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政生辰那日,寧榮二府的人都齊聚為賈政祝壽。正在熱鬧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稱:“有有六宮都太監夏老爺來降旨。”賈府之人不知是何消息,趕緊止了戲文,撤去酒席,擺了香案,開啟中門,跪接圣旨。六宮都太監夏守忠乘馬而至,至檐前下馬,滿臉堆笑,走至廳上,南面而立,口內說道:“特旨:立刻宣賈政入朝,在臨敬殿陛見。”說罷,也不及吃茶,便依舊騎馬去了。賈政不知何時,只得更衣入朝。
賈母得知消息,心中惶惶不安。鴛鴦陪在賈母身邊,安慰賈母,讓賈母寬心。賈母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佇立,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紈、鳳姐、迎春姐妹和薛姨媽也皆在此處。大約過了兩個時辰,賴大等三四個管家氣喘吁吁地跑進來,說道:“奉老爺命,速請老太太帶領太太等進朝謝恩。”賈母喚了賴大進來,問道:“究竟是怎樣的情況?”賴大回報道:“小的們只在臨敬門外伺候,里頭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來還是夏太監出來道喜,說咱們家大小姐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后來老爺出來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速請老太太領著太太們去謝恩。”賈母聽了這話,方才松了一口氣,心神安定下來。
鴛鴦趕緊取出賈母的誥命服裝,替賈母換上,又替賈母梳妝。賈母得知元春受封,不免喜氣洋洋,帶著一臉的笑容。待準備完畢,賈母帶著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轎入朝。賈赦,賈珍亦換了朝服,帶領賈蓉,賈薔奉侍賈母大轎前往。鴛鴦見寧榮兩府上下里外都欣然踴躍,個個面上皆有得意之狀,言笑鼎沸不絕。
自元春晉封之后,親朋好友皆來慶賀,寧榮兩府熱鬧非凡。又有人來報信,稱賈璉和黛玉回來,明日便可到家。等到明日午間,有丫鬟來報,稱:“璉二爺和林姑娘進府了。”黛玉來至賈母屋里,賈母見到黛玉,未免又大哭了一陣。賈母問道:“你父親的身體如何?”黛玉道:“父親原是病重,但自我去后,欣慰了許多,也漸漸的好轉起來。自我來之前,已經痊愈了。”鴛鴦在旁聽見,便松了一口氣。
過了些日子,有消息傳來,稱秦鐘去了。賈母對鴛鴦道:“這蓉哥兒的媳婦和她的弟弟都是無福之人啊。”鴛鴦道:“生死由命,不是常人能料的。”賈母道:“我素日看他是個好孩子,極討人喜愛的,如今去了,也替他感到難過。你去備一些東西,替我送過去。”鴛鴦應了,取了幾十兩銀子,外又另備奠儀。
一日,鳳姐來找賈母,笑道:“老太太,有喜事啦。”賈母笑著問道:“有什么喜事,說來聽聽。”鳳姐笑道:“我聽璉二爺說,如今當今貼體萬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來父母兒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貴賤上分別的。當今自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盡孝意,因見宮里嬪妃才人等皆是入宮多年,拋離父母音容,豈有不思想之理?在兒女思想父母,是分所應當。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女兒,竟不能見,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錮,不能使其遂天倫之愿,亦大傷天和之事。故啟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準其椒房眷屬入宮請候看視。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贊當今至孝純仁,體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說椒房眷屬入宮,未免有國體儀制,母女尚不能愜懷,竟大開方便之恩,特降諭諸椒房貴戚,除二六日入宮之恩外,凡有重宇別院之家,可以駐蹕關防之外,不妨啟請內廷鸞輿入其私第,庶可略盡骨肉私情,天倫中之至性。”賈母笑道:“你說了這么多,無非就是說元春丫頭可以出宮省親不是?”鳳姐笑道:“正是正是。”賈母笑道:“既然她要回來,那咱們可得好好準備準備。她如今不同從前了,可不能怠慢。”鳳姐道:“可不是么,我聽說呀,周貴人、吳貴妃他們家都動了工,修蓋省親別院呢。”賈母道:“這類的事情,我已經不過問了。讓老爺他們辦去吧。”鳳姐笑道:“老爺們已經議定了,從東邊一帶,借著東府里花園起,轉至北邊,一共丈量準了,三里半大,可以蓋造省親別院了。圖樣也畫了出來,過幾日便開始動工了。”
