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景文的話里面,他聽到了《畫王》的處理是暫時停業,而不是徹底封殺。
想來反盜版活動之后,她大概就要換東家了,然后整頓一下,應該還有機會能活過來,不會被一棒子打死,這跟上輩子的結果顯然是有些出入的,看來林俊的話起作用了……
這段時間要持續多長?
少說也要一兩個月,這一兩個月對《畫王》的人來說,絕對是最痛苦的一段時間,前途一片渺茫,沒有收入,大家創作的東西忽然成了社會譴責的靶子,他們也要跟著承受巨大的壓力。
然后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又會有多少人離職,尋求新的謀生崗位?那些中國原創漫畫的先驅呢?他們的命運如何?
陳祥、彥開、鄭煦升在哪?還有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在最初為了國產動漫發光發熱的人們,他們將會如何?
就他們個人而言,可能創作的熱情是不能磨滅的,不然也不會有轉戰各大刊物,始終不放棄的畫癡,然而更多的人,面對生活的壓力,面對輿論的壓力,將會無奈的離開這個行業,離開這個舞臺。
這對嚴景文來說卻是個絕好的機會!
干什么?
挖墻腳!
《畫王》活不活的過來,對他來說都不重要,這一段茍延殘喘的時間,足夠給嚴景文讓出發展的空間,他買通了其高層獲得了不少人的聯系方式,這段時間正忙著接觸那些先驅開拓者們。
國家相關部委重拳出擊,一時之間鬧得全國各地書刊市場雞飛狗跳,不單做盜版和賣盜版的倒了霉,而且看到動漫創作的前景,有些準備辦動漫雜志的人現在也是騎虎難下了。
他們雖然不是《畫王》,屁股底下不干凈,不過受到其波及引發出來的許多問題,漫畫內容的審核變得嚴苛了許多,投入了資金,創作了作品,最后卻卡在審核的問題上,不能通過,很多老板都有了打退堂鼓的打算……
任何一個行業,想要做大,都必須要規范整個行業的規矩才行。然而,貿然進入一個有著成熟規則的行業,必然要受到規則的限制,受到行業龍頭的壓制。
畢竟人家是制定規則的人,而規則就是要保證制定規則的人的利益,防止其他人來瓜分他們的利益。
所以做某一個行業做到最大,其標準不是看他賺了多少錢,創造了多少GDP,養活了多少工作人員,而是看他能否做到制定規則的那個地位。
為什么要選擇漫畫?因為這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沒有成熟的規則形成,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行業規則,干掉了先起步的《畫王》,嚴景文策劃中的雜志發展起來之后,就可以做那個制定行業規則的人……
在一片聲討盜版行業的聲浪中,在漫畫成為熱門話題和爭議事物的時候,一本名叫《少年M想》的動漫雜志,悄無聲息的出現在書刊市場上,潤雨細無聲的鋪遍各大書店和書刊報亭。
很多人都驚奇于,在那嚴苛的讓人覺得摸不著頭腦的審核條件下,這家伙是怎么拿到發行權的?
更多情知漫畫備受爭議的人,也對這本雜志充滿了好奇,于是這本《少年M想》的創刊號,脫銷了……
看了這本雜志之后,他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從創刊號可以看出來,這本雜志還很弱小,整本雜志的故事并不多,然而內容卻非常出乎人們的意料。
有反應學生生活的故事,也有關于熱血的體育運動,還有古代名人的故事改編。
正本漫畫雜志非常的干凈,干凈的像一股清泉,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
整本雜志的基調是輕松幽默,只是內容太少,能給人預估的內容也還有限,實在是不好評論,只是這樣的內容,難怪能通過的審核……
只是有些人看了直搖頭,這明顯是響應高層的號召嘛,話說的還留了點情面,沒直接說拍馬屁。
他們覺得創作應該是自主自由的,思想也應該是自由的,加了限制的東西,那跟工廠流水下下來的量產商品有什么區別?
這么說也不是沒有道理,然而事情總是多面性的,至少家長和老師覺得,這樣的漫畫看一看也無妨,反正要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又沒什么犯忌諱的地方。
高層的人所考慮的,始終是影響性,顯然看漫畫的多數是學生,內容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的,肯定要收拾,影響不大的,就無所謂了,要是有積極的影響,那就應該大力扶持……
只不過現在只是針對目前的爭議話題,大家在報紙上大打口水仗而已,高層和大佬們,至今尚未發表任何意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根本就是程志遠在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高層給自己的女婿和女兒打掩護,沒錯,這本《少年M想》,正是這兩口子搗鼓出來的。
M的簡寫,取義夢想的夢字和漫畫的漫字,兩者意思兼而有之。
整本雜志設定的風格和基調是林俊最初跟嚴景文就商量好的,拍馬屁也好,沒有思想性也罷,那都無所謂,林俊要做的就是先認準一個讀者群體,然后做好她,做大她,成功的將這本雜志商業化運作,建立一個穩定的平臺。
沒有平臺,什么自由的創作,什么深刻的思想,什么天馬行空的想象,那都是浮云。夢想很重要,但面包也很重要!
