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是南陽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其義: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陽西、北、東三面環(huán)山,當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屈草自覆”為芳草蓋地,植被蔥綠貌。
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國日益強大起來,先后向北吞并了漢水流域諸國,呂、申兩國也被楚文王所滅。楚國占據(jù)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這里建置宛邑,作為問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變成為“宛城”。
宛城位于中國最東端的大型盆地南陽盆地之中,頭枕伏牛,足蹬江漢,東依桐柏,西扼秦嶺,歷史上,她是屈原“扣馬諫王”地,軍事家諸葛亮的躬耕之地,著名的秦楚“丹陽之戰(zhàn)”和三國故事“三顧茅廬”就發(fā)生在這里。曾經(jīng)孕育出智圣諸葛亮、醫(yī)圣張仲景、科圣張衡、商圣范蠡、謀圣姜子牙等歷史名人。戰(zhàn)國時期,是著名的冶鐵中心,后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陽郡治所所在地,東漢時期曾作為陪都,乃光光武帝劉秀發(fā)跡之地,故現(xiàn)在又有“南都”、“帝鄉(xiāng)”之稱。
袁術(shù)曾經(jīng)就占領(lǐng)過南陽,汝南兩郡,他可不是傻子。憑借著袁家的勢力,把當時最富庶的兩個郡占了。可惜袁術(shù)此人,驕奢淫逸,橫征暴斂,結(jié)果白白糟蹋了兩個富郡。
宛城曾是曹操的傷心之處,在此地曹操痛失長子曹昂,愛侄曹安民,愛將典韋。原因就是曹操的好色,大意。此戰(zhàn)成為了曹操心里最痛之戰(zhàn)。
當時,建安二年。曹操征荊州,來到宛城,張繡迎降。曹操甚為歡悅。但因曹操納了其叔嫂鄒氏,張繡感到受辱,想報復曹操。聽從了謀士賈詡的建議,張繡反叛曹操,趁夜突襲曹操營寨。并讓胡車兒灌醉典韋偷了典韋雙戟。
由于曹操對突襲沒有防備,張繡取得了優(yōu)勢。曹操上馬逃之夭夭,將軍典韋在后阻止敵軍進入寨門。但張繡軍從其他寨門殺入,包圍典韋。典韋身邊只剩十余人,拼死戰(zhàn)斗。典韋手持長戟左右刺擊,殺敵軍十余人,尸橫遍地。典韋負傷十余處,仍堅持戰(zhàn)斗,將兩個敵軍士兵挾死。剩下的敵軍不敢上前,典韋又上前殺死數(shù)人,傷重,瞋目大罵而死。張繡軍不敢上前取其首級,直到他們確認典韋已死,隨后還營。
曹操的兒子曹昂把戰(zhàn)馬讓給父親,并勇敢地在后阻攔張繡軍。盡管他為父親逃脫爭取了時間,卻被包圍殺死。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陣亡。此時,曹操已撤到舞陰。得知典韋之死,他痛哭流涕。
如今,曹操再次來到了此處。看著巍峨的大城,曹操心里就是一陣不爽,從沒有人能讓我曹操如此狼狽。劉琦,賈詡,張繡,我曹操會讓你們血債血償,以祭奠我兒在天之靈。其實曹操還是最喜歡長子曹昂的,可惜因為曹操的好色,葬送了大好生命。
宛城三面環(huán)山,一面環(huán)水,還算是易守難攻。護城河也是又寬又深。因此曹操也不急著攻城。派兵掃取了椎縣,舞陰二城,這才派兵十萬駐扎在宛城三十里外。
劉琦也在宛城城外扎了兩座大營,每營兩萬做犄角之勢。魏延、劉辟、胡車兒守左營;李嚴、朱然、蘇飛守右營。同時令諸葛瑾領(lǐng)呂蒙、徐盛、凌統(tǒng)三小將屯一萬水軍在淯水南岸。如此曹操無機可乘。
此次曹操來勢洶洶,說實話劉琦心里還是有點忐忑的。畢竟是三國第一用兵大家,連后世都極為推崇的人物。
數(shù)百座曹營練成一片,綿延數(shù)十里。當然曹操可不會犯劉備那樣的錯誤,連營七百里,且是在叢林密集處駐扎。曹操大營,布置的井井有條,可攻可守,暗藏玄機。應該是出于良將之手,可能就是“五子良將”之“毅重”于禁。
三日之后,曹操開始了試探性進攻。先是派大將徐晃副將蔡陽,領(lǐng)兵兩萬攻劉琦左營;另派大將張合副將高覽,領(lǐng)精兵兩萬攻其右營。戰(zhàn)事拉開了帷幕。
死守宛城是不可行的,畢竟通往荊州的道路有很多。只是宛城是最近的一條,所以與曹操決戰(zhàn)也是劉琦的目標。
率先發(fā)難的是徐晃部。徐晃也是曹操的老部下了,自曹操迎接獻帝之后,就跟著曹操。此后,便成為曹操的一名忠實戰(zhàn)將,跟隨曹操轉(zhuǎn)戰(zhàn)南北,為曹魏的建立了功勛。曹操分兵給徐晃,派其攻打卷、原武兩地,破之,被拜為裨將軍。又隨曹操攻呂布,降呂布將領(lǐng)趙庶、李鄒等。后與史渙在河內(nèi)斬殺眭固。
在官渡之戰(zhàn)中,徐晃隨曹操擊敗了投靠袁紹的劉備,又隨曹操擊敗顏良,攻克白馬,進至延津,在此擊敗文丑,被拜為偏將軍。后與曹洪擊祝臂,破之。當時,曹操出兵與袁紹作戰(zhàn),不勝而還,堅壁自守。時袁紹數(shù)千車糧草至官渡。謀士荀攸對曹操說:“袁紹的運糧車旦夕間就到了,其押運糧草的將領(lǐng)韓勇猛但輕敵,出擊可以將他打敗”。曹操問:“誰可以擔當這個重任?”荀攸說:“徐晃可以”。曹操于是派徐晃和史渙帶著幾千騎兵共同攻打韓猛,在故市截燒其輜重。此戰(zhàn),徐晃功勞最大,被封為都亭侯。
與成名已久,驍勇善戰(zhàn),治軍嚴整,名震南北的徐晃對戰(zhàn),魏延也是有些壓力。不過魏延畢竟不是以前的魏延了。隨劉琦南征北戰(zhàn)哪一次不是委以重任,不是陣前先鋒,就是雙翼大將。
作為劉琦的這里的“老將”魏延也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雖然距離魏延巔峰時刻還是差點,但是與徐晃作戰(zhàn)已經(jīng)不落下風。
既然徐晃來攻,魏延也不閑著,自己占著地利,不用那是傻子。營寨前面布置好溝壕,圍墻,拒馬,鹿角。床弩,大型弓弩,戰(zhàn)車,糧車布置在營門后面,既能作為弓箭手的掩護,也能防止對面騎兵沖營。
(三更!!!!求推薦票收藏打賞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