家族所能項背的。
比如說城西張氏,是一個絕對的千年家族,據說是漢高祖劉邦長女魯元公主的駙馬趙王張傲后裔,在房陵的關系盤根錯節(jié),與城南的劉家,據說也是漢朝時清河王劉年的后裔世代交好,兩家共同把持著房陵縣乃至周圍州縣的近四成生意。
在這次的自縊風暴中,兩家不約而同的受到了波及,張家有一個嫡系子孫、兩個旁系子弟。而劉家有兩個旁系子弟加上一個正房長女的夫君。都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自縊身亡。任衙門怎么查也查不到任何線索。
幾個家族都用不同的辦法,走著不同的渠道向官府施加壓力,因為無論這些家族的人死的是多么正常,多么的沒有一點破綻,以這些家族能夠屹立在房陵千百年的底蘊看來,還是很值得懷疑。
因為死去的這些人,在自己家族中,都不同程度的掌握著一定的權力,是家族生意中很難取代的某些環(huán)節(jié),家族培養(yǎng)和信任他們多年,這些人不可能自殺,也沒有自殺的理由。
但偏偏就這么毫無牽掛的自縊死了,開始這些家族還叫囂著尋找門路給官府施加壓力,但是隨著這樣的怪事在房陵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大家就都有些害怕起來。
對于不能理解的事情,往往推諉給鬼神之力,于是山妖狐精、牛鬼蛇神的言論全部都一擁而上,幾個家族商議著從別處請得道高人驅邪,甚至還向刺史請愿,表示他們愿意出一切費用,但是要官府出頭請高僧來房陵,做一場大大的法事,來消除這場災禍。
刺史是什么身份,豈會向幾個區(qū)區(qū)的沒落家族妥協,于是堅決不允,因為這樣有損官家的體面,表示官府的無能。
看到使君的路線走不通,這些家族不知又怎么搭上了廬陵王的路子,幾經哀求之下,廬陵王妃韋氏也出面協調此事。
這一下事情有些大發(fā)了,廬陵王雖然是一個下野的皇帝,那畢竟還曾經是皇帝,更何況他是當今女皇陛下的親生兒子,現在皇帝陛下的骨血只有廬陵王和皇嗣李旦了。
皇帝陛下雖然在立嗣的問題上猶豫不決,但誰也不敢保證廬陵王就沒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更何況,刺史在上任之初,就受到朝廷里某位閣老的警告,讓他對房州的某人要存在敬畏之心。雖然沒有明言,但當官能做到刺史,他還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嗎?
刺史左右為難,就給房陵縣衙施加了壓力,于是此事就陷入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怪圈之中。一方面忙著尋找得道高人前來房陵做法事,一方面又在緊鑼密鼓的給捕快們施加壓力尋求破案,以求挽回部分顏面。
多方的壓力下,負責一縣治安的捕快們被逼得焦頭爛額,恨不得抓住根汗毛當做大腿用。就在這個時候,楊懿軒闖進了趙捕快的視野之中。
當然,做了幾十年的捕快,不會那么輕易的相信別人,就是再病急亂投醫(yī),也不會隨便找個人就依靠上去。
但是楊懿軒已經是名人了,在山村陳寨的幾個舉動都已經傳遍了房陵縣城,什么空手擊斃山中猛獸,連黑豹的皮毛都已經在房陵縣被展示了好幾天了。
更不要說眾人親眼所見的手發(fā)掌心雷,一舉擒下并降服山魈了。
去那里找高人,楊懿軒就是一個高人。
趙捕快心里想著,趁著這位高人剛來房陵縣城,大家還不知道,還不如衙門自己將其私下的請過來,只要這位高人能夠指點一下迷津,他們縣衙能夠把這件事解釋通透,相信使君就不會再怪責下來,至少也不會逼迫這么緊了吧。
于是,趙捕快先斬后奏,連夜將楊懿軒請出了陳府,暫時安置在自己的家中,然后第二天帶著他一起見縣尉。
而這一點也正合楊懿軒的心思,陳員外之死,他的潛意識中覺得和自己的疏忽大意有關,在陳家住著總是一個心病,隨趙捕快一起去衙門,不管怎么說,也算是相隔千年的同行中人,趁著也正好了解一下,千余年前的同行們是怎么辦案的。
~~~~~~~~~~~~~~~~~~~~~~~~~~~~~~~~~~~~~~~~~~~~
案情展開,吐血求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