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附近閑游了幾日,估摸著小蝶在家里也快樂地陪伴家人一段時日,也算小解了思鄉之苦、思親之切,便讓池建一路輕車簡從地帶著我們回到她的老家。
清晨,一輪紅彤彤的臉蛋悄悄地綴在一排排繁華綠樹間,給恬靜的林蔭道添上了一抹明麗的色彩,小鳥斜斜地掠過低垂的枝條,引起樹身輕微地顫動,濕潤的空氣中帶著星星點點的青草味兒與淡然的芬芳,輕輕一嗅頓覺神清氣爽,靜默深幽的青山被層層輕煙薄霧氤氳籠罩,帶了幾分神秘而清遠的氣息。
穿過遍地碧草野花的林道,拐過幾條狹長的巷子,直驅延伸的石板路,一陣七拐八彎,蜿蜒曲折,終于到了小蝶的老家。
此刻小蝶正在籬笆前的一口深井邊汲水,粗長的井繩緩緩放下,猛地一扣木桶,一會兒便灌滿了水,麻利地往上搖,片刻便打上清冽的水來。剛放下水桶,用手背擦了把額前細密的汗水,抬頭便瞥見我們一行人歡快地下了馬車。她驚喜地看著我們,歡快地喊道:“你們可來看我了!”短短的一句話卻蘊含著千絲萬縷的情意。
我提了裙邊快步走到她跟前,自然地握住她的手,盈盈一笑:“最近可好?”千言萬語盡化作一句平和的問話。
“好。托了妹妹的福,讓我早日與家人團聚。”說著反手握住我的柔痍,開懷一笑。
“甚好。如果想報答我的話,今兒就帶我們四處走走,領略下別處的好風光。”我平和地說道,語調明快生動,好似鳥兒嚦嚦婉轉。
“那是自然的。”她指著遠處的巍峨群山,眉眼含笑道,“這里山明水秀,確實好地方,只是清苦了些。我把水抬回去,跟爹娘交代一聲就帶你們去逛逛,保證你們大飽眼福,終生難忘。”
她有意無意地瞥了下池建,始終沒注意我身后的懷遠。
“那看今兒我可帶了貴人過來,你不瞧瞧?”我折身露出身后傻笑的懷遠,朝他招了招手,他便屁顛屁顛地奔過來了。
小蝶一見他,臉色一變,煞白如紙,抖著手指著他,顫顫地問道:“他......他怎么,不是沒了嗎?”一副驚魂未定的神色,活見鬼的架勢。
我忽然想起他是王慎的同胞兄弟,沒想到相處久了竟然忘了這茬,難怪她臉色大變,與我當初見到他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心下暗忖,這事還是先不要告訴她,不然她可能會情緒不定,對大家都不好。
我心生愧疚,柔聲安慰道:“姐姐別怕,此人非彼人,不用擔心。一切皆是浮云,眨眼散去。”又拉過他,捏了捏他紅潤的臉蛋,“他叫懷遠,有些神志不清,不過很有趣的。她是小蝶。小蝶。”
我分別介紹了對方,反復糾正懷遠略顯生澀的發音,見小蝶稍微斂去了些許不安,撫著胸口,帶著幾分疑慮打量著眼前一身銀白素衣的少年。
“恩,是我多慮了。我記得那人左邊的眉心有一顆黑痣,不是他。”嘴里喃喃著,手上不忘輕拍下胸口,以示安心寧神。
池建在我們說話的當口,早已把水拎進屋去,微蹙著濃黑劍眉凝神看著。
“我把水拿進去就出來,你們等等啊。”她側身欲取水卻見水桶不翼而飛了,輕呀了一身。
“在里邊了。”池建淡淡地說道,好像在說不相干的事。
小蝶窘迫地瞟了他一眼,低聲說了謝謝,便一路小跑著去里屋了。
不一會兒,我們四人一齊走在了綿軟的草地上,一簇簇青翠亮澤的草軟軟地伏在地上,其間零星地綴著朵朵嬌小的野花,好似一匹細長的繡花綠緞子,素雅清新。
一路上懷遠嘻嘻哈哈地蹦跳著,一會兒采朵山花把玩,一會兒拔根小草銜在嘴角,說不出地靈動率性,讓我不禁想起短暫的童年里青蔥般青澀甜美的歲月,任時光荏苒,亦抹不去那絲心念。
“你看那座就是清涼峰,它是這一帶最高的山峰了,四周低下,中心突兀地往上挺起,一枝獨秀傲立于群山之中,讓人敬仰肅然。有文人戲稱這叫‘一柱擎天’,四周的群峰一律傾斜,形成了萬山來朝的奇觀。山高谷低,溪澗縱橫,讓人有超脫塵世的妙感。我們這一帶的人都很信奉它的神力,經常在佳節良辰前來祭神禱祝,似乎很是靈驗。”
“這也太夸大其詞了吧,山就是山,怎么就成神明了呢?”池建環臂嗤笑道,眼中浮著幾絲不以為然的意味。
“哼,就知道你會這么說。可是確實這一帶的百姓都長壽硬朗,少災多福呀,這是我親眼所見的事實。”小蝶不客氣地指著他辯解道。
“若是人人都求神拜佛的,神明還不忙死,哪能偷得一日閑。我池建一向不信鬼神之說。”他做了個鄙視的手勢,聳聳肩往前走去。
“別往心里去,他這人就是這樣,一股子倔強。凡是心誠則靈,我信你。”我握著她的手,輕盈地說道,聲音不大不小,正好能傳入他的耳中。
“懷遠,別玩了,前面有更有趣的呢。”我假裝生氣地板著臉對他低聲嗔怪,他立馬反應過來小跑著到我的左側,手上依然把玩著嫩得能掐出水來的野草。
遠行八九丈,見一山形如圓月,據說是因為一名僧于星空燦爛的夜晚游歷路過,忽望之,紛如煙霧,回旋成穗,黃白相間,甚是奇幻,贊曰“月中桂子下凡”,于是漸漸傳開來被命名為月輪山。山上有塔院,微縮塔恰當地穿插點綴在綠樹間,或隱或現,在山林翠柏的映襯下顯得古樸滄桑,仿佛有一種凝重的歷史沉淀感。游步道頗有特色,蜿蜒回環,層層環繞,給人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藝術美感。于山巔登高望遠,只見重巒疊嶂間,有一條長河仿佛一條蜿蜒曲曲的銀帶在山前飄過,河上方舟點點,出沒煙波之上,獨具情致。重山密林,綠樹翠竹互相輝映,清風云彩纏綿左右,山景多了幾分飄忽逍遙,“不濃不淡煙中樹,如有如無雨外山”,多一份則過于肅靜,減一分則立減素雅,不濃不淡恰到好處的美態,令人胸襟豁朗,眼界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