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高原戰役之后,梁偉在得到這次會戰的消息后,對于這場戰事的勝利,梁偉沒有任何的喜悅之情,近15000名精銳的印第安戰士死在了自己的同族兄弟的手中,讓梁偉真不知道該如何慶祝這次勝利,不過也更加堅定了梁偉統一北美大陸各印第安部落的決心,只有統一的印第安部族才不會再發生這種自相殘殺的慘劇,這次會戰的慘烈遠遠超出了虎子的預期,由于傷亡慘重,虎子不得不停下了西進的腳步,開始了西進戰士的休整。
1820年4月8日,梁偉在安排好鹽湖城的建設計劃后,親自率領10000名戰士趕到了阿帕奇族的營地,這里已經歸附了特黎族,被虎子取名為夕陽山谷,白虎被任命為夕陽山谷的酋長,風影擔任這里的祭師。白虎卻強烈要求加入戰士團,并帶領著自己剩余的1000名戰士加入到了特黎戰士的行列,顯然白虎被特黎戰士的強悍戰力所吸引。最后梁偉不得不把野牛留在了夕陽山谷擔任酋長,野牛卻在見識了梁偉那神奇的踏浪后,根本不想去管理部族,跟著梁偉四處征戰成了他最大的愿望,無奈之下只好先讓風影兼職擔任,這也成為了后來的印第安帝國軍政分開的標志。在梁偉的帶領下,在血色高原之戰的地方樹立起了一座紀念碑,取名為戰士之魂,紀念這次犧牲的印第安各部落的戰士,梁偉親自在這里舉辦了盛大儀式,在此處火化了所有印第安戰士的遺體后,收取了骨灰,安排1000名戰士護送到神廟去接受神的葬禮,讓他們都能成為神的戰士,在天堂里保衛神的尊嚴。
在安排好夕陽山谷的建設和護衛后,梁偉才率領著12000名戰士向西繼續挺進,穿越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山嶺中間的狹長山谷,在1920年4月15日到達了后世被印第安人成為黃金之城的河谷內,這里是梁偉第一次挖掘黃金的地方,沿途的7個大小部落被集中在這里安家,包括那位用金馬換野馬的西卡族的酋長巨鹿所統領的部落,梁偉并沒有把黃金之城設立在舊金山的位置,因為梁偉知道,自己必將成為英美的敵人,由于印第安人落后的工業,根本不可能與英美2個國家的海軍抗衡,沒有強大海軍的后盾去建設港口,在以后的戰爭中會得不償失。所以才在距離舊金山以西近30公里遠的地方設立了黃金之城,這里地處后世薩克拉門托河(后被梁偉命名為金山河)與美利堅河(后被梁偉命名為特黎河)的交會處,位于內華達山脈的東側,喀斯喀特山嶺的南段,海岸山嶺的東側。呈三山夾兩河的地勢,是后世美國西海岸通向大高原的門戶。
為了提高采金量,梁偉從各山谷營地抽調了近5萬名特黎族人遷徙到了此處,加上歸附的7個部落,加上梁偉的所帶領的的12000名戰士,黃金之城的人口突破的10萬人,這在當時的美國也是十分罕見的,在梁偉的安排指揮下,采用分篩法和沉淀法在2條河流中開始安排族人開采黃金,沿著太平洋西岸的耕地也被開墾了出來,原本擅長捕魚的特黎族人也開始在海里捕魚,一棟棟木屋飛快的矗立起來,由于這里靠近內華達山脈。木材資源十分豐富。河谷外圍地勢險要,谷內地勢平坦,氣候宜人,降水豐沛也是很好的農業種植區。
在黃金之城的西側,緊靠內華達山脈和海岸山嶺的連接處設立了黃金之城的西部防御要塞,這里即可以防御從西海岸進攻的敵人也可以防御墨西哥高原上來的敵人,是黃金之城最重要的防御要塞,敵人要想進攻黃金之城就必須先攻破這座要塞,要塞所處的位置易守難攻,在黃金之城河谷的東側,狹長的山谷是天然的防御屏障,這個位置的選擇讓梁偉心中十分得意。
為了保證這里的安全,梁偉又親自挑選了1萬名戰士作為這里的護衛者,并由鱷魚和布谷鳥指揮訓練和防衛工作,這里將是特黎族最大的財富源泉,絕對不容有任何閃失。
