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內張豪這話一出,引得一片嘩然之聲。
周寒緩步上前,對著張衙內一拱手:“我三人志同道合、以文會友!怎么到了衙內嘴中卻是如此齷齪?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張豪自知失言,也擔心婉如、柳明借題發揮,便冷哼一聲就此作罷。
但是他眼球一轉,哈哈大笑了一聲:“既然是以文會友,那么周鎮國卻是要感謝在下!這不……隨我而來的諸位才俊,都是得到聽聞你的大名之后仰慕而來!周鎮國可不能將他們拒之門外啊……”
周寒知道這群人來著不善,但是他卻微微一笑道:“不知各位有何見教?還請諸位入席一敘!”
待眾人坐穩,張豪朝著一人使了個眼色。
“周鎮國,在下黃子舟,渤海府府學院甲等學子,昨日聽聞‘請圣言’一事,心中向往!因此在今日上門打擾,還望見諒!”
只見一名身著青色文衫的瘦小青年起身大聲發言。
“不過今日一見,卻是有些疑問!不知閣下可否解惑?”
“請問!”周寒點了點頭。
“在下有幸拜讀‘鎮國策論’,文中字字珠璣,可謂是老成之言!但是,在下疑惑,如此文章必定為涉世已久、老成之人所作!可為何周鎮國卻是一個少年郎?”
此番言語令在座的諸人紛紛點頭贊同,隨后他們便將目光投在了周寒的身上,看他如何回答。
周寒抿了一口水酒,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此言差矣!豈不聞‘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文章的好壞、見解的高低,怎能以年紀一概而論!”
柳明在心中暗暗豎起了大拇指!這番回答十分高明,人家質疑策論不是他這個年紀的人能夠寫出來的,而周寒卻引古人之言,直接否定!這臉打得“啪啪”直響啊……
這位黃子舟,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拱了拱手狼狽坐下。
然而,宴席之中又有一人站起了身,他開口便說:“聽說周鎮國昨日贈送婉如小姐一首小詩《詠蟬》,文字精悍,立意深遠!在下不才,有一首詩詞只作出了上半首,這里還請周鎮國為我補全。”
接著,他也不顧周寒的反應,自顧自地念到:“輕舟一泛晚霞殘﹐潔漢銀蟾玉吐寒。楹倚靜蔭移沼樹﹐閣涵虛白失霜巒。”
當這人念完之后,這才向著周寒拱了拱手。
柳明琢磨了一番,向著婉如小姐問道:“此詩不過是寫景詩,似乎沒有什么新意,而且也算得上完整……怎么還讓子淵兄續寫呢?”
婉如搖了搖玉首,“沒這么簡單!此文乃是回文體……倒著讀的話,同樣是一首詩!”
“回文詩?”柳明便將其倒著默念了一遍:“巒霜失白虛涵閣﹐樹沼移蔭靜倚楹。寒吐玉蟾銀漢潔,殘霞晚泛一舟輕……”
“這回文詩倒是不難,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總是能做出來的!不過這群家伙可不會給子淵兄太長時間的……”
果然,人群之中便有人說道:“周鎮國,這么簡單的詩句你都補不上嗎?”
“就是啊!看來那篇策論的原作者是誰還不一定呢?”
……
就在這群人剛剛要起哄的時候,周寒開口說道:“清琴瀹茗和心洗﹐韻竹敲詩入夢刊。驚鵲繞枝風葉墜﹐聲飄桂冷露浸浸。”
“嗯?這么快就不上了?這可是回文詩……”
“浸浸露冷桂飄聲﹐墜葉風枝繞鵲驚。刊夢入詩敲竹韻﹐洗心和茗瀹琴清。咝……非但補上了詩句,而且應情應景!”
“人的影樹的名!看來這周寒還是有真材實料的……”
“嗯,‘請圣言’都沒有問題,我們也不用再質疑了吧?”
在周寒補齊詩句之后,跟隨張豪來的這群人便分為了兩派。一派就張衙內的爪牙、死忠,而另一派則是被其蒙騙而來的才子們。
見到這種情況,張豪親自上陣:“周鎮國,不要怪我失禮!但是在下實在是不解……”
說著,他指了指了那個茅草屋,“周鎮國如此家境,是如何飽讀詩書、熟知經史典籍的?總不會是自學成才吧……就算是閣下聰穎,能夠自學成才,那你是怎么學的?和誰學的?”
張衙內的爪牙、死忠們也紛紛叫囂起來:
“是啊!周鎮國給大家解釋解釋……”
“不會是偷學的吧?”
“嘿嘿,豈不知‘竊書非賊’乎?”
“我看不只是‘竊書’,就連這‘鎮國策論’也是竊取他人的吧?”
……
張豪看到周寒遲遲不回答,得意地笑道:“周鎮國,就你家這陋室……足以證明一切!”
“你不過是個‘文之大盜’,所有的學識不過是竊取他人的成果!還不從實招來!”
周寒緩緩站起身來,用嘲弄的眼光看著眼前這個跳梁小丑。“陋室?張衙內是因為這陋室,才給在下扣上如此之大的黑鍋嗎?”
“不然的話,你如何解釋?”張豪死死盯著周寒,針鋒相對。
周寒對著城主府的管家一招手,“有勞管家,為我準備筆墨紙硯!”
張豪繼續諷刺著周寒:“怎么?你已經打算寫下供詞,俯首認罪了嗎?”
周寒卻是不在理會張豪,而是站在在案前閉目、凝神、定氣。
良久,他雙眼一睜,潑墨揮毫,將其所要寫的文章一氣呵成。在此過程之中,晴朗的天空之中陡然出現一片烏云,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但是令人驚奇的是,所有的風雨全都止于周寒住所之外……
“筆落驚風雨,書成泣鬼神!”
站在院后看戲的王明陽、墨羽嘆、宋遠三人異口同聲地驚呼道。
隨后眾人便見到,這張宣紙竟然懸浮于空,一個個斗大的字跡化為朵朵鮮花、躍然紙面,如同繡錦一般在空中整齊排列,繼而發出無限金光!
狂風暴雨一掃而空!
霎那之間,整個酈城、整個渤海府、整個冀州、整個北宋的上空都浮現出這些字跡的投影!
“天吶!筆落生花!”
“躍然紙面!”
“文章錦繡!”
“圣文顯像!”
無數目光都投向了半空之中,只見一篇勵志銘文展現在所有人的眼底!
“以陋室為銘,與天下寒門子弟共勉!——周寒作于酈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子淵云:何陋之有!”
一時間,墨香十萬里……北宋舉國為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