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煙雨雪陰晴晚,更何須,春風千樹。
深夜,小帳篷里,大家都沒有睡著,凍得瑟瑟發(fā)抖。感受到沁骨的寒冷,高帝有一些著涼,感覺到臉上火一樣的滾燙,還伴隨著劇烈的咳嗽。聽到高帝不斷咳嗽,眾人立刻來到高帝的帳篷外,戎禹用手背量了一下他的體溫,感覺異常滾燙。看來高帝是受了風寒,正在發(fā)高燒。如果不及時醫(yī)治,恐怕性命不保啊!
恰在此時,小童出現(xiàn)在了水簾口,手里提著一盞桐油燈,大叫道:“師父已歸,讓你們進去見他?!?/p>
戎禹與見山共同扶起高帝,向洞內走去。一進入山洞,一股暖流迎面而來,掃去身上的所有寒氣。此山洞應是冬暖夏涼之處,是修道之人理想的住所。越往山洞里面走,高低不平,小路蔓延,路邊盡是奇形怪狀的鐘乳石,在火把的照耀下,顯得通透美麗。山洞之中并非只有一條道路,而是像一個地下迷宮一般,若是沒有小童的指引,誰也不能安然找到出路。
不知道走過了多少高低不平的道路,眾人來到了山洞中一處地勢開闊的地方。小童讓高帝、戎禹、見山繼續(xù)跟著自己,其余人則留在此處休息。又走了一程后,終于看見了一個巨石平臺上方的木屋。巨石很高,只有一條蚯蚓小路蜿蜒于巨石四周,像一條腰帶環(huán)繞巨石,直到頂部。整個巨石的形狀就像是一個巨型的蘑菇,巨石上面較為寬闊,中間較細,唯一不同之處就在于底座也很大,穩(wěn)穩(wěn)地承擔著巨石上面的重量。
此時,高帝感覺渾身無力,虛弱不堪,仍然由隨行兩人攙扶著向巨石頂部走去。來到木屋前,一個胡須花白、鶴發(fā)童顏的老人坐在屋前,依舊是一身灰色的布袍,其余沒有任何修飾。
老人自我介紹道:“我就是你們要尋找的道人——三清真人,并不是什么得道高人。來,把他扶到我的身邊?!?/p>
戎禹、見山攙扶著高帝來到三清真人的身邊,三清真人讓高帝坐下。靜靜地為高帝號過脈后,三清真人在小童耳邊耳語幾句,小童就立馬進入木屋去了。
三清真人對三人道:“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陽劑剛勝,積若燎原,為消狂、癰疽之屬,則天癸竭而榮涸。陰劑柔勝,積若凝水,為洞泄、寒中之病,則真火微而衛(wèi)散。故大寒、大熱之藥,當從權用之,氣平而止。有所偏助,令人臟氣不平,夭之由也?!?/p>
面容緋紅,感覺寒冷的高帝迷迷糊糊地說:“果然是神人也!聽您言,雖然不能全部明白所講之意,但我知道您對治病也有高深的研究??!”
“夫治病者,當知標本。以身論之,外為標,內為本;陽為標,陰為本。故六腑屬陽為標,五臟屬陰為本;臟腑在內為本,十二經(jīng)絡在外為標。而臟腑、陰陽、氣血、經(jīng)絡又各有標本焉。以病論之,先受為本,后傳為標。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標。否則邪氣滋甚,其病益蓄。我們先探討到這里吧!”
正說話間,三清真人看見小童手里端來了一碗藥,停止了言語。高帝喝過藥后,靜坐在原地。三清真人走了過去,坐在高帝的背后,聚結洞內的能量,準備為高帝運功,加速體內的藥物產生作用。果然,很快,高帝額頭之上汗珠密布,面色開始正常,背后運功的三清真人也停止了向他體內傳輸能量。頓感神清氣爽的高帝連忙感謝道:“非常感謝三清真人相救!不知道您有什么需要我為您做的呢?”
“沒有,我生活在這溶洞之中,享受著自然的無窮樂趣。沒有什么好追求的身為之物,倒是你,以后不要再急功近利了,要以平常心對待世間萬物。”
“三清真人,我有一個不情之請,還望您能夠答應。”
“高帝,我知道你想說什么,還是不要說出來了吧!正如太乙真人所言,我是不會出山的,僅僅為了一些世俗的目的。還有,我只是一個修道者,研究著天下的醫(yī)道。閑來無事之時,我還要采集一些草藥,煉制丹藥,以利養(yǎng)生之效。說句老實話,對于治軍、爭霸天下的事,我是一竅不通。如果真要尋找這樣的高人的話,你們還不如請?zhí)艺嫒嘶厝?。他對天下大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是一位飽讀群書的真隱士。而我嘛?真的只能講一些治病之道?!?/p>
見三清真人如此直接地道明心意,高帝也不好再說下去,只是感到許多惋惜。也許,真如三清真人所言,他只懂得醫(yī)道,并不了解天下縱橫之術。
無妨,既來之,學習一些醫(yī)道也好,高帝忙問:“四時既定,如何調理身體?”
