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戈壁灘的天說變就變,從艷陽高照到陰云密布也就小半炷香的功夫,前后不到三個時辰,這片土地上就堆滿了尸體,從戰爭開始到結束,紅的血,白的刀,在烈日下噴涌和翻滾,蒼天仿佛嘲弄世人一樣由明轉暗只在片刻之間。
起風了,戈壁灘的風大而冽,起風的時候天陰沉了下來,天空中云的顏色除了白就是黑,這樣的顏色加上遍野橫尸,勾勒出一幅凄慘畫面。
風,還在吹,云在風的吹動下,變換著形狀,雖是初秋,這里卻絲絲寒意
遠處駱駝草被風連根拔起,打著滾飛向更遠的地方,天際邊黑白相間的云和蒼茫的地平線張開大口眨眼間將那團駱駝草吞沒。
風還在吹,裹挾著泥沙漫天飛舞,呼嘯聲一陣接著一陣,猛烈的風好像要將這里的血腥吹進浩淼的天際,讓它永遠的消失于寰宇。
天黑了,風弱了下來,一彎新月升起,遠處沙丘上直立著一個人,從戰爭結束到現在,他在這里足足站立了五個時辰,在這五個時辰里,風,沙,泥土,天空中變幻莫測的云,從腳邊飛馳而過的那團駱駝草……一切的一切都和他沒有關系,因為他已經死了。
這一刻是公元前二二九年九月十八日十二時
這個死去的人名字叫苻堅,秦國大將軍苻堅。他沒死在敵人的刀槍之下,而是死在自己的副將之手。
苻堅大將軍的遺體運回了秦國,安葬在他的家鄉古川洲城東南面一個叫易家塘紫竹林的地方。
紫竹林地處古川洲城東南面一個小鎮,這里名叫易家塘,易家塘形成于何時,沒有人考究,可紫竹林的來歷傳說甚多,流傳最久的一種是;很早以前,伶倫騎著他的老黃牛途經此處,見這里三面環山,山頂云霧繚繞,山腳溪流清清,流向遠方,如此仙境惹得老頭在這里稍稍停留了數日,在停留的幾日里伶倫先后尋訪了易家塘的易家山、童子梁、美人崖。
易家山在易家塘以東方向,美人崖在偏西方向,童子梁在美人崖東偏西方向,這里是一塊較為平整的地帶。童子梁上長滿大片棵棵蒼翠的紫竹樹,碗口粗細的紫竹挺拔俊秀,青天為標。當地人也稱童子梁為紫竹林
這三座山分別地處易家塘的東西南,童子梁中部終年流淌一股清泉,這股泉水在美人崖的低處匯聚成一個大大的深潭,深潭之水碧綠幽藍,深不見底。潭水開口之處一股溪流奔向遠方。
伶倫何許人也,如此天造之地對于他這樣一個貪圖游樂之人當然有很大的吸引力,老頭先到了易家山,說來上天造物之奇,伶倫發現易家山山背后有一巖洞,對于修道之人來講,這里是最好棲身之地,伶倫白天游逛累了夜里就在洞內休習道法。
美人崖之所以稱為美人崖,遠處望去像一位側臥的美女的頭部,此處最為險峻,參差不齊的斷崖峭壁以及峭壁上奇形怪狀的蒼天古樹和蔓狀類植被垂直而下落于潭水之中形成了絕險奇妙美景。
站在易家山向美人崖方向看去,險峻的美人崖,平緩而凹凸不平的童子梁加上童子梁以東微微彎曲的山峰,如同一位躺在大地之上正在潭水之中洗浴秀發的“臥美人”
千百年過去童子梁上的竹林枝繁葉茂,那股清泉依然流淌不息,由于那片竹林中的竹子通體紫烏別于綠竹,當地人稱作“紫竹林”。
秦王以最高的禮節厚葬了這位功勛卓著的將軍。下葬苻堅大將軍之后,秦王站在祭臺上大手輕抬,內侍急忙呈上一個烏黑發亮的木匣子,秦王打開木匣,里面躺著一根紫竹蕭,此蕭通體烏紅黑亮,三尺長短,竹節間凹凸分明,蕭身光潔無比,烏黑發亮的表層下映出一條條暗紅色網狀紋理,那些紋理粗細有致,交織縱橫的脈絡如同纏繞的紫藤,猛看去那一條條紋理仿佛粗細均勻的血管纏繞在竹蕭之上,可用手細細觸摸,光滑無比,就是那些看起來雜亂無章的紋理賦予了它獨特的氣質,此刻它透出的是一股咄咄逼人的寒氣,略顯不足的是此竹蕭沒有配一紅色的穗子,要是有一根紅色的穗子,此竹蕭就成了世間神品,而此時它只是一件絕品。其實,這枝紫竹簫原本是有穗子的,蕭上所配的穗子去了哪里?世間只有一人所知,那就是擁有穗子的人。
當秦王拿出盒子里的紫竹蕭時,雖是正午,烈日當頭,十五步之內站立的人分明感到竹蕭的寒氣,這寒氣已使距離秦王最近的一位將軍的半邊臉冰涼麻木,那位將軍不由的背脊一涼,打了個寒磣。沒有風,那位將軍鬢角一縷垂發輕輕的在飄動著,竹蕭散發出的寒氣一縷縷繼續蔓延……
