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云孟帶著青遙沒有先回征西將軍府,轉而去了十字東街的文思別院。就見別院外的燈籠也用素紗罩著,門前很冷清,臺階上落滿了枯葉,卻是無人打掃。
別院大門緊閉,旁邊角門虛掩著,云孟上前在門上輕叩了三下,可是無人應聲,云孟又喚了聲“有人嗎?”仍是無人應答,云孟覺得蹊蹺,便將角門輕輕推開,邁步進到院中,剛走幾步,便有竊竊私語之聲傳到耳中,云孟側耳仔細一聽,原來是有兩人正在議論著什么,只聽其中一人說道:“你說這人也真是太不識時務了,如今就連咱們殿下都得讓著桓大將軍三分,他可倒好專門處處頂撞桓大將軍,這下可好了,看他如何收拾?”
另一人應聲道:“就是,原以為這位爺日后會飛黃騰達,咱也能跟著沾沾光,誰知如今旁人別說與他走動了,就是躲還唯恐避之不及呢。”
先前說話的那人又說道:“如今就盼著殿下早日收回這別院,或是能將咱哥倆兒調走,咱們也能避開這晦氣。”
云孟聽到這,不由輕嘆了一聲,不想倒是驚動了私語中的二人,院中頓時安靜了,不一會兒就見從假山后面探出兩顆頭來,朝云孟這邊看了看,然后走出兩個內侍,其中一個云孟認得,正是上回在門前接待云孟的那位。可那人卻裝作不認識云孟似得,高聲喝道:“王府重地,你等是何人,竟敢擅闖。”
云孟哭笑不得,又將心中火氣壓了壓,拱手說道:“這位公公,在下有禮了,前幾日其實咱們還見過面的,您可能是貴人多忘事。在下荊州云孟,特來拜訪我兄長殷淵,還請通稟一聲。”
那內侍抬著眼皮瞅了瞅云孟,哼了一聲說道:“嗯,好像是見過你,也用不著通稟,你自己進去吧。”
云孟陪著笑說道:“公公說笑了,諾大個王府別院,您讓在下去那里找我兄長啊?”
內侍不耐煩的答道:“就在書房,你上次去過的,沿著這條游廊到盡頭便看見了,我們還有其它要事,你自便吧。”說罷和另一個內侍徑直出了別院,走了。
青遙在一旁邊搖頭邊問道:“公子,你說這些人都怎么了?前幾日還殷勤有加,今日卻是如此惡劣態度?”
云孟苦笑道:“方才他二人私語之言你也聽到了,那明擺著說的就是殷大哥,看來殷大哥是得罪了恩師,可能如今失了勢,連奴才們也跟著變了。走吧,別管旁的,你我進去去找殷大哥問問,便全都明白了。”
于是二人沿游廊徑直來到書房,說來也怪,一路上再未遇到任何別院內的下人。就見書房門敞開著,云孟邁步進了屋,看到殷淵正伏在書案之上奮筆疾書,此時已是深秋時節,涼意漸濃,殷淵卻只穿了單衣,赤腳穿著鞋,發髻散亂。云孟叫了聲“兄長”,殷淵他起頭一看是云孟,憔悴的面容上頓時現出了笑容。殷淵忙放下筆,起身走到云孟近前,拉住云孟雙手問道:“賢弟,你怎么來了?”
云孟長嘆一聲:“哎,一言難盡啊。”殷淵見此狀便先招呼云孟落座,本想給云孟倒杯水,提起茶壺卻是空的,朝外喚了幾聲,卻無人應聲。
青遙上前從殷淵手中拿過茶壺,說道:“先生,你可能還不知,這府里如今可就只有先生一個人了,其他下人都不知去哪里了。還是青遙伺候先生和公子用茶吧。”殷淵皺了皺眉,苦笑著搖了搖頭。
青遙轉身出去煎茶自是不說。殷淵拿過一件長袍,披在身上身上,又將散亂的頭發攏在腦后。笑著問道:“賢弟,你這剛走沒多久,便又返回建康,看你這滿臉的疲憊之色難道是遇到了什么解不開的結嗎?總不會這么快就知道為兄的遭遇了吧。”
云孟長嘆一聲,起身看向遠方,滿眼哀傷的說道:“兄長你能體會何謂‘恍如隔世’嗎?你說大晉天下是不是真的氣數將盡了,北伐也好,恢復山河也罷是不是也都只是妄想,其實最終都實現不了。難道人與人之間真的不能赤誠相待嗎?是云孟看不清時務,還是我太過單純?”
