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循與司馬懿就貓在后面,見無人注意,二人干脆找了張案幾,站在上面,真好可看見人群中的情形。
只見諸多士子一一拿著自己的詩或是文章上去,聲情并茂的朗誦。多是些感概自己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或是些對蔡邕的贊譽,自己的崇拜。溢美之詞甚多,還堆砌些難辨之字,以示自己才華,卻沒有些真材實料之輩。聽得在主位上的兩位老者連連搖頭,一臉不耐煩之色。
劉循與司馬懿雖年幼,一個是天資不凡,一個是有后世經驗。聽著這些士子的詩詞文章,在看著極具夸張的演說,嘻嘻哈哈的笑個不停。
“哈哈!”
劉循、司馬懿終于沒忍住,指著真在誦讀自己作品的士子,大笑了出來。引起眾人也是哄堂大笑。
那年輕士子漲紅了臉,四下張望看是誰在發笑,最終看到在外層笑得都站不穩的兩個小孩。當下又羞又怒的罵道:“哪來的小孩,不識好歹,敢笑小爺!”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劉循唯妙唯俏的模仿著年親士子的神態動作,搖頭晃腦,聲情并茂的道。
“哄!”眾人皆被劉循的動作逗樂了,登時又是滿堂哄笑。年輕士子狠狠的瞪了一圈,眾人皆啞然,強忍住了笑聲。
“哈哈!好!好!為賦新詞強說愁!是極也,是極也,諸多士子,竟不如一黃口小兒。”坐在中間的一位老者卻是撫掌大笑,對著劉循指指點點。
老者面容清俊,神態瀟灑,那種渾不將任何人放在心上的氣質更是讓人看來不禁心折,世外高人之風范容顏。劉循與司馬懿見那老者出聲,相視一笑,排開眾人走上前去,對老者行禮道:“劉伯杲、司馬仲達見過蔡公。”
“哦?你二人又怎知我是蔡伯喈,不是盧子干?”老者撫須笑問。
劉循剛剛出了個風頭,現在既然老者發問了,自然是讓司馬懿答話,也好滿足他的心愿。
“蔡公風雅,誰人不識?盧公雖亦是鴻儒,卻也曾征戰沙場,眉宇間依存殺伐之氣,另有儒將風范。”司馬懿上前一步,回答道,聲音雖然幼稚,但是清晰可聞,一時間堂內鴉雀無聲。沒想到兩個小孩,皆是過人之輩。
“哈哈,好,今日得見二神童,老夫也不枉洛陽一行,子干兄,你說可是?”蔡邕大笑道。
“能當伯喈如此盛贊,神童之稱,名副其實。“盧植對于劉循二人也是很滿意,特別是司馬懿。
“不過,小時甚佳,大必了了。”蔡邕面帶微笑,故意為難的問道。
此是中大夫陳韙當初對孔融說得,那時孔融的回答是:“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劉循卻是不能再這么說,他也不屑照著孔融的來。更何況蔡邕盛名,在陳韙之上甚遠,若是他真這么說,恐怕劉焉也不會饒了他。
“小子聽聞,武帝總角之年,與長公主便有金屋藏嬌之言;光武帝幼時,于田間嬉戲便有大將軍之志。再有甚者,冠軍侯年十七八百鐵騎破匈奴。蔡公能言,少時甚佳,大必了了乎?”劉循引經據典,反駁道。
“荀仲豫有徒如此,可謂平生矣,如此良才,為何不是我蔡伯喈之徒。”蔡邕擊掌嘆道。
劉循自然聽出蔡邕有收徒之意,蔡邕名譽海內,就算天子也敬重三分。但是已拜荀悅為師為先,一日師,終身師,就算劉循前世亦是如此,何況尊師重道之風甚重的漢代。若是之前遇到蔡邕,劉循或許會拜師,如今已然知道荀悅對帝王心術頗有了解,還在其門下進學許久,所獲頗多。荀悅雖沒有答應收他為徒,劉循卻在心里認可這個老師。改換門庭之事,劉循做不出來。
“循多謝蔡公盛贊了,小子愧不敢當,中人之姿豈能繼承循師衣缽。”劉循不動聲色的推辭,蔡邕欲收徒沒有明說,劉循拒絕自然也不能明說。
蔡邕眼中閃過一絲遺憾,他一時心動欲收劉循為徒,未曾想劉循如此尊師重道,不愿再拜他人為師。這樣的徒弟,是每個老師想要遇到的,蔡邕也只能感概自己時運不濟,沒有荀悅那么好的運氣。
“伯杲可喜讀書?”蔡邕心頭一動,又問道。
“循自幼不愿言語,卻愿得一書相伴。”
“既如此,老夫在洛陽,有藏書萬卷,欲贈與伯杲,些許薄禮,送與后學,不知伯杲可愿接受。”
薄禮?這還算薄禮!堂下眾人皆是大驚,就連盧植也是失色,他只自己的老友看重劉循,卻未料到有如此看重。蔡邕藏書萬卷,洛陽城人盡皆知,多少人欲一觀不得。
起先被劉循嘲笑的士子站出,指著劉循問蔡邕道:“此子何人,能當伯喈先生如此大禮,袁尚雖不才,但我袁家四世三公,定能打理好伯喈先生藏書。”
“四世三公的袁家?”劉循沒想到隨便碰個人就是袁氏子弟,還是袁本初最為疼愛的幼子,譏笑道:“袁隗老兒沒有教你,本公子是何人否?”劉循名噪洛陽,卻是很少有人見到本人,剛才自報姓名是袁尚又在后頭,未曾聽見,所以一時也沒認出劉循是何人,當下就有人小聲告知袁尚。
“你、你,是你!”袁尚初有些迷惑,這小兒怎會和自己祖父有關系,隨即又想起天子宴上,袁隗被一小兒侮辱,頓時指著劉循,咬牙切齒道:“好啊,今日我就替我祖父,好好出口惡氣。”作勢就要一巴掌打到劉循
“哼,在老夫面前就敢打人,袁家有如何了不起!”蔡邕本就是心高氣傲,嫉惡如仇之人,自然見不得袁尚欺負人,何況還是個小孩。
袁尚也不敢得罪蔡邕,只好訕訕的收手,沖著劉循哼了聲,甩袖而去。劉循摸了摸鼻子,袁尚么?日后自會讓你知道本少爺如何。
雖弄了場插曲,劉循最后也不推辭,欣然將蔡邕所贈接受了。一下子得到如此多的藏書,還都是世間少有,劉循笑得最都合不攏了。蔡邕見劉循如此,也知道自己的藏書贈對了人。
(ps:寫得不好,小子還是要厚顏求推薦求收藏,最經開學,小子學生一枚,可能更新有點晚,還請諸位勿怪,小子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