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風,甚涼。
葉知秋站在西蜀國都外的一座山峰之巔,遠望城內一輪血月升空,又有一個絕色麗人踏步虛空,背后三條白色巨尾遮天狂舞,攻向血月,
一個布衣青年,與絕色麗人聯手,手持一柄魔扇,輕輕一搖,就扇出無窮火焰,向著血月沖擊過去,火焰燃燒半邊天空,轟隆聲不絕于耳。
透過迎面而來的風,葉知秋看到了城中無數的人在哀嚎,跪拜,修士舉手風云變,凡人自是遭災殃。
在他的身后,青驢安靜的站著,它的背上,一個小小的道童趴著,那是碧霞子唯一的弟子青云,他陷入了昏迷中,是被碧霞子親手打暈的。
葉知秋又不禁想到了碧霞子受重傷而回的情形,端坐在蒲團上,碧霞子身上的氣息已經極為的衰弱,他的臉色卻是淡然,絲毫未將自己的傷勢放在心上。
“知秋,幫我把青云帶走吧!離開國都,到遠方去!苗蜀之地,即將有大變,你也還是找個地方先隱居,或者先回山吧!等這場大變穩定了,在出來人間行走歷練吧。”
“師尊!”旁邊聽著的青云發出一聲驚呼,不解碧霞子怎么會做出這樣的安排,只是還沒等他詢問出口,就被碧霞子一指點暈。
“好友,你……”葉知秋臉上有疑惑,心中卻又有著一種壓抑出現,如烏云壓頂的感覺。
這時,外面一輪血月升空,西蜀城中驚呼一片。
看著那變得血色的天空,碧霞子擺了擺手,阻止了葉知秋的話,他嘆了口氣,說道:“我本是西蜀王儲,只因一心修行,不愿接掌大位,拜了當時的國師為師,并在師尊遠游之后,擔任了國師。”
“只是限制與皇族之人,受大地龍氣眷戀,絕了修行之門,我雖不是君主,但在度過一重劫數之后,一身修行就再也無半點進步。”
說道此處,碧霞子臉上有點悲涼,當一個修行之人,知道自己永遠無法窺探道的真諦,那種心情,是外人怎么也難以體會的,葉知秋保持著沉默。
碧霞子嘮嘮叨叨的說了很多,到了最后,說累了,他揮了揮手,讓葉知秋帶著青云離去。
“你何不跟我們一起離開。”望著他,葉知秋說道。
碧霞子笑了,笑的很開心,雖然他的嘴中已經在不停的流出血跡:“碧霞此生除求道不得外,別無遺憾。”
“生死不過尋常事,當年我當任國師之時,知道自己此生修行已到盡頭,就立下了道誓,愿窮畢生之力,守護鎮國龍珠,守護西蜀國。”
“今日,我人未死,怎能離開,你帶著青云走吧!我在他身上寄托了自己修行的道念,希望有朝一日,我入輪回六道而再生,他已得道,能來度我。”
葉知秋心眼洞察,清晰的看到在碧霞子的臉上,已經布滿了死氣,他知道,碧霞子已經到了彌留的時刻了,氣息衰弱到如風中的火燭,隨時都將要熄滅。
“好,只要你輪回而生,他不度你我度你!”葉知秋的話很輕,卻透著堅定的決心。
修士的許偌,就如金口玉言,一出口,天地就有記錄,冥冥中生出了感應,日后碧霞子只要在世間出現,葉知秋就能得知。
轟隆隆!遠處血月臨空,竟然從中流淌出無窮血浪,形成滔天狂潮,力壓圍攻它的兩大強者。
葉知秋從回憶中驚醒過來,望著滿城哀嚎的百姓,無數散落天地的孤魂,嘆了口氣,他轉身牽著已經久候多時的青驢,踏步虛空,向著遠處行去。
他雖然遠去,但隨著風中傳來的氣息,葉知秋看到碧霞子拖著重傷的身軀,進入了一處地宮之內,厚重的玄晶法壁開啟,碧霞子走了進去,里面懸浮著的,是一顆閃著艷艷光澤的白玉明珠,虛懸在空中。
隆隆響動,碧霞子進入不久,玄晶法壁重新關閉,在天地間,再也感受不到絲毫碧霞子的氣息。青驢的背上,昏迷中的青云,眼角滴落了數滴晶瑩的眼淚。
回頭看了看他一眼,葉知秋沒有說話,他的心中同樣有著傷感在徘徊,碧霞子是他的摯友,也是他唯一的一個人類修士至交,就此而去,心中痛惜的情緒自不言而喻。
悲傷情緒起伏,心潮涌動,識海之內自有應驗,重重情緒,化作熊熊之火,在那大地之上燃燒,元魂在其中,受著錘煉,有撕心疼痛。
這是紅塵心火,以生靈七情為燃料生成,能毀滅修士元魂,也能錘煉修士的元魂,一切看心。
修士常言‘劫數易度,心關難過!’指的就是這紅塵心火,七情一動,心潮起伏,劫火就生。
對紅塵心火,有人畏之如虎,慧劍斬斷一切情緣,清心寡欲,出世靜修不履紅塵!
有人視為修行捷徑,通天妙法,入世歷練,引動心潮,在心火錘煉元魂,以圖鑄就一朵仙蓮,劫盡之日,蓮開見仙!
不理元魂中微微的刺痛,葉知秋牽著青驢,一直向著前面行去,他的步伐不快,這是相比修士的遁光而言。直到天色漸漸亮起時,也已經在虛空中行走了足有上千里。
西蜀國在苗蜀四國中算是小的,千里的路程,算來也穿越了足足半個西蜀國了。今天是個陰天,但道路上的行人還是不少,西蜀城中的變化,這些凡人暫時都還不清楚。
看著虛空有人牽青驢而行,又見葉知秋面容清秀,姿態不凡,都以為是仙人現世,紛紛跪拜起來。
“師叔,我們這樣太招惹人注意了。”青云自青驢的背上爬起,對著葉知秋說道。
他的臉上,一片沉靜,不像是一個小小少年,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師尊的死,似乎對他來說,已經過去了。
葉知秋回過頭,看著他,卻感受到了一個心靈在哭泣的聲音。
他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走下去吧!”
說著一扯青驢,遁光一閃間,兩人一驢就在虛空消失不見,留下那些跪拜的人,紛紛議論著遇仙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