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收復豐邑的同時,項羽的部隊也攻下了襄城(今河南睢縣),并下令坑殺所有戰俘。
項羽這小孩心里偏激,在他眼里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絕對沒有中間地帶。
并且認為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所以當初在會稽助他叔父項梁奪權時,就一口氣殺了百十個殷通的將士。
后來多次坑殺他攻下的每座城邑的普通軍民,他所經過的地方,幾乎無不遭到他的殘殺毀滅——襄城血洗之后,在攻打城陽時又一次實施大規模的屠殺。
巨鹿之戰,坑殺降卒二十萬,平定田榮反叛之后,把田榮逃逸之地的民眾殺死極多,又坑殺田榮全部降卒。
攻下外黃之后,又準備把城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坑殺,后因人陳說利害而罷手。
這種濫殺,自然播下了仇恨的種子。
劉邦克復豐邑后不久,陳勝被殺的消息得到了確認,項梁便在盱眙立楚國末代君主懷王的后裔熊心為楚王,并以其祖父的謚號為王號,仍稱懷王。
劉邦也參與了擁立,讓他覺得可笑的是,在此之前,熊心還是山野里一個放羊的娃娃。
接下來的戰役,讓劉邦出盡風頭。
參加項梁攻打亢父的戰役,曹參能征善戰,是第一個登上亢父城頭的戰將。
接著跟隨項梁與章邯主力戰于東阿,并連取陳縣、濮陽、甄城,打出一路威風。
他與項羽的第一次合作,是項梁命他們攻取城陽(今山東甄城),這次是樊噲奮勇,威猛不凡,第一個登上城墻。
項羽覺得超級沒面子,不顧劉邦的阻勸,再一次坑殺秦軍,以發泄他心中的怒氣。
在打下雍丘的時候,劉邦的軍團已有三萬人馬。
而此時呢,項梁卻在與章邯交戰中陣亡在定陶。
項羽、劉邦、呂臣遷懷王都彭城,劉邦駐軍碭郡。
楚懷王熊心羽翼稍稍豐滿,便不愿再做傀儡。
在項梁死后,他自任統帥,封項羽為長安侯,號魯公,其實說白了,這只是個掛名的空號,閑置而已,并沒有實際職務。
但卻將劉邦大肆封賞,封他為武安侯,任碭郡長,這個官職可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駐守碭郡隊伍的指揮權全在他一人。
劉邦生怕項羽因此產生妒嫉之心,就跟項羽喝酒套近乎,還愣是要“結為兄弟”,也就是拜把子。
兩人成了兄弟,也就有了生死與共,榮辱與共的意思。
雖然劉邦比項羽年長很多,按理說做人家長輩都夠了,為了大局,愣是厚著臉皮,跟人家稱兄道弟。
其實懷王熊心這么安排,確實有些私心的,有抑項揚劉之意。
他知道跋扈的項羽,一向都不曾將他放在眼里,有意讓劉邦鉗制項羽。
所以當章邯攻下邯鄲,退保巨鹿的趙王歇向反秦諸侯緊急求援時,楚懷王布署北上救趙,并反擊關中的兵力,決定出兵分兩路。
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上救趙。
而另一路由劉邦為統帥,西進攻打咸陽,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
也就是說啊,誰先進入關中,推翻秦朝,平定關中,誰就可以當秦王。
項羽那個火啊,蹭蹭的上躥下跳,拒絕安排吩咐,說是要替叔父項梁報仇雪恨,要求跟劉邦一起入關。
楚懷王自然不會答應,還刻意鼓動安排一些老臣,當眾進言,紛紛上奏項羽的劣跡斑斑。
比如項羽的手段多么殘忍,雖然作戰勇敢,卻也殘殺過重,所攻打后的地方,都是生靈涂炭,民不聊生。
而秦軍更是將他當做敵寇,拼死抵抗,而且朝西征的話,都是楚秦之戰的地方,陳勝跟項梁都在這地方遭遇失敗。
若是項羽再去的話,恐怕對形勢更加不利,老百姓本來就討厭秦的苛政暴戾,如今覺得項羽跟秦沒啥兩樣。
必然會反抗的更劇烈,對咱來說更是不利。
不如就讓劉邦去吧,劉邦以向打著仁義的旗號,對秦的百姓,還比較有風度,說不定秦的百姓,比較認可他呢。
劉邦便出任西征軍統帥,西行收編很多義軍的殘部,比如陳勝,項梁失敗后,殘留在各地的軍團,都匯集起來,準備西進關中。
而項羽被迫很郁悶的北上,去救巨鹿之圍。
劉邦很爭氣,從碭郡出發,一路上勢如破竹。
先后在城陽、成武、栗縣等地大破秦軍。
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二月進入高陽(今河南杞縣西),接下來攻克陳留。
一路上,依張良之計,避實就虛,迂回前進,八月攻入武關(今陜西丹鳳東南),直逼咸陽,關東大震。
秦朝廷亂作一團,趙高見大勢已去,便喚來自個的心腹,來到內廷,想殺掉秦二世。
“趙卿家,發生什么事?我聽一個小婢女說,有人要造反,就快打到咸陽,是真的麼?”胡亥尚不知老高存有歹念,還一心以為他是忠臣。
一直以來沒人敢跟他說實話,昨晚剛臨幸的一個婢女,居然哭著向他說了一番話,然后便咬舌自盡。
這讓胡亥心有余悸,多少有些震撼,此刻見到趙高,方才有此一問。
趙高嘴角泛起冷笑,淡淡說道:“陛下,您知道的太晚,像您這樣的糊涂蛋,真是早就該死的!”
“大膽,趙高,你這是跟朕說話麼?”趙高甩開袖子,怒聲譴責。
趙高使個眼色,幾個心腹便陰笑著,慢慢靠近胡亥。
胡亥就算是傻子,此刻也看出不妥,驚慌說道:“趙高,你要作甚?寡人不需要你們伺候,都給寡人退下吧!”
“哈哈!真是好笑啊!你以為還有人肯伺候你麼?”趙高一身令下,幾個心腹便輕而易舉的,拿下趙高的人頭。
胡亥雙目圓睜,死不瞑目,仿佛在說,趙高啊,我待你不薄,你為何要恩將仇報?
只可惜他再也沒有機會說出口,便就這樣含恨九泉。
趙高殺死胡亥后,便讓人拿著他的人頭,向劉邦求和,提出“分王關中”的想法,被劉邦嚴辭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