對于新歸附的部落,梁偉采取了一視同仁的政策,從英國人那里交易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這些新的營地中來,豐富的生活和生產物資使這些新歸附的部落感受到作為特黎人富裕的生活,極大了增加了他們對特黎族的認同感。
梁偉從特黎族中優先選派經驗豐富的建筑工人和采礦工人來到各個新歸附的營地內,幫助他們建設房屋和開采礦產,在鹽湖營地的落基山脈中先后發現了銅礦和鉛礦,這將對以后特黎部落的火槍子彈的生產能完全實現自己供應。
黃金之城的設立是印第安人富裕安康的一個里程碑,由于當時的印第安各部落都處于原始社會,所得財物均由內部事務管理團實行平均分配,印第安人雖然得不到黃金,但用黃金交易來的各種物品,極大的滿足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和生產需要。梁偉也實現了用金色的山川讓印第安人富裕安康的預言。
梁偉親自任命飛鳥擔任黃金之城的酋長,讓白雪接替了飛鳥卸下的日出山谷的酋長職位,由于飛鳥深知黃金對印第安人的重要性,所以必然會重視黃金的開采和黃金之城的保衛工作。
黃金之城從此把4月15日設立為建城日,成為后世印第安人的一個重要節日,黃金之城的建立為印第安人稱霸北美提供了豐足的物質基礎,后世的印第安史學家都對此充分的予以肯定。沒有黃金之城就沒有后世強大的印第安帝國。
在梁偉和虎子忙于西進和南征的時候的這段時間內,由野狼率領的8000名特黎戰士,沿著密蘇里河和落基山向北挺進,一路上,凱歌高奏,順利抵達了預計的哥倫比亞河中部支流的上游區域,實現了梁偉的戰略目標。沿途設置了高山、綠樹和清水三個聚居營地,聚集了歸附麾下的近15萬特黎族人,從中挑選了12000名戰士組成預備戰士團作為這3個山谷的守衛,安排了3個營地的酋長、內部事務管理團和長老團。
野狼的運氣很不錯,并沒用遇到太大的抵抗,只是在與阿爾貢金族的作戰中遇到了些麻煩,但阿爾貢金人缺乏阿帕奇族那樣的勇猛精神,所以被野狼輕松的擊潰,最終歸入了特黎的麾下。
至此,特黎族通過近5個月的征戰掌控了大高原的西部大部和整個南部,新設立了8個聚居營地,并建設了簡易的公路把這8個聚居地串聯在了一起,在其治下的特黎族人達到了近50萬人,成為了印第安部落中最大的勢力。
在黃金的大量開采和布魯克斯條約的幫助下,兵源極大豐富的梁偉迅速的把戰士團擴張到了50000人,預備戰士團30000人,全部配備了火槍和馬刀,手斧。按照梁偉的安排開始了訓練,準備在3個月后,發動更大規模的高原統一戰爭。
在經過三個多月的休整和訓練后,在1820年8月1日,規模浩大的大高原統一征戰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這次梁偉仍然采用了3路并進的策略,一路梁偉親自率領野牛隨同帶領這15000名特黎戰士沿著喀斯喀特山嶺的東側向北挺進,一路由虎子和白虎率領20000名特黎戰士沿著斯內克河流域向北挺進,另一路由野狼率領15000名沿著哥倫比亞河的中部支流向西北挺進。并約定在高原中北部的哥倫比亞河3條支流的交匯處匯合,然后發動最后的戰役,一舉統一整個大高原。30000預備戰士團的士兵被安排在各個山谷營地作為守衛并進行軍事訓練,以補充今后戰爭中的士兵損失。
