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率領著普魯士的外交人員回到普魯士的首都柯尼斯堡后,向首相卡爾施泰因匯報這次外交之行取得的成果后,匯報關于特黎社會提出的結盟要求,并把梁偉建議向南美擴張勢力的建議向這位首相做了說明。
卡爾施泰因是在普魯士在1806年慘敗于法國后出任普魯士首相的,他經過多年的努力改革,極大地促進了普魯士的發展,最終在第七次反法同盟中,使普魯士得到了崛起的機會,是普魯士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他聽了洪堡的匯報后,并沒有立刻同意洪堡的建議,而是暫時擱置了這一問題,畢竟現在的英國過于強大了,他在接見洪堡后,又親自找來幾名一起前往特黎進行外交談判的其他外交人員,經過詳細的了解后,但更讓其下定決心與特黎結盟的原因在于特黎那高速發展的科技實力,當從這些特黎回來的外交人員得知特黎所生產的火炮威力后,這位首相先生馬上意識到這時普魯士強大的一大助力,于是與洪堡相約一起向菲列特威廉三世陛下一起匯報這一情況。菲列特威廉三世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經過洪堡的努力勸說下,對于梁偉建議的發展方向十分感興趣,于是下令與特黎商談結盟事宜,視具體情況而定,并把這一權利下放到了卡爾施泰因首相的手中。
1832年3月底,卡爾施泰因首相一行人先抵達鋼鐵之城進行考察參觀,在鋼鐵之城經過細致的考察和參觀后,卡爾施泰因首相終于下定了與特黎結盟的決心。
1832年4月初,卡爾施泰因首相率領著洪堡等普魯士外交人員抵達特黎社會的日出之城,梁偉也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經實現。
1832年4月7日,梁偉在日出之城的大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歡迎從普魯士抵達這里的外交人員。并于當天下午,雙方在友好的氛圍中,展開了結盟談判,經過近半個月的商談,最終達成了一致,兩國同意建立全面的同盟關系。
1832年4月20日,后世稱為“同盟典范”的黎普同盟正式宣告成立。雙方締結了黎普友好條約、黎普貿易公平協議和黎普科技互助協議三個對外公開的條約,而后又簽訂了黎普軍事密約,這個條約則沒有對外公開。
雙方在條約中明確了各自的責任和權益,普魯士和特黎社會互相承認對方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勢力地區,雙方均認為一些國家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國政府,國際間應該和平地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糾紛,從而促進國際間的貿易和發展。雙方承諾在兩國的貿易中,兩國商品的貿易不在受到關稅的限制,全部成為免稅商品,兩國鼓勵互相投資和自由貿易,雙方的權益受到合法的保護。當然由于特黎社會的性質,特黎社會的貿易主體只能是國家,但由于特黎在軍事互助協議和軍事密約方面做出了讓步,所以在貿易上維持了特黎社會的貿易主體自主性,不過普魯士商人十分樂意接受這一主體貿易伙伴,畢竟能與一個強大的國家主體做生意,信譽能得到很好的保證,不用擔心受到無謂的各種商業損失。
在梁偉的堅持下,普魯士首相卡爾施泰因同意將洪堡留下來,幫助梁偉設立大學教育基地,這樣就使特黎的教育形成了完整從小學到大學最終結合到實驗和研究中心的教育體系。
普魯士政府同意派遣熟練的技術工人參與到特黎的建設中來,在建筑、醫療等各方面完善和補充特黎社會存在的不足之處。
特黎社會承諾,在今后的新技術發展方面2國可以實現技術共享,允許雙方科學家互相自由地探討和學習,并不定期舉辦科學技術發展的研討會,促進2國的科技技術水平的共同提高。
