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真的爺爺排行老四,是山沖里輩分最長者,年齡卻不是最大的,人家都尊稱他四老爺,終究沒有見到自己的曾孫,沒有度過自己第七十九個中秋節。中秋節多一個少一個老人家似乎不計較,當吳真的閨女一落地,老人家的情緒如秋天,秋風自然也是一天涼比一天。
沖里一直遵循一個不明確的規定,家家戶戶喜事好像不一定都參與,但喪事,熱心幫忙的要多得多。是不是也印證那句---錦上添花遠不及雪中送炭。
還有一個就是,外出務工的勞力,接到電話,出殯日必須趕回來,連沒有出門在外的,共八個人,俗稱八大神仙,其實就是抬老人家上山,山路彎彎,崎嶇,加上近千斤的靈柩,只有四個人擔在肩膀,另外4個人在旁邊輪換,沒有幾分力氣和另外幾個人的幫忙肯定危險。如果有人因為要掙錢婉拒找理由不回來,馬上有人發話了,要不你家老人家萬一也有問題了,誰還會回來?那你留在你家堂屋,自己背上山吧。
有時別人的喜事,自己心里不一定舒服,尤其在沖里,例如年輕的張家兒子,一生生了2個兒子,如李家生了好幾窩丫頭,李家才不愿意去道喜的。
在四老爺的靈堂,鄉親們無事數開了,北沖山下不算,光山上6個自然生產隊200號人,70歲以上20多個,80以上7個,最大年齡95歲,而且好多家庭父母都超過七十。
村長的爹爹是四老爺的侄子,村長自然少不了幫忙,四老爺三兒子不怎么和氣,三人商量請村長做了四老爺出殯前的賬務管理。孫兒吳真從山東千里迢迢趕回來,帶了條在外中檔的煙給村長,明理說爺爺去世,兄弟多勞了,心里其實是還不想讓媳婦結扎,一定完成爺爺的遺愿,活著不見曾孫,來年墳前芳草萋萋時,記得一定帶曾孫去磕頭。。
沖里交通不行,經濟自然也不照,這幾年稍微好些,外出掙錢的多了,觀念在年輕人身上發生了很多變化,不過孝順二字,好像哪里都缺失,年輕人大手大腳,但對父母好像苛刻很多,一旦父母離去,又大操大辦,好像作戲一樣,是做給外人看,還是出自內疚,真的說不好。
四老爺的去世,多少也有點操辦的味道,平時吳真的母親似乎也算不上很賢惠的媳婦。公公一去世,媳婦開始念叨老人家的好了,逢人就說,錢不管用多少,心安就好,一句話讓人覺得是媳婦里的上上者。
四老爺很慈祥,個頭不高,留個長胡子,小時經常告誡我們這些孫輩,晚上出門很可能遇見鬼,你只要出門用手向上梳理自己的頭發三次,鬼看見你跑開了,我在小學到高中,晚上出門總記得那句話,總會梳理三下,后來覺得純粹自我安慰。不過這句話讓我晚上外出,從來沒有回頭過,最多一身的汗毛緊張得都豎起來,有時想,梳三下可能不夠,梳六下,安全更大。。久而久之,膽子大了,不梳理頭發,晚上也走過很久。
他還告誡我們,小孩子膽子要大,怎么練膽子呢,就是有剛去世老人家時,半夜去他的靈堂,坐上一小時,膽子自然就大。
這個很嚇人,晚上,月黑風高,就算明月當頭,靈堂內,也是陰風習習,燭光閃爍不穩,燈光昏暗,香火的味道,偶爾的貓叫一身冷汗,兩邊白底黑字,藍底黑字,一些道士的器具,多少讓人毛骨悚然,哪里還想去練習膽子,不嚇破膽就不錯。還有個很嚇人的故事,靈堂內不允許有貓來,這玩意一旦坐在棺材上面,叫三聲,棺材里的人便神力無比,騰空而出,死人能復活,然后很可能吃活人,這樣的貓叫天貓,往往直接從天井口下來,怪嚇人的。
父親去世時,在靈堂居然想過起這個荒誕的故事,覺得杜撰者純屬無稽之談,也可見兒時一些不正確的引導,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沖里一旦有老人家去世,晚上出行的人很少很少,有時有些迷信,也很難解釋。讓你驚起一身冷汗。
水生娘就被水泉佬嚇個一次半死不活。前幾年一個老人家去世,傍晚從山下回來的水生娘買了些肉走在山路上,碰見水水泉佬馱木料下山,他說了句余奶奶下午剛去世,你等會路過她家時,她很可能想吃你剛買的肉,說不定半路就想吃。。一句話水生娘嚇得腿發軟,上山幾公里,腳步灌了鉛,有沒有電話,嚇得在半路大哭,直到甘生照著電筒來接,回去病了一場,急得甘生要打水泉佬。。愛開玩笑的水泉佬也接受了教訓,以后不敢那樣惡作劇嚇人,但開玩笑還是依舊,尤其葷段子的渾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