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榻的酒店休整了一整晚,眾人已是神采奕奕,琢磨著今天到那里去瘋一下。
仗著從小生活在巴黎的絕對優(yōu)勢,夜凌眾望所歸地當上了眾人的導游。任務是:帶領大家游遍巴黎大街小巷。
第一個地點當然是巴黎最最有名的香榭麗舍大道,可謂沒去過香榭麗舍大道就算沒有來過巴黎,所以不用凌的介紹,眾人便熱情高漲的來到香榭麗舍大道。
不太長的街道兩旁布滿了法國和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大銀行、航空公司、電影院、奢侈品商店和高檔飯店。從盧浮宮遠望香榭麗舍,可以通過協和廣場和凱旋門直望到巴黎郊外拉德芳斯區(qū)的新凱旋門。街道兩邊的19世紀建筑,仿古式街燈,充滿新藝術感的書報亭都為這條大道平添一種巴黎特有的浪漫氣息。
走在香榭麗大道上看著大道中央車水馬龍的繁華和大道兩旁被濃密法國梧桐樹遮蓋下的悠閑,體會著巴黎人的生活和浪漫……名店,時裝,電影院穿插其中,華麗,優(yōu)雅,閑情。人流中有的衣著光鮮,有的整結素雅,也有青春熱烈,也有簡單隨意,卻都沒有絲毫的驕情與做作。置身其中,輕松,寫意。
逛完香榭麗大道,眾人直呼不虛此行。可是卻也把眾人累得夠嗆,找到一處露天咖啡館,想都沒想,便坐了過去。
熱情高漲的眾人至始至終沒有發(fā)現,其實,在他們游逛香榭麗大道的時候,身后始終跟隨了一個身影,而這個身影卻是再熟悉不過。可是,卻又如此可以地躲在角落,仿若最見不得光的影子,生怕被誰看見。
而熱情高漲的眾人也為發(fā)現夜凌的不同尋常,游玩了一個上午,卻不聽見他過多的話語。似乎也在刻意地逃避洛薈,仿佛在懼怕著什么。
休息夠了,幾個人便商量著去往下一個地點,看完香榭麗大道,此刻,便迫不及待了。
巴黎圣母院,一座哥特式風格的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納河中西岱島的東南端,位于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筑之一。
看著輝煌的外表,眾人收起了調笑的表情,帶著莊嚴與肅穆進入了這神圣的土地。
從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體加上頂部聳立的鐘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種向藍天升騰的雄姿。進入教堂的內部,無數的垂直線條引人仰望,數十米高的拱頂在幽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閃閃爍爍,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與上帝對話”的地方。
圣母院內,右側安放一排排燭臺,數十枝白燭輝映使院內洋溢著柔和的氣氛。坐席前設有講臺,講臺后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國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兩人目光齊望向中央圣母哀子像(Pieta),耶穌橫臥于圣母膝上,圣母神情十分哀傷。
圣母院第二層樓是著名的玫瑰窗,色彩斑斕,可不僅僅是裝飾,這富麗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畫著一個個的圣經故事,以前的神職人員藉由這些圖像來做傳道之用。
院內擺置很多的壁畫、雕塑、圣像,因此前來觀覽的游客絡繹不絕。要享受獨自一人片刻的寧靜,不妨上去圣母院第三層樓,也就是最頂層,雨果筆下的鐘樓。從鐘樓可以俯瞰巴黎如詩畫般的美景,有歐洲古典及現代感的建筑物,欣賞塞納河上風光,一艘艘觀光船載著游客穿梭游駛于塞納河。
看著如此神奇的教堂,眾人不禁嘆息古人的智慧。跟隨著眾人游覽的腳步,洛薈卻顯得異常的漫不經心。
此時的她仍陷入自己的沉思中,就在洛薈高高興興跟著眾人進入圣母院的時候。洛薈無意地在一根柱子的地方看見了一個她意想不到的人——子軒。帶著疑惑,洛薈去詢問了凌。可是,看著凌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的神情,洛薈的疑惑更大了,到底是什么事情讓他如此否定子軒的存在。帶著這樣的疑惑,洛薈準備繞過柱子去尋子軒之時。被凌發(fā)現了她的目的,猛的被凌抓回,匆忙之中洛薈只看見了在子軒身后的一個人的背影。不停的再腦中搜索,這個人是誰,為什么子軒和冰都如此害怕我看見他的臉,為什么我只看見他的背影卻覺得他好熟悉。
一切的一切讓洛薈苦思不解,在也沒有了游逛的興趣,拉著夜凌,會酒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