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抱歉,前面又斷更了兩天,廢話都不說了,一定會盡快補回虧空的!)
丁冬的這個超越,看似簡單,其實在內行人眼中,卻更見功底!
現在還在通過直播收看比賽的觀眾,都是B1大賽的忠實粉絲,就算是自身的駕駛水平不行,但是經過多年的觀賽歷練,眼力還是有一些的,就算是不明所以,也能夠看出來丁冬這個發生在大家眼前的超越的精彩之處。
陶爍和戴維,對賽車都是內行,是只看賽車的運行情況,就能夠猜測出駕駛者的技術運用的高手,看到這個超車,眼睛都是一亮。
戴瑋拍手感嘆道,“漂亮啊!這個超車做得漂亮!時機把握與技術運用都有可觀之處!”
陶爍也呵呵笑道,“我剛才還說,比賽過程已經進入到平順期,不會有太大的波瀾,看點只有賽間加油呢,充滿未知的B1大賽就給了我一個響亮的耳光,用一個漂亮的超車,打破了我的斷言!”
戴瑋沒有接口陶爍的自嘲,他的關注點還是放在比賽上,向關注普及著賽車基礎知識,“開過車的人都知道,車輛低速運行的時候,加油提速是比較好控制的,超車也比較容易完成;但是隨著車速的提升,對賽車的控制的難度系數,是成倍地增長的,現在比賽中的賽車,時速都是在250公里以上。
“普通的駕駛者,車速達到100公里,感覺還不太明顯,車速達到150公里,腎上腺素的分泌,就會比平時高出三倍,刺激神經緊繃,人就進入到興奮狀態,但是這種興奮狀態,是很難持久的,普通人能夠保持十分鐘,就要精疲力竭了!
“而專業的賽車手,經過專業的訓練,車速達到250公里,頭腦還能夠保持相對的冷靜,腎上腺素的分泌值,也能夠保持在一個相對低的階段;而就算是進入到興奮狀態,持續的時間,也會比普通人長,頂尖的高手,甚至能夠把這種興奮狀態,保持長達1個小時!
“所以,對職業賽車手來說,發揮狀態的最佳時機,都是在比賽的最后階段——這也是一般的比賽,競爭最激烈的階段,都發生在比賽的最后階段的原因,因為這個時候參賽車手都很興奮,狀態最好,發揮的自然也最出色!
“我這樣說,大家能夠知道,比賽的這個階段,參賽車手就算是狀態已經磨合好了,也不會貿然發揮,而是要把最好的狀態,用在最緊要的關頭!所以我們才說,接下來這段時間的正常比賽,不會有太大的波瀾發生,精彩只存在于賽間加油的過程中。
“剛才發生在我們眼前的這次超越,看似平常,實際上時機的把握非常好,超車的參賽車手,是看出了被超車的參賽車手,有減速停車,進行賽間加油的意思,在賽車首尾相連的情況下,前面賽車的車速,對后面的賽車是有直接影響的,超車的那位參賽車手,應該是不想要受到前面車手的減速影響,才選擇的超車。
“如果超車的那位參賽車手,超車時機選擇得再晚一點,就要被迫跟著被超車的那名參賽車手一起先減速,在進行超車了,這樣會直接影響到他的比賽狀態,打亂自己的比賽節奏!”
戴瑋正針對剛才的超車進行詳細的分析,陶爍忽然“哇哦”了一聲,戴瑋抬眼超車直播畫面看去,正好看到正被他分析的那個,已經連續超車的參賽車手,在眾目睽睽之下,繼續自己的超車表演,短時間內,進行了第三次超車。
這次超車,和之前那次不同,剛才的那次超車,正向戴瑋分析的那樣,被超車的那位參賽車手,正打算停車加油,丁冬不超車,就會受到干擾,這次超車,被超的那位參賽車手,卻沒有這么早就進行賽間加油的意思,丁冬的超越進行得很不容易,也完全沒有剛才的干凈利落。
比賽直播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算是跟丁冬耗上了,已經連續幾分鐘,把鏡頭對準丁冬的66號賽車了,所以這連續兩次的超車,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一次的超車,丁冬仍然選擇的是外道超越,因為被超的那位參賽車手,沒有絲毫減速讓行的意思,反倒是被丁冬的超車意圖激怒,和丁冬杠上,跟丁冬展開了速度的比拼。
這場比賽所用的迪拜-薩那賽道,是一條雙向雙車道的公路,雖然公路大部分是直線,就是由彎角,彎度也很大,有利于參賽車手持續加速,但是在車速已經在260公里每小時的情況下,想要繼續提升,也不是那么容易。
比賽進行期間,迪拜-薩那公里是全程封閉的,參賽車輛可以隨意選擇在兩條車道中的任意一條上行駛,但是第一發車批次第一陣容的車手,水平都是達到職業級別的,自然會選擇最有利于比賽的行駛路線,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公路的內側行駛——在賽道基本呈直線的情況下,盡管選擇內側與外側的差別并不大,但是在分秒必爭的賽車比賽中,一丁點的差距,就可能導致比賽結果的截然不同!
所以在直播畫面中,第一陣容中剩下的45輛比賽用車,是頭尾相連,呈一條直線的。
丁冬再有完成兩次超越之后,現在的排名次序是45位,還是在第一陣容的末尾,所以他超車的選擇,只能是外道。
丁冬把賽車開到外道之后,前面是一片空曠,加油可以肆意施加,車速的提升沒有太多的顧忌——想要和他一爭高下的那為被超車手,卻不能像丁冬這樣,隨便加油提速,因為他的前面,還要其他賽車,速度是好加,就怕一頭頂在人家屁股上!
丁冬在發車階段的追尾,因為大家速度都沒有提升起來,所以車輛受損情況不大,在這個大家的平時時速都保持在250公里以上的時候,要是發生了追尾時間,唯一的結果,就是車毀人傷,中途退賽——甚至是車毀人亡!
在這種情況下,被丁冬超越的那位車手,就算是咽不下這口氣,也只能咬牙強忍,看著前面的賽車,保持著安全的距離,然后眼睜睜地看著,原本是落后,然后是并駕齊驅的丁冬,車速仍然在一點一點的提升,最終超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