面色沉重的秦王,威嚴的目光掃了臺階下站立的群臣,緩緩的拿起紫竹蕭,拇指夾住蕭身,左右手四指輕輕按住紫竹蕭的八個小孔,厚厚的嘴唇慢慢的搭在竹蕭一端的小孔上,吹響了竹蕭,隨著秦王左右手手指上下有節律的起伏,竹蕭發出了低沉幽怨的曲調,這嗚嗚咽咽的簫聲時而輕緩,時而激蕩,時而洪亮,時而低鳴,嗚嗚咽咽的蕭聲高低起伏,纏纏綿綿,蕭聲由秦王站立的地方散射開來,漫向寰宇,蕭聲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悲涼凄婉,此時秦王的面色,沒有了先前的沉重,隨之而來的是從容和淡定,參加葬禮的文武百官們,在蕭聲響起的那一刻仿佛中了魔一般,個個呆如木雞,直到秦王吹奏的蕭聲在最激昂處戛然而止時,站立著的群臣們的魂魄重新回到了體內。
葬了苻堅將軍之后的數年間秦王依然繼續他的戰爭,繼續他的殺戮,繼續他的夢想,秦王一統天下之后,再也沒有去過埋葬苻堅將軍的易家塘紫竹林,而是下令為苻堅將軍刻了一通石碑,石碑如今被人放置在易家中學宿舍圍墻圓門拐角一個角落處。
千百年來,易家塘紫竹林在經歷了斗轉星移,日月更替之后越發的清脆茂密,秦王朝滅亡之后的歲月里易家塘紫竹林地界上又發生了許多離奇之事,這些離奇之事被當地人傳的玄之又玄。而這些離奇之事全部與紫竹蕭有關。
“狗犯了錯兒都知道長記性,你接二連三的觸犯校規,連狗都不如,滾——”教務主任賣炭翁最后的這句話如同一根鋼針猛扎在鐵鑫心上。
這半個小時對于鐵鑫來說簡直度秒如年,自從進入教務主任賣炭翁的辦公室之后鐵鑫就一直聽他的訓斥。原本就長得黑如焦炭的賣炭翁越講越起勁兒,他那張臉由最初的黝黑變得醬紫。而鐵鑫聽得雙耳嗡嗡直響,最初的十分鐘鐵鑫耐著性子聽,接下來的二十分鐘內鐵鑫索性屏蔽自己的雙耳低著頭全身放松,后二十分鐘教務主任賣炭翁的話如同秋風一般全然沒有進入鐵鑫的耳中。
當教務主任賣炭翁嘴里最后一句話“狗犯了錯都知道長記性,你接二連三的觸犯校規,連狗都不如,滾——”出口之后,鐵鑫直起了腰,雙眼布滿血絲兇狠地盯著教務主任賣炭翁。
七秒鐘,短短的七秒鐘讓教務主任賣炭翁觸到了從未有過的感覺,這種感覺賣炭翁從出生到今天從未有過,是意外?是恐懼?還是其他?賣炭翁不知。
兩人對視著,教務主任賣炭翁分明感到背部一涼。這種感覺很快蔓延至他的臉上,他的臉扭曲了。那張扭曲的臉瞬間變得猙獰和驚慌,為了掩飾這個意外,賣炭翁連續從嘴里蹦出三個字“滾滾滾”。
鐵鑫轉身離開賣炭翁的時候嘴里嘟囔道:我原本就是一條藏獒,看我這條藏獒怎么咬死你這個該死的賣炭翁……
整個下午鐵鑫沒有去學校而是在街道上溜達,“你連狗都不如…。”這句話一直在鐵鑫的腦袋中揮之不去。
遠處一個地方傳來汪峰的歌:生命就像一條大河
時而寧靜時而瘋狂
現實就像一把枷鎖
把我捆住無法掙脫
這謎樣的生活鋒利如刀
一次次將我重傷
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飛得更高
飛得更高
狂風一樣舞蹈
掙脫懷抱
我要飛得更高
飛得更高
當電聲搖滾旋律進入鐵鑫耳中之后很快和教務主任賣炭翁“…狗都不如…”那句話重疊交織在一起。
我該腫么辦?難道就這樣一直下去?鐵鑫問自己。
想起老師們和現在的社會鐵鑫就感到非常的氣憤。為什么一定要好好學習、循規蹈矩以后才有出路?討厭學習的鐵鑫想起了一個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叫“張繼”,唐朝詩人,說起張繼這個人沒有人會記得住,但他在屢次趕考失利的情況之下寫出了優美的詩句,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千古流傳。鐵鑫覺得張繼是個人才,他不用死讀書、苦讀書就可以名垂千古,鐵鑫敬重這樣的人。
但鐵鑫倔強桀驁不馴的性格卻使得他屢屢觸犯校規,在鐵鑫的心中有一個夢想,夢想著向俠客那樣仗劍走天涯,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的人生需要飛的更高!
