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神界爭奪能量大戰正酣之時,佛界正在舉行億年來最大的講經圣會。釋迦牟尼佛掐指而算,知道東方神界會安排最后的大神下界。但生死皆有律,他不能妄自改變無極宇宙的規律,因此他安排彌勒佛去助他們一程。這絕不是改變生死之律。
釋迦牟尼祥和地看著遠方的天空,嘴邊含笑,慢慢地念著《金剛心經》,這本書是來自不同時空的佛經經典:“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妄議功德。”
大雄寶殿的中央漸漸升起一股祥云,是能量精元幻化、飄浮的產物。
釋迦牟尼佛看著祥云,問道:“迦葉尊者,天地萬物始于無,無自生元,元成體,然后有形、象,那么這可謂之什么?”
迦葉尊者答:“可謂之‘因果’,又可謂之‘道’,皆是存在、虛無之發生、發展自然規律!”
釋迦牟尼佛微笑著,停了一會兒繼續說:“一萬年世事皆有因果,一念之間并無對與錯。既然阿瑞斯的能量體有緣來佛界,緣即為因,果就掌握在我們手里;而我們要遵循無極宇宙的規律,順勢結出善果,這個果必將又會成為將來的因。得法則果,失果則墮。”
迦葉尊者徑自走到祥云面前,坐下施法,開啟通往地球的蟲洞。
釋迦牟尼拈了一下手指,放在能量精元身上一個封固能量的佛印:“去吧!無量精元,當你得法正戒律、清靜修行,做到‘無爭無欲,無妄即無我’的自然循環之律,明白生命時,你身上的佛印將再現。而佛印再現之時,也就是你取回你的能量精元,重新成為蓋世戰神之日。”
隨后,阿瑞斯的能量精元被釋迦牟尼佛親自重新度化,取名為“無量精元”,由佛陀彌勒帶領著通過蟲洞,流向了人類部落首領赤日的體內。
當東西方神界大戰之時,三個能量精元分別通過不同的神佛引導進入不同的蟲洞傳輸到地球:紫賢的能量精元融入了帝君的體內,赤聲的融入高帝體內,戰神阿瑞斯的融入赤日體內。但這些能量早已沒有了原來的思想,僅僅是增加了受贈體的能量罷了。
地球紀元46億年,地球時歷:公元前2727年—2668年。由于占據的地域有限,地球東方的黃河流域各人類部落之間不斷地發生戰斗,爭奪賴以生存的各種資源,以及能夠奴役別人的巨大權力。由于有天神能量精元的注入,帝君、高帝、赤日這三位事實上的東方天神領導的部落不斷吸收小部落,并且不斷發展壯大。最后,地球東方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最強大的部落只剩下帝君領導的有熊部落、高帝領導的神龍部落,以及赤日領導的九黎族部落。
帝君生于姬水,本名姬宇軒,本該降生于六月酷夏,可當帝君出生之日,金龍盤旋與草屋頂,熱天突降大雨,涼爽非常。某一天,年輕的姬宇軒在林中打獵,酷暑難當,于林中小憩。他夢中見到明亮的一道白光向自己站立的方向發散而來,且越來越近,慢慢地彌漫到自己的全身。白光好似進入自己的身體過后,一個陌生人也漸漸地走近帝君姬宇軒。他定神一看,來人竟好似開天神話傳說中的天神古今。只見他身材非常魁梧,全身金光籠罩,手拿“混沌開天斧”。
帝君甚是驚訝,忙開口道:“莫非您就是天神古今。我在我們部落神書《天地神卷》中看見過您。還一直以為書中所言皆虛,今日一見,才知道神書記載詳細、真實,不過,天神真身還是比書上來得更加高大威猛。一身凜冽的氣勢就足以威震天地。”
古今并不回答,只是告訴他:“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帝君問:“如何為之?”
古今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你內心仁厚,嚴己待人,日后必有所成。現在我就傳授你專致氣柔的上乘武功。它們分別是太清聚能法、電光雷擊術、混元太和功、玄武七宿劍,以及能召喚火龍神獸的能力。我這里還有兩部書《道德心經》與《天易經》也一并贈予你吧!望你能好生修行,早日得道成仙!”
帝君剛想再問怎么沒有給兵器的事,天公不作美,下雨了,雨水打擾了他美好的夢。他內心無限惋惜,還沒有問到自然的真理。于是,帝君站起來繼續打獵,當他再次準備放箭時,輕輕一拉,木弓斷成了幾段。他發現自己竟然擁有了無比的神力。當下,心想,夢中之事竟全是真的,他趕忙翻找出口袋里的《天易經》,想洞悉高深的修行法術。瀏覽大概,他發現其中的“系辭”是對全書的總論。于是,他朗朗上口地念道:
“天尊地悲,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能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念完一段后,帝君索性坐在地上,細細地回味思考。
與此同時,剛娶了晨曦的高帝也感受到如此的光彌漫進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也做了同樣的夢,只不過他沒有問來人問題。高帝被傳授了剛柔并進、內外相重的武功。他習得的武功分別是動靈劍氣、三十六式天罡指、剛柔十二樁功,受領《玉女素心經》。高帝急忙翻開《玉女素心經》,欲一看究竟。只見書的第一頁寫著:
“玉女素心妙入神,殘虹一式定乾坤。
身若驚鴻鶯穿柳,劍似追魂不離人。
剛柔并進動藏靜,陰陽盛衰虛做實。
巧化萬法成一法,一法又能破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