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漢天尊心念一至,蒼天鑒內頓時發生了變化。正準備開始輪回第三世的陸塵突然覺得腦中暈眩,隨即便昏過去了。這卻是記憶被完全封住。
第三世,陸塵托生于權貴之家。其父為一朝中大員。在其父安排下,陸塵年僅十八便入朝為官。當真是年少有為,春風得意。
入朝為官不久,其父又為他安排一門門當戶對的親事。至此,他仕途得意,亦有嬌妻在堂。按說他已享盡人間之福,再無憾事。不料他卻不顧老父反對,請求外調離京為官。
上任之后,他勤于政事,體恤百姓,在當地聲望大漲。不料好景不長。他竟突患重病,臥床數月之后醫石無效,病死在榻上。
這一世輪回已了,接著他或托生于商賈之家,或托生于尋常百姓之家,又或托生于乞丐。過得三十余次輪回之后,他又托生于鳥獸蟲蛇之輩。
直至第一百世輪回,他方才重新托生于人間。這一世,他自幼父母雙亡,被迫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幸得在其八歲之時,被一道人領回山中。
僅僅月余,他便成功引氣入體,踏上道途。此后,他道行精進神速,十年之間便已臻五氣朝元之境,成就人仙之位。
在師父的指點下,他依言下山歷練紅塵,以期道行更進一步,聚得頂上三花,成就大羅金仙之位。
下山之后,他徒步而行,游歷四方。沿途所遇不平之事,或妖魔作祟,或上古妖獸作亂,他依仗師父所贈法寶一一將這些禍害百姓的妖魔及上古妖獸盡數降伏。或鎮壓于塔下,或直接斬殺。
此善舉在民間大為傳誦,令其名廣為人知。不過,正所謂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終有一日,他遇得一個大妖行兇傷人。氣憤之下,他悍然出手。
不料此大妖道行高深,法寶厲害。陸塵不敵,竟被妖所擒。就在這時,天上忽降下一道人。此道人長得慈眉善目,單手托一小葫蘆落到地上。
道人大喝一聲:“孽障,休得傷人!還不速速放了這位道友!”
那大妖又豈會這般容易依言放開陸塵。他一腳踏住陸塵,復祭出法寶。那道人大笑道:“米粒之珠,敢放光華!”
說罷,他將手上那葫蘆祭到空中。那葫蘆一到空中,旋即從中射出一物。只見那物兩頭尖尖,中間滾圓。卻是一枚小梭。
梭子雖小,卻無比尖銳。只一穿,便將那妖的法寶射了個對穿。那法寶被小梭穿過,頓時靈性盡失,撲通一聲落到地上。
那大妖見自己法寶被破,大怒。他正欲再取一樣法寶去斗那小梭。不料那小梭迅疾如風,在空中盤旋了半圈,旋即直取大妖首級。
大妖不曾料到這小梭這般迅速,一時促不及防,竟被小梭穿腦而過。千年道行,立時一朝俱成畫柄。
滅了此妖后,那道人含笑對陸塵說道:“道友無恙否?”
陸塵脫得大難,感激涕淋的打個稽首,謝道:“多謝道友施以援手,救下貧道一命。不知道友如何稱呼?”
那道人笑道:“道友何必執著于此。貧道知是道友,道友知是貧道也就是了。”
陸塵一楞,旋即笑道:“道友所言甚為精妙,貧道受教了!”
這時,那道人突然問道:“道友現今已知天地之間并無公平可言了吧?”
這道人突然的一問,令陸塵深感莫名其妙。想得半晌,他仍不明白為何這道人有此一問。于是,他只得如實回道:“不知道友何出此言?”
那道人并沒回答,只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陸塵十分茫然。突然那道人以訊雷不及掩耳之勢上前一步,抬手向陸塵頭頂一拍,大聲喝道:“道友此時不醒,更待何時!”
陸塵促不及防之下,被拍中了這一巴掌。頓時,他只感覺到無數記憶片段涌入腦海。突然出現的這些記憶令他大為驚訝。過得半晌,他方才長長吐出一口清氣。
他仿若沒看到眼前這道人一般,自言自語的嘆道:“輪回百世,歷盡世間萬般苦惱。這蒼天鑒果真不負蒼天之名。”
嘆罷,他含笑對面前那道人說道:“天尊何不以本相示人!”