在梁偉發動大高原統一戰爭之后,特黎族勝利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大高原,不斷有新的印第安部落歸附于特黎族的麾下,但也有反對者,在大高原上阿塔巴斯族、伊洛族、易洛魁族3個大部落以及他們麾下所統領的近43個部落不承認梁偉神使的身份,在特黎不斷的凱旋消息傳來后,1820年7月28日由這三個部落首先倡導在哥倫比亞河的下游流域一個山谷,后世美國稱為波特蘭的地方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聯盟----印第安聯盟。印第安后世的歷史稱為第二次反特黎聯盟,第一次反特黎聯盟是由馬斯科吉族主導的部落聯盟。這個聯盟聚集了代表著印第安部落100多萬人口的46個部族,聯盟組建了由20萬印第安戰士組成的聯盟軍,經過選舉推舉阿塔巴斯族的酋長野火擔任這個部落聯盟的大酋長。選舉伊洛族的祭師青水為聯盟的大祭師,由易洛魁族的酋長野馬出任聯盟軍的總指揮,聯盟發表了印第安部落聯盟宣言,后世稱為反特黎聯盟宣言,號召大高原的各印第安部落聯合起來,反抗特黎族的入侵。
宣言全文如下:“特黎族大酋長白狼之父,假借太陽神的旨意,冒充神的使者,帶領著特黎族不斷侵害大高原上所有印第安部落的利益,屠殺我們印第安各部落的人民。我們為了揭穿白狼之父的陰謀,組建了與特黎族對抗的印第安聯盟!希望所有在高原上居住和生活的印第安部落都能團結在一起,對抗特黎族殘暴的統治,抵御他們的侵略,太陽神賦予了我們各個部落生存的自由,我們將為保衛大高原的其他印第安部落為己任,對特黎發動討伐戰爭,在大高原的生活的各個印第安部落在本聯盟成立之日起,不得加入特黎部落,不得為特黎部落提供支持,否則將被我們印第安聯盟視為敵人加以討伐。為了維護大高原的安定,我們將與特黎族勢不兩立,我們印第安聯盟將與特黎進行誓死不休的戰斗!所有大高原的印第安部落團結起來,將特黎這匹害群之馬清除出印第安人的行列,恢復我們大高原的安定和和平!”
梁偉在北進的路上知道這個宣言后,對此呲之以鼻,根本不予理睬,只是命令個北進隊伍加快了統一步伐,梁偉知道只有實力才是最有力的依據,后世的弱國無外交,就是鮮明的例子。
反特黎聯盟宣言的發表后,整個大高原被迅速地分化成了2個陣營,很多大高原仍然獨立的部落被迫不得不做出選擇,要么加入特黎族,要么加入印第安聯盟,很多部落由于內部的意見不統一而被迫分裂成了2個部落,支持特黎族的加入到了特黎族的麾下,支持印第安聯盟的加入到了聯盟中去。
由于特黎族戰士的勇猛和迅捷,很多部落在沒有得到反特黎宣言的時候,就被特黎族收入麾下,在白狼旗的指引下,3路大軍揮師急進,凱歌高奏,很多部落望風而降,終于在1820年的10月16日在預定的集結地會師,將整個大高原的南部和東部以及大部分的西部納入了特黎族的勢力范圍之內,麾下的特黎族人迅速地增加到了創紀錄的120多萬人。
由于反特黎聯盟的成立,梁偉在隊伍會師后,將原先個部落擔當防衛力量的3萬預備戰士全部調到了這個被命名為三河河谷的地區,準備應對印第安聯盟的進攻,各部落營地重新在部落營地中挑選精壯成年男子組成預備戰士團,負責個山谷營地的防衛工作。
在這次北進中,3只北進的隊伍先后建立了12個特黎營地,這樣就使特黎掌控的地區形成了20個特黎族聚居的營地,成為后世印第安帝國的基礎。
印第安聯盟成立后,聯盟軍在野馬的指揮下,由于歸附印第安聯盟的部落也增加了不少,使其下屬的印第安族人增加到了近120萬,聯盟軍達到了25萬,但由于這些部落的語言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在短時間內很難融合在一起,所以進展緩慢,給了梁偉很好的機會,使其完成了預定的戰略后,仍然有充分的時間來調動后續的預備戰士團補充進來。
1820年11月初,20萬印第安聯盟軍開始了東進,在后世被稱為高原統一會戰的主戰場三河河谷與早已準備好迎戰的特黎戰士相遇。
1821年1月8日,這場被后世稱為大高原統一會戰在三河河谷的空曠谷地中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