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我們有必要跟大家講一講蘇力勤的二兒子蘇正華了。蘇力勤一共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老大正清、女兒正梅和小兒子正華,當時爺爺給兩個孩子起名字就是沖著改革開放的好時景,取清華大學的清華二字,希望他們可以努力學習,考上清華,光耀門楣。雖然父親對兩個孫子充滿了期望,但在蘇力勤的心里,他只希望他們健康長大,能多讀就多讀一些書,至于清華不清華的作為世世代代的農民不敢想,只要他們倆出一個像力行那樣的老師,自己這輩子就滿足了。因為正清母親十年前去世了,所以正梅從小就在家里照顧正華,基本上是沒讀多少書的文盲,這也是后來很多年蘇力勤內心里面的遺憾。正清上中專的時候,正華小學畢業,說起蘇正華,蘇力勤也是滿心的感嘆啊。這個孩子不容易,出生那年基本上是兩三天進一次醫院,那時候家里窮,他母親又沒有母乳,吃不起奶粉就用面粉炒熟了給他燙面糊糊喝,面糊糊沒有什么營養,喝了基本上就尿了,所以這孩子身體素質從小就不好,抵抗力也差,到了三歲的時候,還沒有別人家兩歲的孩子長得高,而且胳膊腿那個細的啊,力勤都不忍心看。因為家里條件不好,正華從小穿的都是正清和正梅的舊衣服,在學校里面整天也很少說話,很少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剛入學那會總是成為那些調皮孩子欺負的對象,后來年級高了,加上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老師又很喜歡,才慢慢沒有孩子打他的主意了。
紅星村只有小學三年級,四年級以上必須要去鎮上的中心小學就讀。正華讀書比較早,年齡小,再加上身體素質不好個子也比同齡的孩子矮,到了四年級的時候還夠不著自行車的大梁。三年級畢業后的那個暑假,為了教正華騎自行車,力勤真是花了心思和時間了。可是他總是學不會,最后氣的力勤差點把自行車狠狠的舉起來摔在他身上。正華脾氣也很倔,他看父親這樣,從地上爬起來拍了拍身上的土走了。晚上他告訴家里人,自己不學自行車了,他要走著去鎮上讀書。力勤沒有辦法,這孩子倔,他說不學那誰也管不了。當時正好正清已經上初中一年級了,所以力勤思考著,到時候讓正清去學校的時候把正華捎到鎮上,然后正清騎車去中學,正華跑著去中心小學。放學的時候,小學放學早,初中放學晚,正華就只能走著回來了。
等到九月份開學了,正華每天早晨和正清一起起床,然后在其他孩子的睡夢中和正清一起去學校。自從正清去鎮上上學以后,兄弟兩個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說話了。一路上倆人看著天上的星星,正華會問正清很多問題,有課堂上的,有課堂外的,反正不懂的問題他都問,正清也經常被弟弟的很多問題搞的暈頭轉向,但是他很高興弟弟認真的樣子。歷經窮苦的孩子,他們知道學習的不容易,他們總是在別人的睡夢中起床,又在別人的睡夢中上床睡覺。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兄弟兩個的感情也越來越深了。當時母親已經去世好幾年了,每天早晨正梅會和他們一起起床,給他們準備好饅頭咸菜作為早飯,然后特別放兩個饅頭到正華的書包,這是正華的午餐,中午時間緊,他不會騎自行車所以不能回家吃飯,只能帶點干糧將就將就。有很多次,正清都是看到妹妹含著淚花把饅頭放進正華的書包,是啊,弟弟讀書這么好,而且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家里窮不能給他錢,讓他中午在學校食堂買飯吃,每天都是熱水泡饅頭,他現在看見熱水和饅頭都想吐了,但是這個孩子性子倔,有什么從來不說,他理解家里的困難,所以在家里總是笑呵呵的。可是奇怪的是,雖然他每天走的早,但卻是最后一個回來的,別的孩子騎著自行車回來都吃完晚飯了,正華才慢吞吞的走回來,而且他永遠都背著那個黃書包,里面裝著今天所有課程的書籍。后來力勤才知道,這孩子自尊心太強,除了正清,從來不讓村里來回上學的孩子捎帶自己。每天小學放學,他都是在教室看書,把當天的作業做完,還要把第二天的課程復習了,看其他同學都回家了,他才背起書包往回走。從學校到家里有八里路,他沿路邊背當天的書,邊走路,有很多次都從路邊的排水渠里面走進去了。有時候說起來,他都被自己的事情逗笑了,這樣一年下來,他竟然連續四次都是全年級第一。
