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哦,相公,稚兒幫你介紹一下,這是我最好的姐妹戚桐,我當她是親妹妹一般,以后跟我們就是一家人!”呂雉剛才有一瞬間的恍惚,差點以為是在21世紀。
當年讀大學時,新談一個男朋友,當時覺得好喜歡,一直做夢都想著,成為人家的新娘。
并且挽著自己的新郎,介紹給自己的好姐妹認識。
戚桐緩緩上前兩步,距離劉邦很近,重新福了福身子,見禮說道:“拜見姐夫!姐夫日后,可稱呼我為懿兒!”
劉邦心花怒放,眉目間神采飛揚,兩人稍稍有些眉來眼去。
劉肥是個早熟的孩子,對于劉邦跟戚桐的行為,有著本能的厭惡。
白眼一翻,拉著呂雉的手說道:“娘啊,我不喜歡她!”
呂雉回過神來,還有些茫然,怔怔說道:“你不喜歡誰啊?”
劉肥沒有絲毫猶豫,用手指著戚桐說道:“我不喜歡她!”
呂雉臉色變得難堪,這小屁孩,故意的是吧?
故意讓老娘下不了臺麼?
只好責備說道:“你這孩子,真是壞蛋!告訴娘你為何不喜歡桐姨呢?”
劉肥滿臉的厭惡,大聲說道:“她想搶走我爹!”
劉邦頓時老臉微紅,倒是戚桐,舉止自若,處之泰然。
表情更是一本正經,何來一絲的輕佻?
呂雉尷尬笑笑,雙手叉腰,怒視劉肥,喝斥說道:“胡說八道!你若再敢胡說,小心娘罰你!”
劉肥頗感委屈,正是叛逆的年紀,跺腳說道:“我沒有胡說!娘,您應該相信我的!”
戚桐的面色,終于有些變化,眼眶里,圈著兩汪淚水,來回在美眸里打轉。
衣袖掩面,難過說道:“姐姐,這話若是傳出去,懿兒哪兒還有臉見人呢?妹妹還是走吧,省得給姐姐添麻煩!”
說罷,轉身就要走。
呂雉還未說話,劉邦先沉不住氣,生怕佳人一去難再得,朗聲說道:“懿兒且慢!姐夫知道你受委屈了。俗話說,養兒不教父之過,我一定好好教訓這孩子,還你一個公道!”
戚桐停駐腳步,一個勁的抽泣,惹得劉邦一陣心疼,美人垂淚,格外妖嬈。
呂雉微微嘆息,想起小時候,同在一家孤兒院時,戚桐經常撒嬌似的,挽著她的胳膊,甜甜說道:“姐姐,你一定會保護我的對吧?”
得到肯定的答案,她就會搖晃著,滿頭的發辮,大聲歡呼說道:“耶!姐姐最棒啦!對我最好啦!”
想到這些,呂雉便不想再計較,便主動走過去,拉起戚桐的手,柔聲說道:“妹妹,你怎地還跟個孩子計較呢?”
劉邦氣沖沖的轉身,抓著劉肥,噼里啪啦一頓痛毆,打得他一陣慘呼。
呂雉很想阻止,有點心疼,怎么說相處有段時間,人心都是肉長的,還是有感情的。
劉盈跟魯元,見劉邦兇神惡煞的模樣,都跟著哇哇大哭。
呂雉不能說話,不能為劉肥求饒,因為這話要留給戚桐來說。
果然,戚桐沖過去,抓住劉邦的手,楚楚可憐的說道:“他還是個孩子,你怎么能打他呢?快停手啊!”
劉邦被她柔弱無骨,香滑的小手捉住,頓時心神蕩漾的厲害。
反手在她的手背上,略略摩擦兩下,戚桐害羞的瞄他一眼,欲語還羞,稍顯青澀的模樣,看得劉邦心跳加速。
呂雉冷眼旁觀,知道劉肥并未撒謊,便走上前去,將劉肥護在懷里,淡淡說道:“我爹他最是疼孫子,若是被他聽見,害得他老人家擔心不好!你回來找我,不是有事麼?”
呂雉不著痕跡的轉移話題,如果劉邦是聰明人,應該知道他現在還離不開呂家,做事情就得掂量點分寸。
劉邦換上一副笑臉,立刻跟戚桐保持一定距離,倉促的笑道:“稚兒,我有很重要的事情找你!懿兒,你先退下吧!”
戚桐沒有絲毫的不悅跟難堪,就像什么事都沒發生,福了福身子,脆生生的說道:“姐姐,姐夫,懿兒先回屋啦!”
呂雉安慰性的,抱抱劉肥,在他耳朵跟前,低聲說道:“兒子,娘錯怪你啦!你記得照顧好弟弟跟妹妹,先回屋吧!”
劉肥狠狠的瞪了劉邦一眼,拉起劉盈跟魯元的小手,便轉身離開。
劉邦見戚桐跟孩子們都離開,張開雙臂,微微使勁,便將鬧別扭的呂雉攬在懷里,討好的笑道:“怎么?稚兒吃醋啦?”
呂雉窩在他懷里,不答反問說道:“你快說吧,找我什么事?”
雖然古代是可以三妻四妾,但在她的心里,是很難接受的。
畢竟21世紀,都是一夫一妻制的。
更何況她更加不能接受,她最好的朋友,跟她共侍一夫,她會覺得很惡心。
提起正事,劉邦果然正經不少,正色說道:“為夫新任沛公,遇上不少的難題,知道娘子你聰慧,想讓你跟著參詳!”
“可是你新上任,萬事開頭難,不知從何處先抓起麼?”呂雉拋卻兒女情長,緩緩問道。
“不錯!稚兒認為呢?”劉邦贊許說道。
“恩!你回縣衙后,先對那些兵丁,進行全體整編!要讓他們看起來,比較像正規軍隊!然后吩咐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分頭去各鄉招募鄉勇,我們的隊伍,需要不斷壯大!”呂雉離開他的懷抱,改成牽著他的手,兩人邊散步,邊交流。
曾經的劉邦,也許是真的愛過呂雉,但這個時候的劉邦,對呂雉的愛,已經由愛轉為敬怕多些。
劉邦自命不凡,永遠接受不了呂雉,比他強的事實,但又離不開她的幫助。
這讓他逐漸有些苦惱,心中感情的天枰,越發傾向戚桐。
戚桐永遠是那么善解人意,永遠是那么溫柔款款,永遠是那么風情萬種,最主要是柔弱到需要他的保護,他感覺時時刻刻被需要著。
劉邦知道他現在,還不能要戚桐,他還得克制一段時間,他還需要一個機會,一個更好的理由。
蕭何,曹參,樊噲等人,招募來三千多人,全部都讓換上嶄新的,統一的軍裝,排列在縣衙廣場,等著劉邦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