“高帝果然還是有見識的,懂得養(yǎng)生,不急于問藥。用通俗之言講,養(yǎng)生之道概括了醫(yī)藥、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yǎng)生理論。探究生命的奧秘,主要是通過指導養(yǎng)生之術實現(xiàn)生命的延長,必須合乎四時。我先談談養(yǎng)生之道的主要內容,總結不外以下四點:第一,順其自然。強調在養(yǎng)生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guī)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協(xié)調性。正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第二,形神兼養(yǎng)。在養(yǎng)生過程中,既要注意形體的養(yǎng)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yǎng)’‘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第三,動靜結合。動中有靜,靜則生陰,動靜相互作用,才能實現(xiàn)動中取靜、靜中有動,實現(xiàn)不妄作勞。第四,審因施養(yǎng)。養(yǎng)生不拘于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藥多種途徑、多種方法進行養(yǎng)生活動。主要是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而用不同的養(yǎng)生之法。以上所有就是我要告訴你的養(yǎng)生之道概括?!?/p>
“養(yǎng)生之道真是博大精深??!請問能不能具體告訴我該如何做,從哪些方面出發(fā)、行動呢?”
“你所問的就是養(yǎng)生之術,正如剛才所言,養(yǎng)生之術要在養(yǎng)生之道的指導下,方能事半功倍。其內容囊括了以下七個方面:神養(yǎng),包括精神心理調養(yǎng)、情趣愛好調養(yǎng)和道德品質調養(yǎng)等方面;行為養(yǎng),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yǎng);氣養(yǎng),主要采用健身氣功的‘內養(yǎng)功’;形養(yǎng),主要是指形體鍛煉及一切健身活動;食養(yǎng),主要內容為養(yǎng)生食譜的選配調制和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jié)制等;藥養(yǎng),以養(yǎng)生藥劑的選配調制;術養(yǎng),利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等療法進行養(yǎng)生。說了這么多,養(yǎng)生之根本在于養(yǎng)心,這一點很重要。養(yǎng)心就是要心胸寬廣,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始終保持心境的平和。而這卻是極難做到的,你現(xiàn)在就需要從養(yǎng)心做起?!?/p>
聽著三清真人的侃侃而談,高帝心想此人必是精通醫(yī)道之人,只是對于天下大勢只字未提,高帝確定了他是不會跟隨自己出山的。兩人又交談了很久,都是關于醫(yī)學之事。高帝不太懂醫(yī)學,只是提一提自己的問題,等待三清真人的解答。他們一直聊到天明,也絲毫沒有倦意。既然不能請三清真人出山,又沒有探訪到真正有利于自己治軍的計策,高帝決定離開太岳山,返回阪泉王庭。臨別之際,洞外已經(jīng)是大晴天,雪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jīng)停了,山上的積雪也開始融化。洞口的水簾卻還是像往常一樣,點點滴滴的,并不會打濕布衣。高帝謝過三清真人后,正欲與眾人離開,三清真人忙喚小童進入洞內取出一物,用布包裹著,好像一把長劍的模樣。但布包裹得是嚴嚴實實的,從外面根本看不出里面到底是什么。
待三清真人把布包交到高帝手上,打開布包道:“此乃我用盡畢生所學煉制的寶劍,集天地之能量精華,取名‘龍牙劍’。見你如此誠心,我又沒有什么好幫助你的,就將此劍贈與你吧!讓它陪著你完成心中的夢想。”
聽完三清真人的話,高帝用左手提起長劍,右手緊緊握住三清真人的手,連番表示感謝。又寒暄一陣后,他們道別了三清真人,離開了三清庵,向山下走去。行至山腳,空氣好像凝固了一般,寂靜異常,高帝等人發(fā)現(xiàn)扎營處空無一人,糧草、戰(zhàn)馬都還在原地,只是沒有了士兵。營地里,一切都完好如初,沒有打斗過的痕跡。若是遇見了強盜偷襲,糧草、馬匹應該被偷盜了??!怎么糧草、馬匹等物資一樣不少,都留在原地。如此令人不解,這么多士兵到底去了哪里呢?
環(huán)顧四周環(huán)境,看不出有一絲破綻,見山在一旁道:“高帝,您的安全要緊,我們還是趕快趕回阪泉王庭吧!此地不宜久留?!?/p>
高帝還在猶豫,想知道昨夜在這里發(fā)生了什么?戎禹也勸道:“見山所言極是。我們還是盡快離開這個地方吧!”
深思熟慮過后,高帝還是命令眾人撤退,返回阪泉王庭??磥恚@些留下的士兵已經(jīng)兇多吉少了,不能為了他們而犧牲更多人。簡單整理后,高帝一行人就快馬出發(fā)了。那么,留駐在山下營地的士兵到底去了哪里呢?這成為了一個天大的謎團,不過,后面也許會有人知道當時的情況。
高帝得到了“龍牙劍”,三個強大部落都在正軌上前行,隨著各自利益的驅使,他們會在以后發(fā)生戰(zhàn)爭嗎?會為了各自部落的權益而大打出手嗎?一切都在時間的推移下深入發(fā)展,太多的無常在生活中出現(xiàn),這不是故事,而是真正的生活瑣事。生活還在繼續(xù),且看下回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