那些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做出傳世不朽之作的人,固然偉大,但那些說這樣才是藝術家、作家的人,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總歸來說,目前整頓盜版才是首要工作,這之后才涉及規范動漫創作尺度的問題,在這之前,就由得他們在報紙上打口水仗,反正嚴景文不打算參與。
有些被卡的雜志,看了《少年M想》之后,有些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只是一時之間不可能馬上拿出類似的作品,等他們跟風之后,老嚴早帶著《少年M想》遙遙的跑在前面了。
報紙上吵的火熱,林俊卻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國慶節放假之前,學校要舉行一次文藝匯演,各班都要出一個節目,每天放了學他也不能早早的回家,必須在學校里呆著跟班上的同學和班主任一起排練,排練大合唱……
小學校園太小,目前還只有一座教學樓,沒有禮堂,露天的話,操場上地方也不大,而且露天也不是個事,所以每當有這樣的活動,校領導們總是要借用場地
運動會要去附近的一中借操場,文藝表演,就去當地駐軍某部電子對抗團借禮堂……好吧,去那兒,林俊又不舒服了。
說道文藝演出,林俊突然想起一個牛人,這位叫段清揚,暫居林俊他們班體育委員一職。他也不是很高大威猛的那種,體育成績也平平,個頭跟以前的林俊差不多,身材也偏瘦,之所以當上體育委員,那是因為嗓子清亮,喊起號子清脆悠揚。
只是體育委員也就罷了,可一副好嗓子明顯得音樂老師偏愛,一年級的時候其實他是身兼體育和音樂兩個委員,大權獨攬。
現在的這個音樂委員是后來培養的,當音樂委員的要求就是最起碼得會劃拍子,多數音樂委員也是女的,所以上了二年級以后段清揚就只能當體育委員了。
文藝演出每個班必須要出一個節目,集體的也可以,個人的也可以,只是有些文藝特長突出的,受音樂老師推薦必須出一個個人的節目,不算在班級節目之內,是額外的,整個學校,有這個資格的也只不過是三兩個人而已,段清揚卻是其中一個。
三年級的文藝演出,正是他揚名的時候,在這之前,他也只不過是在班里有些名氣而已。
記得這一年有三個代表個人參加的,其中一個高年級的學姐,跳了一段舞蹈,反應平平,還有一個同級部的家伙,上臺唱的京劇,也一般,輪到段清揚,他在舞臺上用手風琴彈了一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自彈自唱,把禮堂里所有人都鎮住了……
后來聽說大學去了中音,只是小學畢業升了初中之后,就沒什么聯系了。
玩復雜的樂器,難度確實比一般的少兒舞蹈或者京劇唱歌難度大多了,這不光是需要有專門的人來教授,還要有優越的家庭條件,畢竟樂器也不便宜。
段清揚家境不錯,看來其父母也是那種舍得花大價錢培養孩子特長的父母。這種人在九幾年的時候,雖然不少,但也不多,畢竟生活水平有限。
在這家伙的光芒之下,整個文藝演出都安然失色,就別說那些同學們了。
恐怕班里接替他當文藝委員的那位女生,當得也挺沒意思的,奈何老師的任命,不執行不行啊。
“如果能當個純粹的旁觀者,那就好了……”演出當天,林俊搓著臉上的胭脂,滿臉不情愿的說。他旁邊的張曉強也抹的跟猴屁股似的,眉心還點了一點紅……
電子對抗團駐地的禮堂,跟房店那家破舊的電影院結構差不多,除了文藝演出,他們這兒偶爾也會放電影,豐富一下官軍的娛樂生活。燈光一暗,舞臺上面亮了起來,演出開始了……
………………………………………………………………………………………………PS.有些大事件,我寫的內容可能與真實事件有出入,我畢竟不是專門研究這些的,本文也不是某些現實問題的報告會,我看了一些資料,也摻雜了一些我個人的看法,可能有些了解比較深刻全面的,會看出問題,若發現文中內容與你所了解有出入,可以當成是作者的春秋筆法,或者主角重生的蝴蝶效應,若是看不出什么的讀者,也沒必要當真,本書寫來就是解悶,為求一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