很快,一個計劃在鐵鑫的腦中形成。這個計劃對于一位十三歲的孩子來說簡直是一個愚蠢糟糕透頂的計劃。但鐵鑫這小子就是這樣一個人,認準的事八匹馬兒都拉不回。
于是,鐵鑫端直來到一個五金商店從琳瑯滿目的鐵器中抽出一把菜刀,付完帳出了那家商店鐵鑫將菜刀夾在腋窩拉上夾克的拉鏈來到學校。今天是周四,鐵鑫知道晚上兩節晚課中有一節是賣炭翁的政治課。
教務主任賣炭翁在鐵鑫離開辦公室之后右眼一直跳個不停,先前三十分鐘訓斥鐵鑫由于講話太多,賣炭翁覺得整個人非常地疲憊,鐵鑫離開很長時間了,賣炭翁依然忘不了最后和那位混小子對視的七秒鐘,他從混小子鐵鑫的眼中讀出了恐懼。
要說這位混小子和自己的兒子阮楓年齡相仿,兩人都是十三四歲,有的時候賣炭翁會將兒子阮楓和鐵鑫對比,兩人有太多的相似,尤其是眼神,唯一不同的是阮楓眼中的光看上去要比鐵鑫深邃,而兩人如果在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時候,眼中露出的光非常那樣的相似。
教務主任賣炭翁想起和鐵鑫第一次認識的那一幕就感到非常可笑。
那天天空下著小雨,學校喇叭中正播放著蘇來的《你的眼神》
象一陣細雨灑落我心底,
那感覺如此神秘。
我不禁抬起頭看著你,
而你并不露痕跡。
雖然不言不語,叫人難忘記。
那是你的眼神……。啊……
學生宿舍圓門角落那通石碑已被雨水淋濕,恰逢初一新生入校,鐵鑫從教室走往宿舍的時候,由于跑得急在圍墻圓門之處和賣炭翁撞了個滿懷,鐵鑫站穩之后急忙對賣炭翁說:“對不起,賣炭…。”炭字剛出口,小子急忙改口“對不起,阮主任!”
看著身前站立的小子,他人雖然個子不高,但渾身上下結實強壯,強壯結實的體格給賣炭翁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那有神的雙眼,狡黠中帶著一絲絲憨厚,輪廓分明的臉上帶著少許堅毅和果斷,短短的頭發和結實的體格散發出一股永不服輸略帶著倔強的特質。
聽見鐵鑫稱呼自己的外號,教務主任賣炭翁笑了起來,鐵鑫則滿臉通紅局促的望著賣炭翁,賣炭翁摸摸鐵鑫的頭笑瞇瞇的對鐵鑫說:別著急,慢慢走,小心摔著了!
鐵鑫一邊點點頭一邊飛快的向宿舍跑去…。鐵鑫飛跑離開賣炭翁之后天空響起一個驚雷,下起了大雨,轉眼之間那通石碑上的字變得模糊起來,雨水順著石碑流了下來,賣炭翁打了一個寒戰,變天了,賣炭翁自言自語道。
學校是個神奇的地方,學姐學哥們留下關于學校的故事都會一代代的傳下去。有的故事會被學弟學妹們加上新的元素,那些被加上新元素的故事會生生不息的一代代流傳下去直到永遠,這一切對于教務主任阮自能也不例外。