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弼,我一連想了幾日,覺得就這樣冒然進軍江夏,實為不妥。”陸遜把孫翊叫到了自己家中,來到了一副巨大的江東地圖面前,正容道。
孫翊瞥了陸遜一眼。
陸遜慢慢的道:“江夏黃祖實力很強,江東若想一舉奪下江夏,必要傾巢而出,然而……”他嘆了口氣,皺著眉頭道:“淮南袁術被曹、劉擊潰之后,殘余勢力已然投靠到廬江劉勛帳下,若我所料不差,此時劉勛帳下兵員恐超五萬!”
孫翊瞇著眼睛道:“你的是說……若大舉進軍江夏,廬江劉勛會背后偷襲?”
陸遜不疾不徐的道:“劉勛接手了袁術殘部,兵力大增不假,可要知道,袁術在淮南倒行逆施,連年顆粒無收,導致廬江出現了糧草斷缺的情況。恰巧我江東糧草富足,又瀕臨秋收之際,若出兵江夏,我敢斷言,劉勛必襲我后方!”
“此言有理。”
孫翊沉吟半晌,忍不住點頭,戰場之上本就應該未慮勝、先慮敗。
陸遜道:“現今中原已然混戰,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西有馬騰,東有劉備,南有張繡,北邊更有袁紹虎視眈眈,所以就目前天下格局來說,江東安穩,而廬江則是后方的唯一隱患。”
孫翊皺起眉頭,忍不住起身,背著手在屋中踱步,喃喃道:“可那劉勛現在兵強馬壯,即便攻下,我江東銳氣也蕩然不在,再難有大破黃祖的機會。”
陸遜道:“叔弼,我近日苦思冥想,心有一計,你看可成否。”
孫翊眼睛一亮:“說來聽聽。”
陸遜慢悠悠的道:“廬江一地糧草,斷然無法供應五萬大軍,劉勛必然要設法解決,江夏他惹不起,江東他更不敢惹,只能把目標放在豫章郡!”
頓了一下,陸遜繼續道:“豫章太守華歆乃一代文士,必不敢拒絕。豫章一地所得糧草,盡皆囤積在海昏、上繚等地,然而海昏、上繚乃是猛將太史慈所領,必不會向劉勛屈服……”
話說到這里,孫翊忽然露出了幾分古怪的表情。
這計策……
好像跟史書上記載如出一轍!
史書上所言,劉勛為了挽救糧草危機,派堂弟劉偕向豫章太守華歆借糧。
正值華歆也缺糧,只好派人領著劉偕到海昏、上繚,向太史慈告借三萬斛。然而劉偕去了一個多月,才借得兩千斛,于是報告劉勛,并讓劉勛領兵前來攻襲。
這時的劉勛兵強馬壯,孫策欲一舉消滅,便趁此機會寫信告之,說是可以共同出兵,進軍上繚。
劉勛果然中計,出兵攻取上繚,他率軍經過彭澤,來到海昏等地,卻發現太史慈已是堅壁清野,留下一座空城!
由此可見,這劉勛就是天下第一號大草包!
且不說孫策的書信有幾分可信度,那太史慈乃孫策部下,孫策豈能伙同他打自己的人?
接下來的結果則不言而喻,在劉勛出兵后,孫策派孫賁、孫輔率領人馬駐在彭澤,攔擊劉勛。其本人則與周瑜率兵兩萬繞襲劉勛的大本營皖城,一舉攻破,俘虜三萬多人。
輕而易舉奪得廬江郡,更傳下了一段曠古佳話,兄弟連理,納娶大小喬姐妹。
“不行,大小喬是我的!”
孫翊冷不丁的低吼一聲,頓時嚇了陸遜一跳,怔怔的道:“叔弼,你怎么了?”
回過神的孫翊老臉一紅,大笑掩飾,然后擺擺手道:“伯言此計甚好,我這就去找大哥相商。”
……
……
“什么?攻打上繚?老三,你這是在說笑嗎?”
一開始孫權聽到什么后方威脅論的時候,還覺得孫翊有點見識,可是后來越聽越離譜,竟然說伙同劉勛攻打上繚,你腦子發懵了嗎?
難道不知道上繚、海昏等地是柴桑后方的糧草基地?是我前方大軍的保障?
孫翊完全沒有理會孫權的嘲諷,而是一本正經的望著孫策。
孫策面色深沉,眼角微微一抖,瞥了孫翊一眼,肅容說道:“你的意思是……圍攻上繚是假,偷襲皖城是真?”
孫翊馬上一拱手,馬屁送上:“大哥英明!”
孫權頓時也反應過來,看向孫翊的目光有點變化,不過他到底是一代梟雄,臉色轉變的非常快,馬上就笑道:“大哥此計甚妙!劉勛擁兵自重,乃我江東隱患,若他分兵進攻上繚,則我軍可背后突襲,先下手為強,占領廬江,以絕后患!”
明明是孫翊的想法,硬是被孫權說成了孫策的計策,很顯然在馬屁功夫方面,老二比老三更勝一籌。
孫翊雖心中不愿,也全無辦法。
孫策神色略顯激動,棱角分明的臉上露出了幾分笑意:“當日在袁術帳下效力,我就看出那劉勛乃一莽夫,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呵呵,我只需書信一封,假敘舊情,勸攻上繚,劉勛匹夫必然上當!”
孫權也興奮地補充一句:“正該如此!可提前告知太史慈,讓其早日轉移糧草,來一個堅壁清野。就在那劉勛氣的吐血時,派柴桑的周公瑾率兵向東,我大軍則西取皖城,如此兩路出擊,廬江唾手可得!”
孫策一擺手,笑瞇瞇的道:“劉勛御下無能,袁術殘部更是酒囊飯袋。只要那劉勛離開皖城一步,呵呵,我大軍所至,各縣各城必望風而降。”
孫權馬上恭維:“那是,那是!大哥虎威,放眼天下,又熟人可擋?”
孫策嘴角微微一翹。
孫翊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大哥孫策雖然勇猛難擋,但是玩起心眼,一百個他也不是孫權的對手,嘆了口氣,說道:“等攻陷了廬江郡,可就地收割稻麥,然后再西進江夏。豫章華歆軟弱無能,我大軍可一舉奪之,如此我江東則有廬江、豫章、丹陽、吳郡和會稽吳郡,大業可成。”
孫權乜了孫翊一眼,淡淡的道:“這些道理,為兄與大哥自然知曉。你雖然提出了一個進攻上繚的荒唐想法,不過好在大哥英明,馬上順勢設妙計,也算是立功一件了。”
孫翊心中隱隱的泛著惡心。
孫策眼角的余光卻是一直在注視著孫翊的表情變化,流露出了一抹不宜被人察覺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