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從左邊第一個猜起。”葉青說著走到柜臺邊上,伸手輕輕撫摸盒子的表面。這是一個體積挺大的盒子,跟十四英寸黑白電視機的箱子差不多大,外表貼著花格綾子,顯得古色古香。顯然是盛放古董特制的盒子。約莫三分鐘之后,葉青抬起頭,先看看店外的人群,又看看屋里的五位不速之客。方才緩緩說道:“這件東西可了不得,如果要是真的話,價值恐怕要上億了。它就是所有搞收藏的人夢寐以求的元青花。自從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在國外拍出2.3億人民幣以后,元青花這個神秘的瓷器種類一夜之間成為收藏界的寵兒。全國大大小小的古玩店一夜之間冒出無數元青花。這個盒子里放的也是元青花人物故事罐,畫的是三英戰呂布。至于真假嘛,還得仔細分析。”葉青一口氣說了一大段,似乎盒子根本不存在,他直接面對的就是瓷罐本身。
胖漢臉上的肥肉不自然地抽動幾下,盒子是他的,里面放的什么東西他最清楚。店外的人群開始竊竊私語,不知道年輕人說的是真是假。今天這事兒有點意思。
“誰是元青花的主人?我能不能把盒子打開?”葉青詢問以胖漢為首的五個人。
胖漢很不自然地點點頭,示意可以打開。他對自己的東西信心很足,葉青這小子雖然僥幸猜中,未必會看出真假。
葉青輕輕打開盒子,一件青花人物罐呈現在所有人面前。老鐵和董蘭蘭一陣驚詫,葉青這小子行啊,果然被他猜中。店外的人群也是陣陣騷動,這個年輕的店主不簡單啊。葉青從上到下、從里到外把圖罐看一遍。“元青花有兩個顯著特征,一個是胎,典型的麻倉土制作的細白胎,又細又白又堅硬,好像玉一樣。麻倉土在明代洪武時期已經絕跡,后人無論如何仿制,胎終歸是不同的。第二個特征是圖案,人物故事題材比較多,比如前幾年在英國拍賣的那個就是‘鬼谷子下山’題材。元青花的圖案具有很強的層次感,一般有七八層,多的甚至有十幾層。通過以上兩個要點我們看這件瓷罐,第一胎不是麻倉土的胎,第二圖案的層次感不明顯。足以說面這是一件假東西,贗品。”葉青一語道破天機。
“好!”老鐵帶頭鼓掌,壓抑了老半天,終于出來一口惡氣。店里店外所有目光都盯著他,老鐵見氣氛有些不對,無趣地停止動作。
胖漢臉上的肥肉跳動得更厲害,幾次想發作,又都忍住。畢竟人家沒有過錯,動手的話難以服眾。
葉青暗暗豎起大拇指,如玉好樣的,再接再厲!他信步走向第二個盒子,照樣伸手輕輕撫摸,片刻之后仰頭說道:“這是一面銅鏡,正面是鏡面,反面是名叫蟠螭的猛獸,也可以叫蟠螭紋鏡。至于真假和年代嘛,還得親眼看看。”他扭頭看向黃守信旁邊的一個人,這人四十多歲的樣子,尖嘴猴腮,兩眼閃著賊光。這人沒有表態,而是詢問胖漢的意思。胖漢不耐煩地擺擺手,葉青見狀不由分說打開盒子,果然是一面銅鏡。
“鏡子出現之前,人們日常照臉面必須得找有水的地方,后來青銅器出現,人們就把水盛在銅盆里,形成最原始的鏡子。古語有云:鑒為盆也。銅鏡最早盛行于戰國,漢代達到一個制作高峰,到了唐代,由于經濟空前繁榮,銅鏡制作工藝達到了極高水平。時至今日,漢鏡和唐鏡依然是青銅鏡收藏的大熱門。到了清代,由于玻璃的大量出現和應用,銅鏡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不過當時沒有人把銅鏡作為一種收藏品來看待,民國時期收藏盛行,銅鏡依然沒有被重視,如果你能穿越的話,帶著錢去民國,一天能收一大筐古代銅鏡。最近十幾年才逐漸成為收藏的一大熱門。青銅鏡的鑒別首先要聽聲音,因為年代久遠的銅鏡銹跡深入肌理,用手敲的話聲音發沉,仿品的銹跡很難深入肌理,用手敲聲音發脆。其次要看銹色,真品的銹色從里到外,很自然;贗品銹色輕浮,用手剋的話能一塊一塊掉下來。現在的贗品能成批生產,用機器把銅鏡做好,然后挖坑埋起來。經常在土的表面澆水濕潤,有時候還在土里摻雜大糞、強酸之類的東西,一兩年之后再挖出來,銹跡斑斑的銅鏡就制作完成。最后批發到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葉青把銅鏡的前世今生介紹一遍,雖然膚淺,卻也能讓初入本行的人從中受益。
店外開始有人小聲嘀咕:“說了半天,鏡子是真是假啊?”
葉青暗暗搖頭,現在的人咋都這樣呢,不關心文物的傳承和歷史,只關心真假本身。這樣是不是太功利了?這種心態對搞收藏很不利,不懂得古董的歷史傳承,又怎么會真正了解它呢?不了解,又何談辨別真假。當然現在不是講道理的時候,葉青把銅鏡擎在手里,用手指輕輕敲擊鏡面,銅鏡發出咚咚的悶響。按他剛才的理論,鏡子應該是真的了。“諸位,辨別銅鏡的真偽不能光聽聲音,有些制作高超的贗品,也能把清脆的當當聲給掩飾住。這時候用手敲就不管用了,得用另一套辦法……”葉青說到這讓老鐵去衛生間打來一盆熱水。也不管銅鏡的主人同不同意,噗通,把銅鏡扔到盆里。一分鐘之后,葉青伸手把銅鏡從水盆里撈出來,意外就此出現:好端端的銅鏡竟然破碎成三塊。
葉青捏著三塊鏡片解釋道:“諸位這是最近十幾年新興起的一種作假方法,用膠水把鏡子粘合起來。再用手敲的話清脆的當當聲沒有了,換來的是咚咚的悶響。很容易把人蒙蔽,這時候就得用熱水泡,膠水遇熱會變軟,銅鏡自然就散開了。”解釋完畢,他把鏡片隨手扔在柜臺上不去理會,用眼睛盯著胖漢和尖嘴猴腮的銅鏡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