三年后,正清考上了中專學校,正華則以全鎮第一的好成績考上初中,當然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騎自行車。更為高興的是,這三年的跑步上學讓正華的身體素質變好了,而且看起來也結實了許多,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三年的開水泡饃是什么滋味,也只有他知道這三年他所經歷的辛苦。
那年暑假是這么多年來他們家不多的高興時刻。正清考上了中專,正華考了全鎮第一。正清初中的時候在學校里面是出了名的優秀學生,學校里幾乎所有的老師都知道蘇正清的大名,因為名字很相像,所以當正華進入學校的時候,老師們都會不自覺的問他和蘇正清是什么關系,這多少讓正華有一些壓力,這個不服輸的小伙子用他那跑步三年上學的固執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像哥哥那樣優秀,如果可以還要超過哥哥。雖然已經會騎自行車了,正華每天中午還是帶著饅頭墊補墊補,以便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習。他每天是村子里面起得最早的孩子,最開始他會挨個把家周圍的孩子喊一遍,然后等著他們穿衣洗漱好后一起上學去,后來他漸漸發現,因為他起的很早是為了早晨有時間去讀書和復習前一天的課程,但是其他的孩子卻嫌棄他吵擾了他們的好夢。所以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正華依然是起來的最早的人,但是他不再去挨家挨戶的叫醒周圍的孩子,他靜悄悄的推著自行車,在漆黑的夜色中孤獨的朝學校走去。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成了每天最早到校的人,當清朗的夜空還掛著漫天繁星的時候,他已經到了教室翻開了書本,而這個時間家住遠處的孩子可能還在來校的路上、近處的孩子可能還沒有起床。
初中的課業比較沉重,每晚都是九點半以后才放學,而正華回到家往往都十點半以后了。因為他要在自習結束后把第二天的課程預習一遍,等到晚上回到家,他吃完飯,還要抽時間把當天的課程再復習一遍,等到睡覺的時候基本都十一點以后了,而他第二天早晨不到五點就要起床,處于成長期的他,每天的睡眠時間勉強可以維持在六個小時左右。
看到正華這么努力,最心疼的是正梅。她是看著正華長大的,正華是自己的弟弟,但是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樣,她看著正華每天這么早出晚歸、半夜還要在昏黃的燈泡下學習,心里就跟流血一樣。哥哥已經長大了,也上了中專,以后工作什么的基本沒有問題了,而正華才上初中,雖然經過小學三年的跑步上學,身體素質提高了不少,跑步還在學校運動會上拿了獎,但是他的個頭仍然沒有什么變化,還是那么高。雖然正華堅持不要她繼續給自己準備午飯的饅頭,但是她還是不放心,每天聽著隔壁正華起床的聲音,她也就跟著起床了,對她來說,不把那兩個冰冷的饅頭放到正華的書包里,不看著他出門,直到聽不到他自行車的響聲,她是不放心的。等到晚上,她會一直站到門口,等到正華的自行車安穩的停到自己面前她的心才能放下來。
多少次正華因為家里窮不能到食堂灶上吃飯被同學嘲笑、多少次因為自己身上拼拼湊湊的破爛衣服而自卑的時候,當他晚上回到家,看到姐姐站在門口等他的時候,他的內心是暖暖的,他知道只要自己好好學習,現在所欠缺的一定都會有的,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讓家人脫離這片充滿著重體力勞動的土地,盡管他對這塊土地充滿了感情,可是它也把家人折磨的失掉了樣子。
當然這一切,除了正華自己,沒有一個人知道。沒有人知道這個小個子的腦子里整天在想什么,大家知道的是他的學習成績很好,遇到人很有禮貌,村里人都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