在軍事互助協議和軍事密約中,特黎社會向普魯士轉讓火炮的生產技術,并免費幫助訓練炮兵,普魯士則要支付相應的物資和機械設備作為補償。為了盡快提高普魯士的海軍力量,梁偉決定把新式艦炮的制造技術無償傳授給普魯士。并承諾在將來的軍事技術進步中,與普魯士共享軍事科技進步的成果,但這些技術不得向第三國透露。普魯士則承諾在特黎受到第三國攻擊情況下,應特黎的要求采取相應的對待策略,并堅定地支持特黎社會,同時特黎社會也向普魯士做出了同樣的軍事保證。這樣即保證了普魯士的利益,也能使特黎靈活地掌握自己的外交政策。根據梁偉的建議,普魯士把南美洲作為今后主要的發展勢力范圍,而特黎則把整個北美洲作為發展勢力范圍,雙方約定以后世建立巴拿馬運河的地點作為雙方美洲勢力的分界線。
這些協議的簽訂,使普魯士的軍事技術得到了快速地發展,為今后的在歐洲大陸牽制英國的力量奠定了基礎,使特黎社會在北美的壓力大大降低。
黎普同盟的形成,讓英國和美國人大為不滿,但目前大家還沒到撕破臉皮的時候,自然只能接受這一結果。法國人和俄國人則對此不屑一顧。
雙方在結束了聯盟談判后,發表了通報宣言,向全世界宣布特黎與普魯士的良好外交關系的開端。
1832年5月4日,就在梁偉送走了普魯士外交使團的不長時間,就接到來自太平洋沿岸的軍事情報,在太平洋沿岸設置的觀察哨發現了美國艦隊的蹤影,而令梁偉頭疼的是,偏偏這個時候,普魯士運送與特黎第一批交易物資的船隊也將抵達舊金山港口。
由于特黎社會在太平洋沿岸只設立了一個港口,已經擁有28艘戰艦的特黎海軍,就駐守在那里,雖然在艦隊數量上特黎占有優勢,但這些軍艦都是中小型艦艇,無法與美國海軍的大型戰列艦和巡洋艦相抗衡,而且新式艦炮還沒有裝備在這些軍艦上,在此情況下,梁偉只是在舊金山港口的2側設立的新式火炮的炮臺。這種炮臺同時在翡翠之城和碧水之城也設立了。由于特黎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遠遠大于美國海軍的艦炮,按照梁偉的意思原本可以把軍艦藏于港口內,依靠炮臺上的火炮攻擊美國人軍艦,而普魯士貿易船隊的到來,迫使特黎海軍必須保證他們的安全地進入舊金山港口,這樣特黎海軍就不得不出港迎戰美國的海軍艦隊。
此時的各國海軍還是以風帆為主要動力,木制帆船為主要戰艦形態,大型戰列艦和巡洋艦則以蒸汽動力和風帆混合動力為主,部分鐵甲和木制組合而成的戰艦形態出現。
此時,特黎社會的新式內燃機已經基本研制完成,開始投入生產,并在舊金山港口開始設立新式造船廠,在翡翠之城開始建立柴油加工廠,還安排技術人員在大平原南部地區開始尋找石油,以準備給內燃機提供所需的燃料。只要給梁偉足夠的時間,也許只要2年,梁偉就可以依靠新式內燃機作為動力的新式鐵甲軍艦在海上與美國人進行堂堂正正的大海戰,但美國人沒有給梁偉這個時間,打了梁偉一個措手不及。
鑒于剛剛與普魯士簽訂的條約,梁偉只得親自簽署了一個硬性命令,即無論如何也要保證普魯士的貿易船隊安全的抵達舊金山港口,特黎海軍必須無條件地執行這一決定。
特黎海軍再接到這一命令后,特黎海軍軍團長原黑鷹族酋長黑鷹不得不命令特黎海軍開出舊金山港口,掩護普魯士的貿易船隊,與美國海軍在太平洋西岸附近迎擊美國艦隊。此時,特黎海軍人數達到了3萬人,組成了第一海軍軍團,原鹽湖城的黑鷹被派往這里擔任海軍軍團長,特黎海軍在梁偉的大力支持下,發展十分迅速,訓練水平也得到了極大提高,但他們缺乏實戰經驗。
在黑鷹的命令下,猛禽率領由一艘裝備了24門蹲式火炮的驅逐艦和6艘小型戰斗艦艇,從舊金山港口向東出發迎接并保護普魯士的貿易船隊,自己則率領其他包括4艘驅逐艦17艘中小型戰斗護衛艦艇,向南航行,準備迎擊美國的軍艦。
普魯士的貿易船隊由一名叫霍亨索倫的中校率領,他的家族是普魯士最古老的家族之一,長期活躍在普魯士政壇中,并擁有巨大的政治能量。貿易船隊由8艘巨大的木帆船組成,索倫中校乘坐在旗艦上,很快這只懸掛著普魯士國旗的龐大船隊,就被猛禽率領的特黎海軍船隊發現,在雙方旗語交談后,猛禽命令特黎海軍護衛在這些貿易船隊的南側,掩護著貿易船隊向舊金山緩緩駛去。
索倫中??粗o衛在自己船隊南側的特黎海軍艦艇,臉上露出了輕蔑地笑容,站在他身邊的大副少校霍華特奇怪地問道:“船長,你在笑什么?”