那道人呵呵一笑。笑聲未落,此時哪里還有先前那道人。出現在陸塵面前的卻是一位童顏鶴發的老者。這正是蒼天寶鑒之主龍漢天尊。
見龍漢天尊顯出本相,陸塵打了個稽首,笑道:“歷經輪回百世,貧道已然明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若天地有仁,世間萬物豈不大亂。正所謂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尊,這天地最是公平。正如貧道第一世所歷。貧道雖貴為一國之主,但也會被蠻夷所殺。又如貧道第三十四世所歷。貧道雖為乞丐,但亦會偶然得寶,自此后半生衣食無憂,安享晚年。不知天尊認為對否?”
龍漢天尊呵呵笑道:“至今貧道方知為何覺得小道友十分親切。原來道友亦是來自貧道那方世界。而且還是人教祖師座下弟子,失敬失敬!”
陸塵一楞,這龍漢天尊答非所問,莫名其妙說出這番話來,實是令他不解。他好奇的問道:“貧道自幼出生于這天地之間,并不認得什么人教祖師。天尊何出此言?”
這回輪到龍漢天尊楞了一楞。隨后,他抓起陸塵右手,說道:“此處并非說話之處,待貧道帶道友出去再作詳談。”
說罷,他大袖一拂,兩人頓時消失在原地。陸塵只覺得眼前一花,只得片刻,便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先前那處石室之中。
這時,龍漢天尊疑惑的問道:“小道友既不曾認得人教祖師,為何知其所著道德經原文?”
一聽得道德經三字,陸塵忙問道:“道德經是人教祖師所著?”
“正是。”龍漢天尊如實回道:“雖然當年封神一役令闡截兩教大興,但人教祖師老子所著的道德一經卻是三界公認圣典。”
得知道德經出處,陸塵心中大喜。正欲再次追問時,不料龍漢天尊開口說道:“小道友既知人教祖師所著道德經。那貧道便不多說了。昔日貧道也曾聽人教祖師講法。亦以為這天地最是公平。不過在貧道游歷四方,歷經萬事之后,深感天地不平。”
陸塵聽得,頓時無言。他知道參悟一事,人人皆有不同。自己所悟之理,并非人人均能理解。反之,他人所悟之理,自己亦可能不解。故此,只可兩相印證,不可強求。
這時,龍漢天尊不再談論這個話題,而是勸道:“小道友既已歷經百世輪回,想必感悟頗多。不如及早參悟一番。”
“正有此意。不過卻是怠慢天尊了。”陸塵打了個稽首,向龍漢天尊歉意一笑。他本想細問有關人教祖師事宜,只是見這龍漢天尊無心于此,而自己又不便強求于他。他只得暫時放棄,欲等到自己參悟結束后再尋機詳詢。
直到龍漢天尊朝他微微一笑,陸塵這才開始閉目參悟起來。這百世輪回,確實令他感悟頗多。即便那僅是區區幻象,他同樣感到自己仿佛真的在紅塵之中輪回了百世一般。
他這一參悟便是一月有余。在這月余期間,他悟得越多,石室之內的五行之氣愈發濃郁。在其參悟十余日之后,石室內的五行之氣漸漸開始匯聚在他頭頂。
又過得數日,那團五行之氣便凝成一朵慶云。這時,越來越多的五行之氣涌入石室。不消多時,室內已充斥著肉眼可見的五行之氣。隨著時間流逝,這些五行之氣涇渭分明的依著五行相生盤旋于陸塵頭頂那多慶云周圍。
在第三十一日,那朵慶云之上漸漸凝出了一朵隱隱若顯,仿若虛幻的斗大金花。
在余下的日子里,那朵忽隱忽現的斗大金花逐漸清晰可見。眼見得那朵斗大金花只消片刻便可完全成型,陸塵也可立時邁入地仙之境。不料那朵金花突然快速的消散,只得片刻,便又如先前一般忽隱忽現。
龍漢天尊見狀大奇。先前他見陸塵已至五氣朝元,又繼續向地仙之境前行已是驚訝不已。據他所知,凡人一朝悟道,立地成仙雖有,卻無人像陸塵一般,臻至五氣朝元之后又能立即沖擊地仙之境。到得后來,眼見快要成型的頂上金花居然消散掉了。這等奇景著實令他十分不解。
過得不久,那朵金花最終還是消散在空氣中。金花消失,那朵慶云便飛快沒入陸塵的泥丸宮。
慶云沒入后不久,陸塵長長的吐了口濁氣,旋即睜開了雙目。見他參悟完畢,龍漢天尊好奇的問道:“方才貧道見道友已將近地仙之境。不消片刻便可凝得頂上金花,成就地仙之位。為何道友在那最后關頭終功虧一簣?”
陸塵登時赧然,面紅耳赤的不發一言,只低頭望著地面。過得半晌,他方才吞吞吐吐的向龍漢天尊說出了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