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的枯木森林,所有的樹木都如枯髏一般,卻靜謐得只有陰影在緩緩的移動。
也許這是屬于暗的世界,以至于既使有陽光的撫慰也仍顯凄涼。
也許這是孤寂的靈魂所在地,以至于既使有太陽的普照,也仍顯寒冷。又也許這是樹木的永久樂園,因為只有這樣樹木們才能免受人類打擾而長壽.
“林兄弟。”
枯萎的叢林里,傳來呼延麗的聲音。
魔域是一塊人跡罕至的密境,由于魔物叢生而著稱于世。
滄桑枯敗的枯木森林,只有一條小路可以盡出魔域,所以藏在枯木森林里等候的蠻南和呼延麗,第一時間就發現了軒轅林和百里寶曉的身影。
“滾出來!”卻第一時間引起百里寶曉的警覺。在軒轅林的示意下,她才隱忍著沒有使用劍氣攻擊。
“林兄弟!”
呼延麗和蠻南風塵仆仆地從枯木森林里現出身來,并來到軒轅林的身前。但看到軒轅林的身旁跟隨著一個相貌妖美的可愛丫頭,遂忍不住問道,“她是誰?”
“哼,就憑你們也配和尊者稱兄道弟,不知死活。”
百里寶曉冷冷地看了一眼呼延麗,最終把眼光停留在蠻南的身上一會,才緩緩移開。
“她果然沒有食言。”軒轅林暗自忖道,但考慮到怕露出馬腳,所以他向呼延麗暗施一個眼色,示意她不要問太多問題。
“我就是誅心劍圣,百里寶曉!”
百里寶曉毫不保留的自我介紹,將呼延麗嚇了一跳,在對方冷厲眼神的逼視下,她步步倒退。并且阻擋的蠻南的身前,“你是王庭派來的,我不會讓你殺蠻南的。”
呼延麗表現得很緊張,同時瞪視著軒轅林。她萬萬沒想到,軒轅林會首先背叛蠻南,將把殺手帶到這里。
“別緊張,她已經答應了我,不會殺蠻南。”
軒轅林為了強調自己的意思,想讓二人放松,所以接著證實道,“如果她要殺蠻南,你們現在已經死了。”
呼延麗聽了軒轅林的話,稍微放松的同時心思急轉,“如果再加上一個誅心劍圣的幫助,蠻南闖過魔域密境,有了五成的把握。”
俗話說,女人可以識破另一個女人的心機,這句話果然不假。百里寶曉緊緊盯著呼延麗一瞬間變化不定的臉色,她的眼睛里射出兩道冷光,“你若想我會幫你們闖魔域,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百里寶曉說到這里,頓了一頓,中途看了旁邊的軒轅林一眼,然后接著說道,“魔域之中,普通的魔物并不可怕,但是在靠近密境的最深處,有一個上古魔魂鎮守在那里,不容任何人通過。”
“蠻氏王朝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把蠻氏祖王的囚禁之所說成是是他的隱居之地,哼、如果你們相信能闖過魔域,那么死都不會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百里寶曉的話讓蠻南和呼延麗臉色慘白,她所說的這些話雖然離奇,但誅心劍圣的身份又增加了她話里的可信度,話出必有因,堂堂的劍圣強者是絕對不會信口雌黃的。
“尊者,如果你認為可以戰勝這個上古魔魂,那就大錯特錯了。據我所知,魔域是一個仙人所設的囚牢,是專門針對修煉魔道、大肆殺戮生靈的劍尊所設。當年的蠻氏祖王有沒有突破仙人之境、還是死在了里面,這個沒有人知道。三千年的時間,可以發生許多事情。”
百里寶曉對軒轅林所說的一番話,等于是揭穿了呼延麗和蠻南的謊言,而軒轅林也終于知道,呼延麗說服自己護送他們到達魔域的目的,恐怕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單純。
“蠻南,她說的一切可是真的?”
軒轅林目沉如水,他緊盯蠻南的一雙虎目,詢問事實的真相。
軒轅林不相信呼延麗,更不相信誅心劍圣百里寶曉,他只相信蠻南,因為在軒轅林的眼里,把他當作了真正的朋友。
蠻南眼神中所流露出來的愧疚,讓軒轅林感到了無比的失望。“或許自己犯了一個大忌,永遠不可以相信‘朋友’這兩個字眼。”
而就在軒轅林表現出失望,蠻南正要把所有的事情真相說出口的時候,他突然感到手中一緊,呼延麗死死的抓住他的手,通過手掌間傳來的溫度,他仿佛看見了呼延麗心中所包含的失望和悲傷。
“不!林,她在騙你。”
“祖王沒有死,而要想穿過魔域,見到祖王,我需要你的幫助!”
蠻南的態度忽然轉變,在他看向軒轅林的一雙眸子里,流露出來的全是懇求之色,和一些被掩蓋的虛假的真誠。“我們是朋友!”
或許從這個時候起,蠻南就犯了一個錯誤,永遠也不要把朋友和自己的女人相比較,那么做只會迷失自己。
而一旦被軒轅林發覺了真相,那么蠻南必定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一個欺騙朋友,侮辱了‘朋友’這兩個字的代價。
“我和你們一起去!”
誅心劍圣百里寶曉,她的外表雖然永遠停留在16歲,但百里寶曉一生閱人無數。
除了氣質獨特、兩世為人的軒轅林,讓她無法看出深淺,芳心感到震顫。
除此以外,她僅憑著察言觀色,就能看出一些人的陰謀。直覺告訴她,“軒轅林此次進入魔域,必定會毀在這二人的手中。”
事到如今,誅心劍圣百里寶曉還是不肯承認,在她心中,對軒轅林保留著一抹十分莫名的情愫。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身為堂堂的劍圣八階,她已經預感到了,軒轅林很可能并不是一個劍尊強者,劍尊強者可以飛天遁地,如果他真的是一個劍尊,恐怕早就甩下自己了。自己又哪能死皮賴臉地跟到這里。
但是半個多月來的長時間相處,還是讓她選擇,把這個疑問一直壓在了心底。
而她憑著軒轅林所給出的那些只言片語,也的確隱隱感知到了‘道’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