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朝奉孫通在外甥凈街虎家呆了不到四天,聽說孫可喜入了大獄,便急不可待地要打道回府。
“舅舅,現在事情只成功了一半,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還是慢慢來的好。”外甥勸道。你的事成了,我的事可就差不多了。
“哎,舅舅哪里有你威風呢,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孫通嘴里這么說,心里卻在想:只要我的事有了眉目,我哪還管你的事。鄉下不比城里,你在城里沒有辦不到的事,讓我在這里干著急。沒門!
一看到舅舅反唇相譏,凈街虎蔡峰有點不快:“大家都說有什么樣的舅舅,就有什么樣的外甥,你我二人還不是一脈相承的嗎?”
“什么,照這么說,你還是我的衣缽傳人,‘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啊?”
“生姜還是老的辣呀!”
一看舅甥兩個誰也不讓誰,孫安急忙出來打圓場:“哎,哎,哎,都是自家人,有話好說!有話好說!”
“哼!”孫通拂袖而出。望著舅舅的背影,蔡峰欲得發作,忽見孫安悄悄回頭一個阻止手勢,只好強壓火氣,等待舅舅不見了蹤跡,這才飛起一腳,踹翻了一個凳子。
本想從城里直接就去孫可喜家,可是因為心情不好,再加上對他家里的事不太清楚,孫朝奉想去張木匠家,怎奈天色還稍早,這樣影響不好。所以只有在家里干轉,巴望著紅日西沉,暮色早臨,好去一舉兩得。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孫通就急急帶上孫安來到張家,到了門口,留了孫安在門口守候,一個人輕車熟路像回家一樣直奔堂屋。
幸好張木匠已在收拾廚房,看見了也只當沒看見,更不敢去干涉,免得自找尷尬。
“三日不見,如隔九秋呀!”剛踏進門,孫朝奉就急不可待。里邊柳氏聞聲也不顧羞恥地趕快相迎,關上門,兩個人相互攬腰緊緊抱住,柳氏狐眼傳媚地淫言*:“我的兒,你咋忍心舍得老娘這好多日子,急殺奴家了。”
孫朝奉更不打話,掐了脖子,撲嘴上去,柳氏便不能言,只聽嬌喘,這孫通百忙中用一只手將其寬衣解帶,柳氏一陣緊顫,兩個通身熱燥,就勢雙雙滾上了床,千忙中也未忘了一拂長袖,弄黑燈火,營造出一個二人天地,混沌世界。
…………
一輪圓月靜靜地掛在天空,也倒映在水中,大江之上只聽見水流的汩汩聲,這里的水流還算平穩,一浪賽似一浪,仿佛千軍萬馬猶戰已酣,岸邊的懸崖峭壁巍峨森然。
一艘小船載著三個人,悠然自得地泛波而行。除了船家,另外兩個人就是林南和蘇東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啊!”蘇學士出口成章。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林南也附和道。因為他知道蘇東坡有這下句。
“哦?只道是匹馬驍勇的林壯士,卻原來也是風liu倜儻,出口成章的林公子啊!佩服,佩服!”蘇東坡微微一愣,一見林南替他道出下文,他只有頓生知音之感,卻不能說“想到一塊”了。
“林壯士想做英雄人物嗎?”蘇東坡問。
“那么,依你看我能做英雄人物嗎?”林南卻反問。
“英雄人物就像這,滔滔東流之水,一去不回,當年周瑜曹操都是何等英雄威風,還不是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有青草荒冢,以供后人憑吊。”
“凡事都是以成敗論英雄,就拿這王安石變法,蘇先生你是反對的,但是在后世,每每遇到改革年代,他都會被作為一面歷史旗幟被引經據典地抬出來,因為某種時候國家需要這種人。”林南道。
“也許我是太自私了,利益受到損害,權貴們看到我和他們一起,就大做文章,我糊里糊涂卻成了他們的槍頭,后來趕快束手。”
“對國家來說,無疑是對的,因為王安石迷失的不是自己。對個人而言,冒犯了當權者。但是后人要的是對歷史、對社會的貢獻,而對整個歷史而言,那些個權貴們,又算得了什么呢?衡量一個人的歷史功過,他的取舍分歧就在于大多數老百姓是否受益。”林南又說:“隋煬帝都說是個暴君,勞民傷財,可是大運河的開挖卻是有口皆碑。”
“對,對,是這樣的。”蘇東坡并無不同看法,“敢問林公子,抱負何在?”
“懷揣絕世兵法,自當擋除奸黨,澄清玉宇,給萬民造個安定空間,如若不能,也要懲惡揚善,伸張正義。”
“也落個封妻蔭子,名揚海內。”東坡似有理解之意。
“但得人間正氣揚,糞土當朝萬戶侯。”林南否認自己的目的是功名利祿。
“林兄高見,讓蘇某慚愧了。”蘇東坡說著,起身彎腰長揖。月光之下,看不到紅臉。林南見了,趕快答謝。
“扯得遠了,先生,當此良月美酒,如畫江山。可否吟詩作對?方不辜負這大好時光。”
“林兄先來。”蘇東坡謙虛道。
“喧賓豈能奪主,還是先生先來吧。”
“那就獻丑了,蘇某就拋一回引玉之磚吧。”蘇東坡不再相讓站起身,看向遠方,清清嗓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liu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好好好!果然是名不虛傳,在下受教了。我敢保證,詞作絕對能流傳后世,足以使先生能夠在中華文壇上占據一席之地。”
“豈敢豈敢!”
“先生,我有一處不解,想當面請教。”
“但請指教。”
“指教不敢,明明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怎么會是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呢?”
“哦!這個提法倒是可以考慮。當年李后主‘問君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最后不是也被改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了嗎?人非圣賢,誰能完美?一字之師的事多的數不勝數,今天就依足下,將‘亂石崩云,驚濤裂岸’改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如此一來,更見氣勢!”
“啊?這千古名句,難道是因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