待工程告竣,各類事項都準備妥當。賈赦和賈政請了賈母過去院子里,賈母扶著鴛鴦的手,走了小半個院子,笑道:“我如今是老了,走了這么一會兒便走不動了。我看這院子很好,想必娘娘也會滿意。”
正月初八,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告知賈府的人,何處更衣,何處燕坐,何處受禮,何處開宴,何處退息。又有巡察地方總理關防太監等,帶了許多小太監出來,指示賈宅人員何處退,何處跪,何處進膳,何處啟事,種種儀注不一。外面又有工部官員并五城兵備道打掃街道,攆逐閑人。鴛鴦等丫鬟們為了省親一事,忙得不可開交。她不僅要伺候賈母,還得替賈母記住相關的事宜。幾日下來,幾乎不曾睡個好覺。
到了元月十五日,鴛鴦一早便起來了。等賈母起床,伺候賈母梳洗,替賈母穿上品服,幫賈母梳妝。五鼓時分,賈母等人來至榮國府的大門外,靜心等候。等了許久,都不見有人來,鴛鴦站在一旁的角落了,覺得腿酸,心里又有些不耐煩,正在輕輕挪動著腿,便見一個太監坐著高頭大馬而來。賈母忙接入,問道:“娘娘什么時候來呢?”那太監答道:“早多著呢!未初刻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大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鳳姐聽了道:“既這么著,老太太、太太且請回房,等是時候再來也不遲。”于是鴛鴦和金釧兒等丫鬟們上前去,扶了賈母等人離去,把這里的事情交給鳳姐。
一時,上了燈。又有十來個太監拍著手跑來。其他的太監們會意,道:“來了,來了。”賈母趕緊領著賈府的女眷來到大門外面迎接。只見八個太監抬著一頂金頂金黃繡鳳版輿緩緩行來,賈母等連忙路旁跪下。又有幾個太監跑來,把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扶起。
元春下了輿,進得一處室內,更衣完畢,又出來,重新上了輿,往園子里去。在園子里游了一番,又駕車出園,來至賈母正室。元春見了賈母,欲行家禮。賈母等人忙賈母等俱跪止不迭。元春滿臉是淚,一手攙著賈母,一手攙著王夫人相對而泣。邢夫人等人上來勸解了一番,方才止住。賈母等讓元春歸坐,又逐次一一見過。
鴛鴦在屋外,指揮著府里的掌家執事媳婦和丫鬟們列隊,按著次序,在廳外給元春行禮。行禮完畢,眾婆子媳婦丫鬟們又忙忙碌碌地替主子們準備各種茶果。忙碌了許久,又聽得里面傳出話來,說娘娘賞錢。于是,眾人又在廳外謝恩。
待到丑正三刻,元春回鑾,臨行前拉著賈母和王夫人的手,緊緊不肯放開。怎奈皇家規矩嚴,不得不離開,元春忍心,掉頭上輿離去了。賈母哭得像是一個淚人一般,幾乎癱倒,鴛鴦忙扶住賈母,安慰勸解了一番。賈母擦了擦淚,扶著鴛鴦的手,出了園子,往自己的屋子去了。鴛鴦服侍賈母梳洗,讓賈母上床睡了,賈母依舊忍不住會流幾滴淚。
為了這次省親,賈府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開交。做主子的還好,做下人的則是最累的。連日來用盡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個個疲憊。而園子里各種陳設之物實在是太多,大家收拾了兩三天,方才收拾干凈。
而元春回宮后,想著那日游玩大觀園的景致,怕自己幸過之后,賈政便將其封鎖,不讓人進去騷擾。想著如此景致寥落,元春不免感慨,便命太監夏守忠到榮國府來下一道諭,命迎春、探春、惜春、黛玉、寶釵等只管在園中居住,不可禁約封錮,又命寶玉仍隨進去讀書。
賈政和王夫人接到這道諭,來賈母處回明賈母。賈母也覺得應該如此。寶玉得知這個消息,極為開心,跑來和賈母盤算,要這個,弄那個。寶玉選了怡紅院,黛玉選了瀟湘館,寶釵選蘅蕪苑,迎春住了綴錦樓,探春住了秋爽齋,惜春住了蓼風軒。因讓李紈看著姐妹們,故李紈住了稻香村。每一處添兩個老嬤嬤,四個丫頭,除各人奶娘親隨丫鬟不算外,另有專管收拾打掃的。待各事都料理得當,賈政派人來回賈母道:“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兒姐兒們好搬進去的。”待到二月二十二號那日,寶玉黛玉等人便搬進大觀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