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雖然做不成亭長,但在黃桑峪,做個山大王,還是蠻逍遙自在的。
隊伍在一天天,不斷的壯大著,豐沛一帶的人,都被拉進隊伍,也有慕名前來相投的。
如同滾雪球似的,慢慢變得強大起來。
這些人入山,離不開呂雉的引導(dǎo),以及劉邦那些朋友的接應(yīng)。
呂雉通過輿論,精心的對劉邦進行包裝,將“斬蛇”,“祥云”的傳說,進一步神秘化。
讓劉邦的形象,在眾人的眼里,變得神秘莫測。
她組織的一群人,將后勤保障線,更加的完善精確,確保劉邦等人的軍需供應(yīng)。
并說服蕭何,將他的族人中,幾十個青年,統(tǒng)統(tǒng)送上山。
這便確保了,蕭何在大漢立國后的地位,這是呂雉很重要的籌碼。
“相公,幾個月的時間過去,此刻我們已經(jīng)萬事俱備,不如聚義吧?我已經(jīng)準備好口號,豎起大旗,討伐大秦吧!”呂雉滿懷信心,輕笑說道。
劉邦猶豫片刻,訕訕笑道:“再等等吧!不著急,現(xiàn)在這樣不是蠻好?何必要冒險呢?”
呂雉有些心涼,眾人為他奔波,他曾經(jīng)說的信誓旦旦,難道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相公,我有預(yù)感,很快便會天下大亂!今年的八月份,便是一個開始!相公,莫非要一直隱匿山間,做個名副其實的山賊麼?”呂雉語氣稍重,這樣下去,哪兒還有大漢呢?
劉邦微微皺眉,心中不喜,覺得她所作所為,有些喧賓奪主。
八月份,楚國故民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州東南)舉起了義旗。
大澤鄉(xiāng),離沛縣距離很近,跟黃桑峪的位置就更加接近。
起義原因很簡單,跟劉邦避禍的原因相同,他們被發(fā)戍漁陽,因大雨失期,在“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的絕境中,他們果斷地選擇了后者。
九百個農(nóng)民,舉著掛在竹竿上當旗子的破布片,用最快的速度,迅速占領(lǐng)了大澤鄉(xiāng)。
不僅如此,乘勝追擊,一舉拿下蘄縣縣城。
這還不算什么,接下來的時間,更是讓人吃驚,用了十天的時間,僅僅十天,便連續(xù)攻克五座縣城!
所到之處,受到廣大人民的好評,因是農(nóng)民起身,各地民眾紛紛響應(yīng)。
憋屈的太久,大伙都有一股子怨氣,這么一點星星之火,很快便足以燎原!
到攻打陳縣(今河南淮陽)時,已經(jīng)有六七百乘兵車,千余騎兵,幾萬步卒,是個很像樣的集團軍了。
因起義軍兇猛,陳縣縣令,縣尉早就聞風喪膽,還未正式交手,便倉皇而逃。
秦始皇晚年時,楚地曾秘密流傳一句口號,叫做“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說明當時楚人反秦的意識非常強烈,陳勝大軍攻下陳縣后,當?shù)氐陌傩?,紛紛出錢出力,表示大力支持!
就連孔子的后裔孔鮒也來投奔。
而這些投靠的人中,便有張耳,也就是張良。
張良得到陳勝的賞識,將他奉為上賓。
本著一股熱血,本地鄉(xiāng)親父老,都勸著陳勝自稱為王。
接連的勝利,那么輕而易舉,讓陳勝有些飄飄然,認為自己簡直就是順應(yīng)天命,救苦救難的化身。
陳縣,縣衙內(nèi)府。
陳勝單獨召見張良,背負著雙手,傲氣十足的說道:“張耳,眾位父老鄉(xiāng)親,都認為勝應(yīng)該自立為王!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張良微微搖頭,嘆息說道:“既然您主意已定,何必再來問張耳呢?”
“張耳,我以向敬重與你!很想聽聽你的想法,難道你有不同的看法麼?”陳勝微微斂眉說道。
“張耳認為您應(yīng)乘勝西進,派人分立六國后代,而不宜先稱王!”張良緩緩說道。
陳勝雖然表面,未曾說什么,但很快用行動證明,他不認同張良的話。
很快自立為王,為“張楚”。
大澤鄉(xiāng)的起義,果然使得天下大亂。
原屬六國地區(qū)的郡縣紛紛舉事,殺死當?shù)氐氖匚尽⒖h令、縣丞,響應(yīng)陳勝吳廣,并相繼自立為侯王。
各地方官員如坐針氈,神經(jīng)緊繃,生怕自個有同樣的命運。
沛縣王縣令,更是坐臥難安,躊躇滿懷。
趕緊召集僚屬們,商議該如何應(yīng)對這個嚴峻的局面。
“蕭何,曹參,你們怎么看呢?”王縣令難得虛懷若谷,擺出謙遜的姿態(tài)。
蕭何看了王縣令一眼,淡淡說道:“王大人,有何打算呢?”
王縣令干咳兩聲,干笑說道:“本官有意響應(yīng)陳勝起義,你們覺得呢?”
王縣令心中計算過,既然地方官都被犧牲,我先起義,看你們還怎么干掉我呢?
蕭何給曹參使個眼色,曹參會意的笑笑,微笑說道:“王大人,你是大秦的朝廷命官,又是外地人,如今背叛朝廷,你覺得有幾成把握,讓沛縣百姓跟你呢?”
王縣令頗為心虛,說老實話,他一點把握都沒有,沛縣稍微狠點的青年,基本都跟他保持距離。
王縣令愁得要命,嘆息說道:“你們給出個主意吧?”
蕭何露出很純粹的笑容,笑瞇瞇的說道:“大人,您不如將流亡在外的人,統(tǒng)統(tǒng)召集回來,赦免他們逃亡的罪!依靠這支力量,號召沛縣的百姓!這樣便會一呼百應(yīng),全部聽從您的調(diào)遣啦!尤其是劉邦跟呂雉,一定要召回來,您想想看啊,只要他二人回來,其他人還不跟著歸附您麼?”
王縣令想一想,還有些猶豫,皺眉說道:“怎么能找到劉邦呢?劉邦逃亡那么久,本官都沒將他抓回來!后來呂雉也跟著失蹤,連影子都找不著,怎么召回呢?”
蕭何跟曹參相視一笑,曹參故作神秘的說道:“大人,您可以讓樊噲去找啊!樊噲沒準能找著他呢!”
王縣令沉思良久,方才說道:“就依你的意思去做吧!”
樊噲這回是名正言順的進山,將蕭何跟曹參的意思,說給呂雉,劉邦聽呢。
劉邦大喜,認為時機成熟,而呂雉卻認為有些不妥,勸說道:“蕭何此計策雖然很妙,但卻低估人性,王縣令原本就是個小人,小人的話,怎么能全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