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土著暗殺者們,毫不猶豫的掙扎著跪在地上。將手中唯一的武器——長筒淬毒吹箭,平端著舉過頭頂。毫無遲滯的用膝蓋在粗糙干硬的土地上,快速挪動著向探索隊投降。
直到接收這些戍邊暗殺者們投降的我,看到他們將背上背著的燧石、松油藤球、石塊等物呈現在探索隊戰士們面前的時候。我才終于打消了最后一絲,對這些陰險狡詐的土著人的戒心。
全副武裝的探索隊戰士們,嚴密監視著這些表示愿意并入白虎團的家伙們。幾乎武裝到牙齒的探索隊伍,很是輕松的來到無名山丘的頂峰。
視力極好的我和帶著戰士們,當然也不會忘記認真從這些曾發現過暗殺者的松針樹木中,搜索著潛在的敵人們!只不過有這些依附的暗殺者配合,本就戰力不俗的探索隊自然也不會面對什么潛藏殺機。
隨著探索隊不斷靠近,一座座從山腰分布到山峰頂端的地窩子,逐漸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之中。我帶著幾名最強悍的精銳戰士,在那些所謂的土著人頭目的指引下,進入其中一個較大的地窩子。
說是什么所謂的倉庫,其實倒也沒什么倉庫的應有設施。無論是專門分類擺放物品的貨架,還是一個個專門放置特殊物品的藤條木箱都擺的亂七八糟!
幾名帶路的土著人頭目,很是熟練的從雜七雜八的散亂物品中。翻出一支現代世界回旋鏢形狀的青岡礫制品。這種經過猛火長期煅燒,然后又經過多次打磨過的回旋鏢。
通體烏黑的斑駁外表,依然還能保持絕對不遜色于尋常鋼鐵的堅韌性質。這支被磨的光亮的烏黑色回旋鏢,卻并沒讓我趕到如何沉重。我很是認真的要求,所有跟著進入這個地窩子倉庫的探索隊戰士們。
盡可能多的將一枝枝用烈火煅燒,又經過石塊研磨的烏黑色回旋鏢從中運出。然后尋了處林木茂盛的地方,獨自嘗試著使用這種能按使用者拋擲的運動軌跡,而呈現出橢圓形飛行軌跡的木質回旋鏢。
由于這種并不如何被現代人所重視的回旋鏢,有著往返飛行的特殊運行軌跡。所以也并不是一種非常容易操控的奇特遠距離攻擊武器。
如果在能夠妥善使用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保持對相同攻擊目標的重復打擊。另一個形象的名字,叫做——“飛去來器”。唯一讓我感到對這種飛去來器并不滿意的地方,也就剩下和拋石套索同樣明顯的缺點了。
既不能在拋擲的時候保持和弓箭、投槍一樣的投擲距離,又不能讓投擲的時候隱藏身形。我這才想明白為什么這些一直都不愿使用這種秘密武器的土著人,并不如何對這種能反復攻擊同一目標的回旋鏢滿意!
看來已擁有拋石套索和這種青岡礫特制飛去來器的探索隊戰士們,又要學習這種使用方法較為復雜的所謂秘密武器了!至少這種武器在攻擊到目標的時候,大多都能讓目標失去一定程度的戰力或行動能力。
如果要近距離的生擒活捉敵人或者獵物的話,這種飛去來器顯然有著和拋石套索同樣有效的打擊能力!我很是形象的用“飛去來器”來替代回旋鏢的稱號!飛去來器?不但要飛出去,還要能飛回來。
包括這種飛去來器、拋石套索、拋石皮囊所組成的投擲兵器,逐漸被我這個白虎團族長劃分成各種族人們日常娛樂,甚至捕獸捉俘虜的有效工具。
從射程最大兩百多步的三棱羽箭,到射程只有八十幾步的三棱投槍。再到這些射程只能達到五十幾步的各種飛去來器、拋石套索和拋石皮囊。
探索隊戰士們所能使用的各種遠程攻擊武器,再配合上藤條和獸皮、獸筋制成的復合型結實拋網。已完全能讓任何敢于逼近探索隊的敵人或者猛獸們,被他們更加輕松的擒獲和獵殺。
對于我這個急需大量優秀戰士和先進兵器來開疆拓土,保衛白虎團駐地的族長大人來說。這種一直被土著人所封存起來的,兩千枝用青岡礫制成的回旋鏢(飛去來器)。
將更加有效的讓白虎團的戰士們,在冷兵器時代的世界擁有足夠強大的自保能力!經過我的的親自測試,這批飛去來器被我命令探索隊的戰士們全都裝備在了身上。
由于這種飛去來器,只能達到五十幾步的最大射程。而且在投擲的時候還需要大量實戰練習,來積累和提升使用技巧。我也只好耐住性子,讓族人們認真練習這種飛來飛去的圓弧型投擲兵器。
對于這支總人數還不到千人的探索隊而言,每人平均下來都能裝備上三枝左右的飛去來器!顯然能夠在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后,成為能夠扭轉戰局的關鍵因素!
畢竟在五十幾步的近距離之內,要想躲過這種飛行軌跡詭異無比的飛去來器,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何況這種所謂的飛去來器,還能回旋著從目標后方二次攻擊敵人。
我很是期待組成一支不需要近身肉搏戰,就能大量而快速的擊敗敵人的強悍隊伍。嚴格來說,這種所謂的飛去來器。應該也算得上是種,攻擊距離和效果都還馬馬虎虎的所謂暗器吧!
我還記得所謂的暗器,大概是指一種能在中等或者很近的距離。能讓敵人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一擊斃命的輕型短小兵器。
雖然我這個正在這座無名山丘,反復搜尋什么可用資源的白虎團族長。已經風風火火的讓隨隊的幾名馴鷹者,將組建一支從遠到近都能有效狙殺敵人的暗器部隊的想法。
分出兩隊分別告知沿海的白虎城駐地,和已經完成初期建設的群狼山駐地。但是剛解決土著人秘密武器的問題之后,我就再也沒有多少機會親自研發和訓練這種使用暗器的部隊了。
干脆繼續帶著這些已經并入白虎團的新族人們,到處尋找和記錄著這座無名山丘上,分布的青岡礫的數量和具體分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