“這些特黎人還是很落后,你看他們的艦艇,都是些小艦艇,就這也派出來保護我們,我很擔心他們能否承受大一點的風浪!”說著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霍華特少校沒有笑,因為他知道普魯士的海軍并不比特黎海軍強到哪里去,長期的陸軍優先,使普魯士的海軍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在歐洲強國眼中,普魯士海軍是他們的笑柄。而費列特威廉一世更是提出了普魯士不需要海軍的口號。在首相卡爾施泰因的堅持下,這一情況才得以改善,但目前普魯士的海軍真還沒有被英美等海上強國放在眼里。
1832年6月1日,這只船隊在猛禽率領的特黎海軍保護下,順利地進入了舊金山港口,猛禽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后,補充了淡水和食物后,開始向南進發,準備去接應黑鷹率領的特黎海軍艦艇撤回到這里,依靠岸炮的威力來保護還比較弱小的特黎海軍。
而此時,后世稱為特黎海軍的處女戰的海戰拉開了序幕,特黎與美國的海軍在舊金山港口以南大約300海里的海面上不期而遇,雙方擺開了各自陣型,開始尋找進攻的機會。
雙方參戰的艦船數量相差不大,特黎海軍一共有21艘艦艇,美國方面只有17艘艦艇,但美國海軍的艦艇有2艘戰列艦華盛頓號和弗吉尼亞號和2艘巡洋艦密西西比號和波斯頓號,這四艘大型軍艦,都是蒸汽和風帆的混合動力,速度比風帆的木制船只要快了許多。還有6艘驅逐艦,7艘小型護衛艦,戰列艦裝備火跑120多門,巡洋艦裝備火炮96門,即使是驅逐艦也裝備有36門火炮,從火力上來看,特黎海軍處于絕對的下風。
黑鷹所坐的旗艦最大,也只裝備了32門火炮的驅逐艦,名叫白狼號,其他三艘驅逐艦都只裝備了24門火炮,分別是灰狼號、野狼號和黑狼號。猛禽乘坐的驅逐艦名叫猛狼號。剩下的小型戰斗艦只裝備了10幾門火炮,特黎海軍在黑鷹的指揮下,在列好迎戰隊形后,黑鷹通過望遠鏡觀察了一會兒,下令不要與對方強攻,采用游走策略與對方周旋,畢竟實力相差有些懸殊。
美國海軍中將阿爾貝.諾肯則在華盛頓號的艦首,觀察了下特黎海軍的情況后,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命令美國海軍全速接敵,消滅對方。
在碧水之城,美國海軍沒有占到任何便宜,被設置在那里岸炮擊退,阿爾貝.諾肯中將最擔心對方的軍艦藏在軍港里,然后依靠岸炮的射程來防御美國海軍的進攻。卻沒料到對方的海軍居然敢出來在海上與自己決戰,讓他心中暗暗高興。他觀察了對方的火力后,更是放心,率先發起了進攻。特黎海軍的處女戰終于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