殷淵嘆了口氣,站起來走到云孟身旁,輕輕拍了拍云孟的肩膀道:“賢弟為何如此消沉,雖然為兄并不知道賢弟究竟遇到了些什么事情,但為兄依然堅信忠義之流還應該是多數的,雖然會有些跳梁小丑,宵小之徒偶爾興風作浪,然邪不壓正,終究會有海闊天空之日啊。你若有心結,便對為兄講出來,看看為兄能否能幫到你?”
云孟看著殷淵,會心一笑,說道:“還是兄長心性豁達,篤定自然,凡事都能看得很開,盡管遭受逆遇,卻還能不忘初衷,小弟不如啊。”
殷淵一陣苦笑道:“如今朝局迷亂,方向不明,雖在官場卻是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好似水中孤舟,要么順流而行,卻是處處淺灘暗礁,要么逆流而上,卻又有巨浪劈面。難卻不怕,只是不知所做一切究竟值不值得?”
云孟疑惑的問道:”兄長為何有此感慨,能否也給小弟說說?”
殷淵答道:“還是不必說了,凡是都已經如此,大不了殷某也效仿古人,掛了大印,再做回山野之人。”
云孟接著說道:“其實即使兄長不講,小弟能猜出一二,這一切是否與家師有關?”
殷淵點了點頭,說道:“終究是瞞不住你,為兄之所以不與你講,也是擔心有些話會傷了你們師徒情分。”
云孟又輕嘆了一聲說道:“這其實也是小弟困惑之處,要不是遇到一些事,小弟也不會有此想法。”
殷淵看著云孟問道:“是嗎?賢弟究竟遇到了什么事還是說說吧!”
云孟一跺腳道:“也罷,那小弟就將這幾日所經歷之事講給兄長聽聽。”于是云孟便將離開建康后所有遭遇詳詳細細的給殷淵講了一遍。
殷淵聽著聽著騰地站起,原本披在身上的長袍也掉在了地上,神色激動地說道:“賢弟,如你所講,看來我們都小看了桓大將軍了,我說杜爍之案為何會虎頭蛇尾,不了了之,原來癥結在此啊。”
說著走到書案旁,將剛才自己正書寫的請辭奏折撕了個粉碎,然后轉頭對云孟說道:“要不是賢弟一席話,為兄真準備放棄了,現今,我絕不能任由亂臣賊子再繼續做這些欺世盜名的勾當,縱然是銅墻鐵壁殷某也要碰上一碰。”
云孟一看殷淵如此之狀,趕忙起身,連連擺手道:“兄長還請息怒。也許事情不想兄長想的那般,亦或許老師有他的苦衷。”
殷淵轉身看向云孟,激動地說道:“賢弟事到如今為兄也不能再瞞著你,就在你離開建康這短短十幾日里,實在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之事,有些事若不是親眼所見,為兄也是不敢相信。”殷淵便將圣上突然駕崩,宮內卻秘不發喪,到后來桓原如何兵臨建康,清算異己,威逼太后冊立新帝等等如實告訴了云孟。
云孟怔怔的愣在當場,盡管極不情愿相信這一切,但理智告訴云孟所有的事聯在一起的卻就是一個完整的龐大的陰謀。云孟不明白,恩師已經位極人臣,手握重兵,為何還要效仿當年董卓、曹阿瞞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難道他口口聲聲的北伐之事真的就是個賺取民心的幌子?難道對自己也是……?云孟不敢再往下想,心中抑郁得很。
殷淵輕聲安慰云孟道:“為兄知道賢弟得知這一切后,定是一時難以接受,畢竟你們師徒情深,但做兄長的有些話必須要說,我不想看到賢弟還被蒙在鼓里。”
云孟仍然沉默,殷淵繼續道:“賢弟的老師張口閉口器重于你,又是悉心栽培,又是磨練,可幾時真正重用過你,這些年你只是游離于外,征西將軍府內的要事你又知道多少,你老師的心思賢弟你真的知曉嗎?也許不只是為兄,也包括景略你,甚至是東海王,不,如今應該是當今圣上,這些人都可能是這位桓大將軍棋盤上的棋子而已。”
“兄長,您不要再說了,云孟不傻只是不想面對罷了。”云孟幾乎哽咽道。“能否容小弟一些時間,云孟有心去找家師談談,曉以利害,家師重視名聲,若是能迷途知返,化干戈為玉帛不是更好嗎?相反若是家師仍然固執己見,小弟也已盡了弟子之責,到時候便會離開這是非之地,陪著義父義母隱居山林,再不問世間之事了。”
殷淵拉住云孟道:“為兄依你就是,但賢弟也大不可如此消沉,賢弟又滿腹才華,何愁沒有施展之地啊。”
二人正在長吁短嘆,各抒感慨之時。青遙急急跑進來,說道:“殷先生,宮里有圣旨到了。”可嘆殷淵一世英才,為人善良耿直,卻又將落入一個更大、更兇險的圈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